媒介进化与智能升维:媒体融合发展的未来图景

2021-12-01 11:57
关键词:媒介智能信息

张 荡

(上海师范大学 影视传媒学院,上海 200233)

2014年8月,党中央审议通过并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媒体的融合转型事业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布局相关联,媒体发展步入政策推进的快车道。媒体是我国党和政府治国理政、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媒体事业是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点。当前,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事业的落脚点已经从传媒集团具体到县域媒体,媒体融合的初级阶段已经过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已基本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媒体更高级阶段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媒体融合发展的智媒体时代正逐渐到来。

一、技术:媒介的进化与媒体的发展

媒介技术的层次制约着媒体融合发展的程度。在信息传播领域,媒介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传播工具,媒体指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社会组织机构,媒体机构使用媒介工具在社会中进行信息传播工作(1)姚远铭:《谈“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的使用》,《新闻记者》2007年第4期,第30-31页。。媒介与媒体各有其指代含义,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后,两者更加被有意识地区分开来。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不同媒介使用的信息载体、传播的信息类型不同,如报社使用纸质印刷载体传播文字信息、广播使用无线电波载体传播声音信息、电视使用线路载体传播视频信息,媒介间差异较大,报纸与报社、广播与广播电台、电视与电视台一一对应,难以互跨。互联网的出现给不同媒体的相互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一个媒体生产的信息内容可以在多种媒介上传播,如报社的新闻既可以通过文字载体在报纸上出现,又可以经由互联网技术进行数字化后在网页上展示。从纸质印刷、无线电波再到如今的智能媒介,媒介技术是如何进化的,媒体又是怎样随之发展的?

(一)媒介技术的进化

作为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性学者,美国媒介理论学家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媒介进化学说,这一学说从媒介的人性化趋势角度阐述了媒介如何渐进、持续地进化。进化一词继承了加拿大媒介理论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思想。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功能上延伸着人体的视觉、听觉乃至于神经和意识层面的感官能力(2)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0页。。在这种意义上,媒介技术像生物体一样处于不断的进化中。但莱文森认为,媒介为人所掌控,朝着增加人类功能的方向进化和发展,其进化过程清晰且富有逻辑(3)保罗·莱文森著,邬建中译:《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49-153页。:最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不需要借助媒介技术,人类运用嘴巴、耳朵、眼睛等感官传递和接收信息,这一过程发生在自然的、“前技术”的环境里。在这一时间和空间特定的交流过程中,人类具有绝对的主动性——决定自己的嘴巴是否发出声音、是否睁开眼睛接收视觉信息等;信息具有完整性和真实性——交流过程中的双方可以真实且完整地感受到三维空间中的所有信息,如声音、色彩和触感等。但这样的交流受人体的生物限制:信息传播的空间被局限在人类生物体的听力和视力范围内,信息传播的时间受到人脑记忆时间的限制。人类为了弥补真实交流环境中存在的诸多局限,发明了补救性媒介——纸质印刷品。通过这一技术,信息以文字的形式被纸张承载着,可以跨越空间被传递到遥远的地方,可以跨越时间保存下来留待后人阅读。但同时,纸质印刷品这一媒介也存在着新的局限:“前技术”环境下真实完整的信息交流被单一的文字所取代,色彩、听觉、触感等信息元素丢失。于是,更新的补救性媒介——广播、电视被发明了出来。由此,人类重新找回了信息传播过程中失去的视觉、听觉元素。与此类似,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同样是对广播、电视媒介的补救。补救性媒介在弥补前一媒介局限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新的局限,人类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传播,不断进化着媒介技术。

(二)媒体的发展

媒体的发展与媒介进化的历程高度相关。最初的部落时代,每个人类个体都是不同的“媒体”,个体通过不同感官的协同作用传递和接收信息。长者是部落内的权威“媒体”,部落以长者为核心节点组成了信息交流网络。随着纸质媒介的发明,书报馆、国家机构共同组成了社会的媒体网络,信息的传播范围变大、保存时间变久。国家机构生产的报纸在此时的信息传播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我国唐宋时期开始出现的官方报纸经由官方渠道扩散至全国,成为各地官方信息和民间信息的源头。相比于纸质媒介,电子媒介跨越时空的优势更加凸显,跨国传媒企业、国家主流媒体成为电子媒介时代的媒体主力。互联网时代,媒介技术的进化进一步督促着真实传播环境中各要素的回归,技术再次赋予个体信息制作和信息传播的能力。及至人工智能赋能媒介技术的新时代,媒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信息产品制作和传播的效率,媒体组成更加多元,“今日头条”等互联网新闻聚合分发平台也进入传媒领域,承担着社会信息传播功能。

二、社会:媒体智能升维的必要性与充分性

从技术发展逻辑上看,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对前媒介技术局限的补救,媒介进化的未来方向是智能媒介。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而言,媒体的智能升维也是必要且充分的。

(一)媒体智能升维的必要性

从国家形象来看,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全球民众对中国形象的勾画,媒体机构承担着建设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使命,而当前信息传播环境下,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无疑需要借助智媒技术。媒体话语权西强我弱的局面仍然客观存在,相较于西方的跨国传媒集团,我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偏弱。标榜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实际上有意或无意地接受着政府、资本集团等基于利益所作出的编辑界限,在报道新闻信息特别是涉外信息时,“对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甚至基于固有的、刻板的文化异见和政治目的,通过有意识的、制度性的策划和安排,长期进行歧视性、歪曲性报道”(4)张雪珍、苏坤:《基于语料库的〈纽约时报〉涉华、涉日报道议程设置对比分析》,《当代外语研究》2019年第1期,第118-125页。。面对这一严峻态势,增强我国媒体国际话语权、提高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显得尤为紧迫。借助智媒技术提高网络报道能力顺应了当今国际社会网络化交流的现实,也是解决类似“一带一路”倡议动机被曲解等众多国际问题的必要选择。

从社会思潮来看,自媒体的兴起引发了社会舆论乱象,媒体有责任和义务树立行业规范,重整社会风气。短视频是近年来传媒业的风口所在,短视频平台凭借算法推荐技术的新奇性和便利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其公共信息聚合分发的功能实际上重合了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对社会公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缺乏相应的媒体规范使这一影响变得不可控且趋向消极。互联网科技公司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对平台传播内容的社会责任功能认识不足,一些短视频平台为节省成本,将信息把关权力完全移交给并不完善的智能算法。信息聚合分发平台管理者的不作为、智能技术使用规范的缺失,使这些平台无法保证内容质量。主流媒体要为内容平台作出行业示范,必须紧跟行业趋势进行智能升维。

(二)媒体智能升维的充分性

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的进步给媒体智能升维提供了技术支撑。人工智能概念于1956年提出,至今将近70年,软硬件设施的不断突破共同驱动着人工智能从概念转化为实际技术,进而真正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在软件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中最核心的算法,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感知器算法、80年代的浅层感知神经网络算法以及21世纪以来深度学习的高复杂度算法三个阶段。在硬件方面,芯片工艺的不足导致计算机算力低下,使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受限。随着芯片从半导体晶体管芯片到通用电子芯片再到神经形态芯片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算力突破了物理极限,从最开始的0.01MIPS已经发展到如今的100PetaFLOPs(5)M、P均为计算机计算单位,M为Million,表示百万,P为Peta,表示千万亿。。另外,数据规模也是制约智能发展的要素之一,对算法的深度学习和自我升级极为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数据总量每三年就翻一番,并以加速度的形式变得愈发庞大,这也给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契机(6)李美桃:《从基础研究浅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电子技术应用》2020年第10期,第29-33页。。当前,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的商用发展,持续为传媒业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提供着技术支撑。

大众对智能社会、智慧生活的快速适应,也为媒体智能升维提供了市场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用手机点外卖、阅读新闻、观看电影、查找路线、与他人交流等早已司空见惯。互联网头部公司近年来逐渐培养了大众的智慧生活习惯,每年的“双十一”网上购物已成为社会潮流,上下班路上阅读“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刷“抖音”短视频等也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媒体的智能升维也就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路径:媒体融合发展的未来图景建构

媒体融合发展开始进入更深层次的智能媒体阶段,“智能传播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技能,也是对媒介边界以及媒介产业边界的一种全新的拓展”(7)刘庆振:《媒介融合新业态:智能媒体时代的媒介产业重构》,《编辑之友》2017年第2期,第70-75页。。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媒体融合发展态势中,媒体应从机构理念、社会功能、内容生产传播和人才管理培养等维度,着力建构媒体融合发展的未来图景。

(一)机构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内容生产,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指导技术建设

我国新闻信息传播事业始于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众多党报党刊,有着浓重的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闻事业保留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党和政府领导人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的一套指导体系,我国媒体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新闻内容生产。

对于智能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存在诸多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二是技术进步对人类是福是祸。第一个问题出现了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社会建构论两种说法。技术决定论者认为,技术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甚至由此出现了技术统治论思想,部分学者甚至认为,既然社会由技术所决定,那么社会也应该“被科学家和工程师掌控”(8)科学技术哲学编写组编:《科学技术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第195页。。技术社会建构论者对此持不同的看法,认为技术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但其发展方向和功能效果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必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技术与社会是互动而不是支配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发展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学者对技术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持乐观的态度,认为技术会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能够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尽管他们承认技术会给社会带来各种问题,但绝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技术的更新迭代得到解决。技术悲观主义者认为,当前世界存在的众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的问题是由技术引起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放弃对技术的追逐。这两种思想均有所洞见,但又过于片面,“技术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不应只归结在技术本身”(9)葛彬超、廖丹琪:《媒介智能化的技术批评与价值审视》,《学术研究》2020年第4期,第43-48页。,社会的复杂无法用技术这一单一因素去衡量。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相比这些学说更具客观性和辩证性,对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使用作出了科学的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科技的作用,认为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也表明“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的”(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页。,对技术的异化进步表现出警惕。媒体的智能化发展,应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技术建设指导。

(二)社会功能:以社会服务与治理拓展媒体功能

被誉为“传播学鼻祖”的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提出的“四功能说”,将媒体的功能定为雷达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1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李启、周立方译:《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8页。。在我国,媒体不仅仅是社会信息传播机构,也是引导舆论、进行宣传的国家事业单位。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媒体再次被赋予新的功能——社会服务与治理,我国最早探索这一功能的是县级融媒体。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12)《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08-22,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县级融媒体也从原来的国家新闻传播事业单位逐渐向具有社会服务和治理功能的新闻传播机构转变。

县级融媒体凭借党媒的身份与县域内各党政部门合作,在主动整合各党政部门信息资源和政务治理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出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的接入口,与县域政务大厅合作探索“线上+线下”模式,为群众大开方便之门,群众可以在县级融媒体平台上获得各种政务服务。比如,甘肃敦煌开发的“掌上敦煌”App,聚合了全市6个党建政务网站、39个部门乡镇微信公众号(13)中国甘肃网:《开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敦煌模式”——敦煌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纪实》,2019-03-28,http://www.gscn.com.cn/gsnews/system/2019/03/28/012134974.shtml。。此外,县级融媒体立足服务本地用户,在平台上嵌入了衣、食、住、行、玩、购等民生信息服务。在社会治理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公安系统连接,按照乡镇村的行政划分,分别导入了县域内各公共领域的智能视频监控探头,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的社会管理和群众自治(14)安吉新闻集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安吉方案》,2018-10-31,https://mp.weixin.qq.com/s/gYks82GODVXaSvSyZgarbw。。随着智能媒体的发展,媒体的社会服务与治理功能也将由下而上地逐步在全国媒体推行。

(三)内容生产传播:以智能技术辅助内容生产与分发

在选题策划过程中,智能技术可以起到辅助作用。通过对海量数据检索、与过往新闻热点作对比,智能算法可以筛选出具有较高价值的选题。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智能技术既可以帮助编辑快速挖掘互联网数据,又能够将不同类型的信息智能转化为编辑所需格式的信息,如智能语音识别、语音文字转化以及跨语种信息采集等。在信息编辑过程中,智能技术既可以“人机协同”完成智能辅助创作,如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思路、主动推荐创作者可能需要的内容素材,也可以独立实现新闻信息的自动生成,按照预设好的模板批量生成新闻信息。在内容核查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媒体生产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产品进行核查检验,减少报道错误。在信息分发过程中,智能算法可以对用户过往阅读行为、社交圈层等个人网络信息进行智能采集并画像,实现内容与用户的智能匹配。

(四)人员管理:以智能管理平台为抓手

在人员招聘过程中,招聘模式将更加智能化、立体化。一方面,智能管理平台可以根据数据库中的结构性数据对招聘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作出预测,如根据求职者过往简历投放的频率和方向预测求职者的求职意向,对各岗位一直以来的岗位需求量、员工工作量和传媒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联动分析,作出接下来的招聘计划等。另一方面,通过对求职者网络行为的分析作出更立体的个人评价,如可以根据求职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个人视频、文字和图片,对求职者的生活态度、工作能力等个人素质作出更多元的评估。

在人员管理过程中,组织结构将更加扁平化、更具服务力。智能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更新工作进度,以避免员工和员工、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记者在外采访时通过智能平台将采集到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实时上传到服务器,编辑可以就具体内容及时与记者沟通、调整。

在人员考核过程中,量化后的工作考核将更加全面和公平。考核过程中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员工的所有工作能够得以量化并进行智能评测,如员工外出采访的次数、编辑的文字量、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数量等,均被完好地记录在智能平台系统中。

随着人类不断弥补前一传播媒介的局限,媒介技术将永远处于进化中,媒体也将随之获得持续发展。媒介进化与智能升维使媒体融合发展的未来图景逐渐显现,面对新信息传播环境的挑战,媒体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内容生产,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指导技术建设,以社会服务与治理拓展媒体功能,以智能技术辅助内容生产与分发,以智能平台管理和培养人才。

猜你喜欢
媒介智能信息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订阅信息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