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璞
(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 广安,638300)
肺结核作为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常见疾病,其属于传染病范畴,虽然现今我国医疗科技水平发展迅速,肺结核已经能够治愈,但患上肺结核仍然会对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所以了解与肺结核有关的检查方式是每位社会民众都需重视的事情,这也是降低肺结核发病风险,提高肺结核患者治愈率的必要依据。本文将对肺结核的常规四大检查方式进行全面科普,以期让更多人能够客观认识该疾病相关基础知识,为广大社会民众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做出一定贡献。
痰结核菌检查作为肺结核的常规检查之一,该方法具有的检查结果可信度、可靠性高的特质,同时痰结核菌检查还可做结核菌药敏试验,但此阶段用时相对较久,需6--8 周。该方法多以痰涂片检查的形式体现,通过采样受检者痰液,检测其痰中结核菌便可确诊结核病,通常初次就诊检查要取3 个痰标本,分别为受检者的夜间痰、晨时痰、即时痰。总体而言,痰结核菌检查属于现阶段肺结核诊断的“黄金指标”,但其也有缺陷性,即阳性率相对较低。
胸部X 线检查也是肺结核的常规四大检查方式之一,借助胸部X 射线检查,可迅速发现受检者早期结核病病灶部位、性质、大小,掌握受检者发病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参考依据。该方法流程简便,且能够发现比较隐蔽的病变部位,是弥补常规X 线检查的重要手段,更是避免肺结核误诊的关键途径。
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细分之下内容较多,常见的PCR(聚合酶链反应),该检查虽然特异性偏低,但敏感性可达98%--100%;与此同时,像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一旦试验结果为阳性便表明受检者有可能感染了结核菌。除此之外,像血中、痰中结核抗体检测阳性也属于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范畴,都是有利于肺结核检查的主要手段。
超声波检查,胸腔镜及纵隔镜检查,在肺结核检查中也属于比较常见的常规辅助检查手段,超声波检查可鉴别受检者胸腔积液;胸腔镜及纵隔镜检查能够观测受检者胸腔、纵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并能够取出活组织予以检查,都属于有效确诊肺结核的主要参考依据。
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典型,患者全身症状多有午后低热、疲乏、食欲减退、盗汗不止等现象,肺部病灶若进展播散多会出现不规律高热的情况。若患者为女性,甚至会有月经失调、必经的症状。
患者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多有干咳或少量粘稠痰液,一旦感染,痰液会表现为液脓,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咯血后多有低热表现,期间若持续发热且长时间未有退热迹象,很可能是结核病灶已经播散。病情发展到后期,卡血量增加,胸闷气短明显,患者会有失血性休克等表现,此时患者情绪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常见有心情焦虑、恐慌、烦闷等,如果病灶炎症累及胸膜,患者胸壁刺痛感便会随之加重,呼吸功能进一步下降,呼吸困难症状也会愈发严重,肺结核发展到终末期患者生命安全便会随时都可能受到威胁。
肺结核患者体征临床症状表现,早期病灶往往在肺部区域,肺组织没有痛觉细胞,所以此时患者与常人无异,没有特别鲜明的体征表现,一旦病情发展,病灶增大或者播散,患者患侧肺呼吸运动功能便会下降,叩诊往往有明显浊音,听诊时会发现患者呼吸音低弱。病情发展至中后期,肺部已经纤维化病变或与胸膜粘连,患者患侧胸廓便有下陷、肋间隙收窄等体征表现。
对于肺结核的治疗,若发现及时,通常都是药物治疗,搭配静养(肺结核治疗时间相对较长,6-12 个月可痊愈),患者全程谨遵医嘱行事即可得到有效治疗。而结核病灶超过3cm 和肺癌病灶无法甄别的,且患者长期内科治疗痰菌呈阳性,反复咯血,此时病情已经发展到随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常规治疗方法尝试过后效果难达预期的,便要考虑手术治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疗法,比如免疫调节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都需医生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科学选择,合理使用。
针对肺结核的预防,于患者而言在确诊后必须尽快隔离治疗,阻断排菌的从源头控制传染源,避免更多人感染。除此之外,还要切断结核菌传播路径,肺结核患者则坚决不能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吐痰,有上述动作用采取纸巾或者手帕盖住口鼻。患者早期接受治疗时必须独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所用餐具、被褥要勤消毒杀菌。对于正常人群而言,平时需时刻注意个人卫生,适度运动锻炼,不断提高自身机体免疫水平,谨防感染,保障新生儿接种卡介疫苗成功率,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都是有效预防肺结核的关键举措。
总之,通过上文对肺结核常规四大检查方式的科普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在肺结核检查精准性、可靠性上有一定保障,而肺结核这种疾病,必须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的原则,患者越早接受检查诊断,确诊后的治疗难度越大,一旦最佳治疗时机延误,后续治疗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充分了解肺结核的常规四大检查方式,无疑对降低肺结核发病率有着一定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