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品种选育及日常管理技术

2021-12-01 21:06:23王小梅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蛋量种鸡种蛋

王小梅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称钩驿畜牧兽医站 743027)

蛋鸡行业是当前集约化与生产效率较高的畜牧行业,纵观蛋鸡养殖行业发展,品种选育及日常管理功不可没,在一定程度上蛋鸡良种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成为产业升级助推剂。蛋鸡作为家禽生产中较早实现产业化的产业,其鸡蛋产值与产量占据总禽蛋产量80%,蛋鸡良种贡献率超过45%。因此,应加强对蛋鸡品种选育及日常管理以推动蛋鸡产业发展。

1 蛋鸡的品种选育

1.1 种鸡质量

种鸡要求饲料营养全面、生产性能高,种蛋具有较高受精率,无传染性疾病。种鸡群应严防感染支原体、副伤寒、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疾病,特别是不能有白血病、鸡白痢、霉形体等病史。

留选最为优秀的蛋鸡鸡苗为祖代和父母代种鸡,根据选育标准实现继代近亲繁殖,在4~5 代后,即可作为父母代中级群,2~3 年更换种鸡,年年实行加息选择,确保蛋鸡保持稳定遗传基因,不会退化。

1.1.2 父系选择

在选育性状中,要求其增重速度、产肉力、配种繁殖力、饲料转化率及其他性状满足要求,多为个体选择,结合家系选择选育饲料转化率与繁殖性能。为保证纯化,提高蛋鸡种用性能,要实现品系繁育,注重后裔与家系的选择,选择雏鸡腹部柔软、体重38~48g,卵黄吸收良好的。5 周龄要求达到185~190g 体重,结合雏鸡体征实现个体选择,淘汰有缺陷个体,留选个体戴上脚号或肩号,按成绩排队登记,且随机抽取定量共计,结合留种率与抽样情况明确体重下限。在28 周龄对公鸡精液品质与精液量进行测定,测定实际孵化率与受精率,淘汰较差家系。

1.1.3 母系选育

选育性状中以产蛋量为主,雏鸡苗选育程序与父系相同。早期体重选择中,母系由于生长较慢,选择时间晚于父系,6周龄左右即可选种,考虑性状以体型缺陷和个体体重为主,留种率高于父系,约为60%。在产蛋前20 周龄左右,结合6 周龄体重、家系产蛋量及外貌体型特征加以选择。40 周龄进行个体记录,母鸡根据个体成绩与家系结合选择,公鸡根据同胞成绩选择,记录产蛋,且此阶段进行新家系组建,公母比例1:10[1]。

1.2 种蛋选择

种蛋要求源于健康且具有较高受精率的蛋鸡,人工授精公母鸡比例1:30,散养交配公母鸡比例1:8,要求种蛋孵化率与受精率均达到90%以上。且蛋壳有破蛋液污染或有粪便的不可成为种蛋,种蛋轻度污染需利用消毒液或砂纸擦拭后方可孵化;小蛋与大蛋孵化效果均低于正常种蛋,最佳重量为60g,>70g 或<50g 不宜成为种蛋;蛋形与卵圆型接近具有最佳孵化效果,要求蛋形指数在1:32~35 之间,指的是蛋短轴与长轴比值,剔除腰突状、短圆、细长等不合格种蛋,破壳或蛋壳有皱纹也不可成为种蛋;颜色以微绿色、灰白色及白色为主,需与种蛋品种特点相符;蛋壳厚度约为0.35mm 不易破损,且能减少细菌穿透量,提高孵化效果,薄皮蛋(<0.27mm)或钢皮蛋(0.4mm)均不可成为种蛋;用手电筒或阳光照蛋后具有明显蛋黄、气室小则可作为种蛋,气室不正、气室破碎或过大等均不可成为种蛋,散黄、蛋黄上浮、内有异物等也不可成为种蛋;在鸡舍内初步筛选,剔除畸形蛋、脏蛋、破蛋,孵化室或入库保存前需实行第二次筛选。

1.3 种蛋消毒

1.3.1 时间

江西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了蛤蟆石、三洲头运砂流动检查点的联合执法检查,加大非法采运砂石打击力度。截至2013年11月底,蛤蟆石及三洲头检查点共查处142起违法运砂案件,仅占2012年全年处罚案件数的29%,非法采运砂行为显著减少。

为了避免细菌入侵,产下种蛋后即可实现第一次消毒,入库后则在孵化器内实现二次熏蒸,移盘后在出雏内实现第三次熏蒸。

1.3.2 消毒方法

甲醛熏蒸使用42ml/m3浓度福尔马林+21g 高锰酸钾,仅21min 即可将97.6%病原体杀死[2]。

2 蛋鸡的日常管理措施

2.1 加强育雏鸡管理

蛋鸡1~42 日龄为育雏期,出壳后雏鸡尚未拥有健全的消化机能,需要为其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饲料,且初级腹内存在未完全吸收卵黄能提供营养,控制温度在33~34℃,有助于卵黄吸收,提供充足水分可转化卵黄营养物质。

在育雏阶段应满足雏鸡对卫生、营养、光照、空气、温湿度的要求,创建良好环境。温度过高会对雏鸡代谢造成影响,出现体质衰弱、食欲减退、发育缓慢等情况;温度过低会导致其畏冷密集,对运动及采食造成影响,甚至可能会互相挤压致死。因此,育雏温度应随鸡的品种、季节等改变,平养的热源中心温度约为34℃,在垫料上方5cm 位置悬挂温度计,保持热源中心与室温差距在3~4℃,为雏鸡提供活动适温带,随着日龄增长,每周降低2℃左右,4 周末维持在25℃。

2.2 做好鸡群观察

鸡群观察主要是从粪便、精神状态、饮水采食、啄肛脱肛、有无生长异常、有无意外伤害、有无呼吸道疾病等方面出发,具体如下。

2.2.1 粪便及精神状态

在饲喂时需观察鸡群粪便及精神状态,若出现水样便、精神不振等情况,需对鸡群加以观察,隔离或淘汰染病鸡,产生死亡时送至兽医诊所及时诊断、治疗。

2.2.2 饮水、采食情况

在开食前保证鸡舍配制水槽、饲槽可满足鸡群饮水采食需求,且观察其日采食量与饮水量,产生下降情况立即寻找原因解决。

2.2.3 啄肛脱肛

蛋鸡产蛋前应对其是否存在啄肛、脱肛情况进行观察,及时隔离啄肛脱肛鸡,并积极治疗。重伤鸡需缝合手术,轻伤鸡则局部药剂消毒,之后口服抗生素或静脉注射青霉素,及时消除炎症,避免扩大感染。

2.2.4 有无生长异常

蛋鸡生长中受饲料营养及调节环境影响,可能产生生长异常问题,需采取措施加以调节。产蛋高峰后鸡冠发白萎缩的鸡和发育不良的鸡则每只鸡添加0.15g/d 微量元素、VE等,促进其恢复产蛋或早日开产[3]。7 月龄仍未产蛋鸡则饲喂微量元素,1 个月后仍未产蛋核实产蛋记录将其淘汰。

2.2.5 有无意外伤害

蛋鸡别脖、挂头需及时解脱;同笼鸡内有好斗鸡对其他蛋鸡采食造成影响需及时调整;蛋鸡逃脱出笼要及时抓回,强化舍内管理,避免飞鸟、老鼠等误入鸡舍,造成鸡群炸惊导致意外损伤。

2.2.6 有无呼吸道疾病

蛋鸡中呼吸道疾病对其影响十分严重,可通过对蛋鸡有无流鼻涕、异声(呼噜、咳嗽、喷嚏等)等确定是否存在判断,一旦发现存在上述行为,需挑选后积极诊疗,以免疾病传播。

2.3 稳定生产环境

蛋鸡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日常饲养中若产生高温、断电、断水、饲料更换等情况,均能造成蛋鸡产蛋量降低、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情况,甚至引发内脏出血而亡。因此,应营造稳定的生产环境,保证通风、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定量饮水、喂料等饲喂条件,保证人员固定,定时喂料捡蛋、开关灯及打扫卫生。

当人员进入鸡舍使需穿戴专用的工作帽与工作服,有条件的可沐浴更衣,禁止在各禽舍内串门,出现病死鸡及时处理,妥善处理污物,以免污染环境。并做好记录工作,包含舍温、防疫、投药、产蛋量等,掌握蛋鸡情况。

3 总结

综上所述,蛋鸡品种选育及日常管理对蛋鸡产蛋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养殖户应结合自身情况,培育合适的蛋鸡品种,做好孵化管理工作,避免出现饲料不足、通风不良、外伤出血等情况,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产蛋量。

猜你喜欢
产蛋量种鸡种蛋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鸡不“歇伏”提升产蛋量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中国饲料(2021年17期)2021-11-02 08:15:16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浅议影响蛋鸡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55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
日粮补充甘油和卵磷脂对褐壳蛋鸡产蛋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饲料博览(2015年12期)2015-04-04 04:28:36
土鸡种蛋的收集与管理
乡村科技(2015年15期)2015-02-13 02: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