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友
(贵州省黔西县锦星镇农业服务中心 551521)
感冒是牛只常见疾病之一,中兽医认为,感冒具体分为两种类型,即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是由外感风寒而引起,一般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其他季节也可发生。气温骤降,引起牛只身体机能下降,诱发本病。风热感冒是由热邪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风寒引起的感冒主要症状为:病牛精神倦怠,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升高,流清鼻涕,口舌苍白,伴有咳嗽或短促呼吸。
风热感冒引起的主要症状为:呼吸急促,体温升高39℃以上,口干舌红,触诊喉管有疼痛感,粪便干燥,尿黄。
感冒的防治主要是做好圈舍防寒保暖工作,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特点,确保圈舍环境温湿度正常,夏季通风凉爽,冬季防止寒风侵袭。若牛只发生感冒应及时治疗,防止引发肺炎。通常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通过中草药进行治疗。
焦虫病是以蜱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寄生虫病,虫体寄生于牛只红细胞内,以地方性流行及散发为主。常发生于夏季,多以散养牛只放牧被蜱虫叮咬而传播。
牛只感染焦虫病后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肌肉震颤,精神萎靡,反刍减弱或停止,便血,尿呈现酱油色或红酒色,贫血,黄疸,眼结膜苍白或黄染,淋巴结肿大,排除的粪便外表有一层油状附着物。
预防焦虫病的主要措施:(1)对圈舍定期消毒,防止圈舍虫体滋生;(2)对牛体表进行除虫处理,尤其夏季放牧的牛只,定期检查体表,发现有蜱虫寄生时应及时做好灭虫工作。一旦牛只感染焦虫病后要及时使用贝尼尔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也可对同圈舍其他牛只进行预防性注射。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其病原体主要由丝状支原体感染引起,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各品种牛均易感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原体经过飞沫传播,也可经过尿液传播。当病原体进入健康牛群中后,相邻的健康牛只被传染,随后逐渐扩散。南方气候湿冷,当气温变化较大时,牛只机体免疫力下降,会引起该病的地方性流行。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症状明显,食欲停止,体温迅速升高,呈现稽留热,干咳,鼻孔扩张,呼吸困难,呈现腹式呼吸,少尿且呈现黄色,便秘或腹泻交替,有浆液性脓性鼻液流出,严重时牛只胸腔积液,治疗效果差的牛只最终会死亡,解剖可见肺部呈现大理石样,治愈好的牛只恢复较慢,或转入慢性型。
慢性型病例多数由急性转来,病牛机体消瘦,偶尔发生短咳,常为带菌者,预后不良。
预防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最主要的方式为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进牛只。但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农户养殖品种逐渐替换为从北方引进的西门塔尔牛,且数量逐年增加,发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风险逐年增加。因此,在引进优质西门塔尔牛的过程中要严格建立隔离饲养场,可减少本病的发生。另外,农户应定期清理圈舍、环境消毒,保持圈舍干净整洁。在治疗方面可采取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如卡那霉素。
犊牛腹泻是指犊牛出生2~5d 后常发的一种胃肠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为细菌感染、消化不良和病毒性感染3种因素导致。对牛只生长、发育、成活均有较大影响。
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其主要症状为粪便先干后稀,呈水样或黄粥样,恶臭,前期体温升高,后期体温下降。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病,迅速扩散,常为脱水性腹泻,水样便中常带有血液。
加强犊牛饲养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机制,养殖牛户要定期对养殖圈舍进行全面消毒,每周1 次,2~3 种消毒药轮流使用,确保圈舍无污染,消毒不留死角。圈舍通风较差、湿热拥挤、阴暗潮湿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犊牛出生后要及时饲喂初乳,提高犊牛免疫力,治疗犊牛腹泻以补液、消炎、抗病毒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