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文化育人机制创新研究

2021-12-01 04:08
时代人物 2021年33期
关键词:办学育人文化

陈 俊 韩 振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72)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底,中国内地经审批和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近2332个,其中本科及以上机构/项目近1230个,涉及理工、人文社会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总数约60万人,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约55万人,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超过200万人。大量一流高端国际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吸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

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阵地,中外合作办学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必须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有能力从容应对多元思想文化和多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贡献。[1]

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量国外教师、教材、网络学习平台等资源的引入,多元化的授课方式、考核模式和评价体系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教育和文化体验,也对传统的育人模式带来冲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发挥文化育人的引领作用,创新文化育人机制,是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和党建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跨文化语境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跨文化交际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在2010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了满足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沟通信息、传播和应用知识、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外合作办学的广泛开展,为跨文化交际性人才培养提供了肥沃土壤。

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回归越商企业加速从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水平的领域退出,重点投向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鼓励越商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增强创新活力为先导;鼓励越商加大研发投入,采用新工艺、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行新模式、开辟新市场,坚持以开放合作为动力;鼓励越商通过“以民引外”发展,推进产业招商、技术和品牌合作、市场渠道拓展,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以此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已经从精英媒体阶段和大众媒体阶段演变进入个人媒体阶段。[3]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和发布信息的方式更便捷,并突破时空的限制,为中外合作办学育人工作提供了高效的平台和机制。学生工作者要转变思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创建新的育人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传播党的理论知识,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再次要求好,高校不仅要上好思政课程,更要做好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品德教育,坚定其理想信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中国特色案例,树立中国信心,弘扬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联动机制。[5]

除此之外,在学院团工委的指导下,学生志愿为英方外教“上课”,介绍中国象棋、书法、茶道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帮助外教通过熟悉学生来了解中国文化,从而推动教学相长,并潜移默化地输出中国传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志愿者活动中,兼顾中西方文化特点,达到兼容并包、中西合璧的效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传播积蓄力量,有朝一日能够厚积薄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建立良好联动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切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各项人才。

新媒体语境下搭建多元化育人平台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留下了无数历史瑰宝。[2]不断学习和探索,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持续用传统文化精华滋养身心,才能够坚定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偏信、不盲从,才能够也平等的姿态进行跨文化交流,才能够在国际交往中保持定力,才能够在国际语境中坚定立场。

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在第4学期,在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茶叶生化”之后学习该课程,学习内容连贯,教学效果好,同时也为后修“制茶学”“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毕业论文”等课程打好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为32学时,实验为16学时。

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立体化育人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无缝衔接,保持师生和生生间高效互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4]利用学校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录入和更新学生数据,动态掌握学生情况,做好跟踪管理与服务。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用好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主动发声,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育人工作。注重舆情工作,在关键节点和事件面前,坚决做到“不缺位”,引导学生分清是非,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建立积极向上和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全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外向型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组织的创造性,搭建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开展主题活动,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媒体的育人优势发挥到极致。

这次学习将李高明打造成了真正的专业发型师,至此,他才知道美发行业如江湖一般,也是有门派的,其中,对国内美发行业影响最大的是“沙宣”“标榜”“托尼盖”三大门派。莫斌是“托尼盖”门徒,他也随着莫斌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托尼盖”门派的基础理论、12种基础发型以及修剪原理,总算是真正拜了门派、入了门。经此培训,李高明更看重理论知识的力量,此后,他一直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据他计算,仅在职业培训一项上,至今他已累计花费18万元。

在联动机制下同步开展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

电视专题片应该具有意识形态,然而,此类思维是有一定前提的,它需要以生动的、完整的叙事来表达,许多电视专题片注重创作过程的制作思路,忽略了电视专题片节目内容的整体文化艺术欣赏。尽管它有一个高层次的主题,但不重视声画质量的艺术细节呈现,所以很难接近观众,由此,节目内容与画面的呈现难以对观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与冲击力。

西工大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陕西省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组织思想进步、积极进取的学生赴延安进行党史国情现场教学,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传统文化资源,开设《京剧艺术的呈现》《走进国乐》等艺术素养课程,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利用校内丰富运动场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竞赛,中英方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校健美操大赛、游泳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运动会等,获得优秀成绩。

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对推动我国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特别是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发挥全英文教学优势,将语言学习和思政教育融会贯通。通过开展专题英语演讲和辩论,探讨今日中国与当代世界;通过学习英文版十九大报告等材料,提升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通过参加国际大赛或国内比赛的国际赛道,用英语撰写申请书和准备答辩文件,与国际友人同台竞争,提高全球胜任能力和竞争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整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生命线,是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实现提质增效和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内教育学界专家和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专家,围绕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刘文慧探索了通过设置内部质量监控机构、建立内部质量管理与提高机制、实施校外监察员制度、吸引学生参与质量保障和制定质量保障手册等措施,构建具有融合性、制衡性和执行性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唐振福从第三方机构视角,从中外合作办学公共治理新格局维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管办评机制,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

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性内科治疗,主要采用硝酸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药物、阿司匹林片,等药物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221)治疗,首日20 mg,1次/d,四周之后可以调整,最大剂量为40 mg/d,晚间顿服。总疗程为14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用药基础上,服用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116),75 mg/次,早餐后口服,总疗程为14 d。

自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新兴教育模式已在我国发展近30年。然而,在这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往往是决定该机构/项目能够持续执行的最重要考核因素之一。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作中,广大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学生工作者,要认真研究“互联网+”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迎接的新挑战和机遇,将广大青年学子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构建基于全面发展的跨文化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师生联动机制,以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以特色文化实践活动为形式,全方位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引导学生建立各种学生社团或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真正做到对多国文化兼收并蓄的效果,为在世界舞台传播中国声音积蓄力量,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猜你喜欢
办学育人文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