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甘薯育苗期病毒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

2021-12-01 14:09赵桂涛李希坤徐玉恒杨冬静马居奎杨洪国
园艺与种苗 2021年7期
关键词:临沂市甘薯种薯

赵桂涛,李希坤,徐玉恒*,杨冬静,唐 伟,马居奎,孙 卿,王 雯,杨洪国

(1.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临沂 276001;2.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 276012;3.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131)

甘薯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产量高等特性,在我国广泛种植,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甘薯含有丰富的营养,经济价值、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较高,在稳定社会粮食安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保健食品的需求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临沂市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6×104h m2,面积和总产均居山东省首位,成为临沂市种植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呈现出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但随着甘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种薯种苗异地远距离调运,生产上甘薯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加重,尤其是病毒病在各地的普遍发生,已为甘薯产业带来巨大威胁[1]。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种薯繁育薯苗和甘薯田间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并且随着病毒量连年越代积累,病情逐渐加重,极大制约甘薯种植效益和产业发展。

甘薯育苗作为甘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也是病毒病传染发生的关键节点。笔者通过对临沂市甘薯育苗阶段病毒病的发生调查,提出从育苗环节抓好病毒病的预防,培育无毒壮苗,并提出了具体防控技术措施[2]。

1 发生与危害

笔者走访调查了莒南县、临沭县、费县等甘薯主产区育苗户,当前临沂市甘薯育苗期病毒病的发生较为普遍,老棚、旧棚均有严重危害,个别棚出现整棚发病、毁种的情况。发病的症状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叶片皱缩型,该类型发生最多,占发病总量的60%左右,表现为叶片皱缩、凹凸不平,叶缘不整齐或扭曲畸形,病苗叶片少,花叶状;二是叶片褪绿斑点型,占发病总量的30%,叶片初期为褪绿半透明斑点,以后斑点四周变为紫褐色或形成紫色环状病斑,多数品种沿脉形成紫色羽状斑纹,有的呈现与中脉平行的褪绿半透明斑,后期老叶上出现沿叶脉的坏死组织;三是叶片黄化型,占发病总量的5%,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叶片逐渐黄化,沿叶脉形成黄绿相间的不规则花叶斑纹,重者整个叶片呈黄白色透明状,最后干枯;四是卷叶型,占发病总量的5%,叶片边缘上卷,严重时卷成杯状,植株严重矮小、枯死。

2 病原及种类

根据报道,我国侵染甘薯的病毒和类病毒多达20余种。当前,依据发生症状,临沂市危害甘薯的病毒种类主要为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甘薯卷叶病毒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等4种。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潜隐病毒常复合侵染,形成危害更重的S P V D病毒病[3-4]。甘薯羽状斑驳病(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线条状,主要通过蚜虫传播,在甘薯上症状比较轻微、单独侵染病毒含量较低、引起的减产相对较轻。甘薯卷叶病毒(SPLCV)粒体为双生球形,主要由白粉虱传播;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是长线形病毒,主要由烟粉虱传播,可与多种病毒复合侵染形成协生病害SPVD,其引起的减产更为严重,甚至造成绝收。

3 发病因素

3.1 不同甘薯品种对发病的影响

从调查的种植品种来看,当前主推品种均表现感病。近年流行种植的新品种普薯32、烟薯25、济薯26、徐紫薯8号、临薯2号以及老品种苏薯8号、龙薯9号、商薯19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5]。其中普薯32、烟薯25、苏薯8号、龙薯9号、商薯19等主要表现为皱缩型、紫斑型,苗畦病株率普遍在40%左右;济薯26主要表现为卷叶型,植株矮小、枯死,苗畦病株率普遍在20%左右;徐紫薯8号、临薯2号等主要表现为黄化型,少数为卷叶型,苗畦病株率普遍在10%左右。

3.2 种薯来源与发病的关系

通过调查临沂市20余家“分散育苗小户”与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专业育苗大户”的育苗情况来看,种薯来源是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凡是自留的种薯、尤其是多年种植的大田自留种薯,育苗后病毒病发生率均较高,一般在40%~80%,薯苗呈现矮小、茎蔓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变窄、黄化、畸形、皱缩等复合症状,不能用于大田生产;部分育苗大户从科研单位或大的育苗公司购买的脱毒种薯(苗),育苗后病毒病发生率较低,一般在8%以下,主要表现叶片斑驳、皱缩,拔除后其余薯苗不影响生产使用。

3.3 育苗技术措施对发病的作用

调查发现,甘薯育苗户育苗管理上存有较大差异,有的存在育苗棚多年利用、苗床重茬的问题;有的存在苗棚通风口未覆盖防虫网或防虫网孔径过大,传毒介体如蚜虫、飞虱、粉虱发生危害重的问题;有的预防措施不到位,存在带病薯块下种、发病薯苗不清除或拔除后随意丢弃棚内、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问题,导致薯苗长势弱、伤口多,为病毒通过伤口传毒或介体传毒侵染创造了条件,导致毒源反复再侵染,病毒病发生严重,许多棚呈现出由点到面甚至连片发生的情况,病株率达到80%以上,薯苗基本不能使用。

3.4 气候条件关联病毒病的发生

年度间不同的气候条件密切关联病毒病的发生,早春3—5月,甘薯育苗期间气候干燥的年份,苗畦外围温度高、湿度小的大气候环境,往往利于传毒介体昆虫的快速繁殖,发生量大,对甘薯的取食危害也重,传毒几率就高,病毒病发生严重[6]。

4 防控技术

4.1 培育和推广脱毒种薯

在当前推广种植甘薯品种普遍易感病毒病的情况下,培育和推广脱毒种薯或种苗,是从源头上减少种薯带毒和防控病毒在薯苗间越代传播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6]。在科研单位或高校、大型农业育苗公司及小型育苗户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种苗产业链,建立种苗脱毒培养、快速繁育、基地应用三级推广体系,全面推广脱毒薯苗,可有效解决生产上长期存在的因病毒侵害导致种性退化、薯苗质量差、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促进甘薯种苗生产的健康发展。

4.2 繁育无病毒种薯

甘薯病毒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农事操作、昆虫取食等多种途径传播,脱毒甘薯仅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把种薯种苗中的病毒脱除,而不是甘薯对病毒产生抗性。脱毒薯苗在大田生产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毒措施,随时会受到病毒的侵染,逐渐积累,往往1~2年后繁殖的薯块就带毒严重,失去脱毒种薯的使用价值。为提高甘薯茎尖脱毒苗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果,生产上繁育种薯,需要单独建立无病毒留种田,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实施土壤消毒、覆盖防蚜网、悬挂黄色诱虫板等物理隔离措施,在非甘薯种植区繁育甘薯等空间隔离措施,适当调整栽插期避开蚜虫、粉虱等危害以及定期喷药防治传毒昆虫等保护措施。

4.3 综合管控育苗棚预防病毒病

4.3.1 建立无病毒育苗设施。育苗棚(畦)宜在3年以上未种植甘薯且远离大田2 km以上的地块建造,苗棚通风口、门口覆盖80目防虫网,棚内设置诱虫板,充分阻断蚜虫、粉虱等传毒介体的侵入、传播危害,利于培育健康薯苗。

4.3.2 精选无病种薯育苗。对留作育苗的种薯,要剔除有病斑、伤口、冻害、腐烂、裂纹及畸形等缺陷的薯块,挑选薯型美观周正、符合品种特征、表皮完整的中小薯块排种育苗,可较好地控制传染源,避免种薯母体带毒、传播至薯苗,繁育出健康的种苗[7]。

4.3.3 合理管控苗畦温湿度。苗畦管理中按照前期30℃~35℃高温催芽、中期25℃~30℃中温长苗、后期20℃~25℃低温炼苗的原则,分阶段合理管控苗畦温度;湿度管理上按照“三浇、三不浇”原则进行浇水,即排种后浇1次透水、出苗前不浇水,出齐苗后间隔补小水、适当控水蹲苗,剪苗前不浇水、剪后第2天浇水促苗;通过合理管控温湿度,可使薯苗健壮整齐,增强抗病毒能力。

4.3.4 药剂防治。①种薯消毒,薯块排种后用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800倍液喷淋表皮,晾晒1~2 h后再覆土浇水。②薯苗药剂保护,薯苗出齐后定期喷洒防病和防虫药剂,可控制蚜虫、粉虱等昆虫的危害及减少病毒的传播,提高植株抗病性,抑制病毒繁殖,培育健康壮苗[9]。药剂可用0.5%氨基寡糖素水剂+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隔7~10 d喷1次,连喷3~4遍。

4.4 加强检疫措施,减少跨区远距离调运种苗

近年来,我国甘薯种苗“南繁北调”日益频繁,数量增大,造成了甘薯病害出现“南病北发”,南方地区发生的甘薯病虫害在北方甘薯种植区大量发生,也是造成S P V D病毒病由南向北大范围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9]。通过严格实施检疫措施,减少跨区远距离调运种苗,将有效延缓甘薯病毒病的发生危害[10]。

猜你喜欢
临沂市甘薯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含羞草
假如我是马良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体育赛事与临沂市城市品牌塑造的研究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甜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