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扶持辽宁省彰武县出口花卉产业为例

2021-12-01 14:09张莹潘百涛刘树彬
园艺与种苗 2021年7期
关键词:切花花卉辽宁省

张莹,潘百涛,刘树彬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科技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多年实践,为了探索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2018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农业科技共建基础上,首次在兴城市探索实施了“政府+科技+企业+贫困户”科技扶贫院县共建模式,扶持脱贫产业成效显著,“兴城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共建”被国家扶贫办列为全国典型模式。2019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又将此模式引入彰武县,通过科技扶持出口花卉产业发展,提高了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再一次发挥出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彰武县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目标,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典型样板。

1 科技扶持彰武县出口花卉产业背景

彰武县隶属于辽宁省阜新市,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是首批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重点县,辽宁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 838户、40 563人、77个贫困村,扶贫任务艰巨。为了推动彰武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底,彰武县和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签订“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共建协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资源优势,组建出口花卉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队,制定彰武县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为彰武县引进出口切花菊生产企业,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依靠出口花卉产业带动广大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实现精准扶贫、高质量脱贫。

2 产业扶贫成效

按照“带项目、带思路、带科技、带订单”的工作思路,引进出口切花菊生产龙头企业1家,并先后在双庙镇、兴隆山镇、冯家镇建立3个出口花卉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在每个乡镇选派科技副镇长1名,采取技政结合的方法统筹开展扶贫,确定“专家四带”帮扶思路,制定做好“九个一”的工作目标,形成助力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2019年,兴隆山镇和冯家镇2个基地日光温室及冷棚、双庙镇的加工车间和冷库,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四个“当年”的高速度发展。“种苗全光雾化直插技术”“外源激素调控切花菊生长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应用,降低生产成本20%。年繁育种苗达1亿株,生产切花菊2 800万支,已经建成北方最大的切花菊种苗中心,产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出口花卉产业带动建档立卡户748户,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由不到4 000元增加到16 000元以上,实现就业收入1 200万元,带动1 648名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

3 科技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3.1 创建产业扶贫长效工作机制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组织相关专家首先健全工作机制,重视顶层规划设计,专门成立科技扶贫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制定《彰武县人民政府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共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工作联系、考核评估、监督检查、信息报送、舆论宣传等工作机制,实现周报告、月调度、年初有方案、年中有推进、年底有总结的长效机制,实现产业扶贫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创新制定了“九个一”工作目标:编制一部产业发展规划、选派一支专家队伍、引荐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一批科技扶贫基地、引进一系列宜地适用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实用技术、培育一个主导产业、培养一批乡土致富能人、塑造一批农业产业品牌,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扶贫资金注入,科研单位为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3.2 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

出口花卉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队,围绕彰武县贫困区域产业现状、技术需求和自然条件,提出了以出口切花菊为突破口、陆续引进其他高档花卉的彰武县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队引入北斗星花卉合作社到彰武县,建立了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3个。创新了“政府+企业+科技+贫困户”的科技扶贫模式,利用项目引领带动地方发展新兴产业,依靠出口花卉产业带动广大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团队指导企业按照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标准进行设施的设计、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确保设施设备的先进性和高效性。在产业发展方面协助企业确定了“四统一”原则,即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并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方位技术咨询和指导,保证切花菊的质量。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出口花卉企业和基地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物流中断,订单取消,种苗销售受堵,对切花菊种苗繁育及销售带来严重冲击,科技扶贫专家团队通过采取“平茬摘心”等技术实施,保证了企业种苗繁育数量,满足了北方市场的需求,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助力企业及时复工复产。

3.3 科技培训增强内生动力

出口切花菊产业是彰武县新兴产业,在没有前期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队详细调查贫困户具体情况和贫困原因,针对不同贫困户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劳动能力和家庭负担等因素,整合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农业土专家和技术员。采取室内集中培训、地头培训、微信指导、电话指导、下乡入户指导、单独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确保新技术落实到位,提高花农开展出口花卉的生产信心和动力。建立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组织广大花农到示范基地考察、观摩,一边观摩,一边安排技术专家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并随时解答花农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的科技培训,着力提升骨干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 520人。

3.4 科技宣传加速产业脱贫进程

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队高度重视科技宣传,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短视频A pp、赶大集等多种途径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在学习强国平台《科技日报》《辽宁新闻》《辽宁日报》《阜新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科技成果和技术近30次,多次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向广大群众宣讲创新政策、花卉新兴产业和科技精准扶贫,带动彰武县更多农户自愿加入到出口花卉产业中来。

4 科技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科技扶持乡村振兴资源相对分散

没有省级技术牵头部门和地方主持单位,难以形成合力、发挥学科互补优势,制约科技扶持的效果。由于没有稳定的专项科技支撑经费,仅仅利用自身科技项目间断性在乡村地区实施,限制了科技专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带动作用[5]。多数驻村工作队由于专业限制,不了解农业产业和农业推广的特点,不具备造血的指导能力,很难为帮扶村精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4.2 缺乏科技和专家协助决策,资源优势发挥不足

脱贫地区中,仍存在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短平快扶贫的产业项目,对扶贫产业立项对接市场能力有限,工作队没有专项资金聘请农业专家全程指导,短期技术培训没有提高农民技术素质,也无法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

5 科技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5.1 构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整合全省项目资金,设立乡村振兴科技引导示范专项,通过项目的实施,吸引全省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到村镇建立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完善技术支撑体系,配合地方做实乡村产业,进一步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建设一批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形成以点带面总体布局。培育壮大地方优势品牌,集成示范新技术,支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强乡村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创意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领域的产业技术集成示范和转化应用,创新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攻关,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更多致富增长点。

5.2 构建科技人才服务体系

建立覆盖省级科研推广部门和大学的专家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协作网,多学科组建首席专家团队,制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管理办法,顶层设计引导示范项目,确定工作目标,组织地方科技专家服务团建设,遴选驻村工作队专家[7]。发挥团队技术优势,以县为单位,从产业扶贫长远规划制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员培训、产业发展督导等方面开展工作,省县联动,建立全省科技支撑整体推进机制[8]。

5.3 创新贫困地区技术培训模式

科技培训是一个能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能、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的快捷途径[9]。充分发挥科技专家服务团和驻村专家的专业优势,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确定“科技培训促能力,技术进步促转型,转型升级奔致富”的主体思路,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和科学普及,增强地方和农民产业致富的内生动力[10],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骨干的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基地,利用田间讲解、地头培训、面对面传授、示范带动等途径,重点培养一批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

猜你喜欢
切花花卉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2021国际花卉展览会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延长瓶插切花寿命的技巧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切花新品种(三)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切花新品种(四)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