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动农民发展的布局探析

2021-12-01 23:29:10孙勤豪刘兆娜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党中央现代化土地

孙勤豪 刘兆娜

(1.中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0;2.天津商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北辰 300400)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我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进入新时代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第一参与者和开展“三农”工作的主体,促进农民在新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关键因素。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推进农业、农村的各项改革,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动农民群众的发展进步。

1 推动农民发展的价值导向:坚持以农民为中心

20世纪30年代土地革命以来,党领导农民打土豪让农民获得,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党一直高度重视农民,把农民的解放和发展作为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三农”领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强调在推动“三农”工作进程中,始终坚持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由广大农民共享。

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认真对待农民的最重要、最迫切的要求。除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改革以及强有力的农业政策之外,党始终致力于满足农民的新期望,并始终关注他们的新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农村的改革发展绝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并且要能够使数亿农民获得到更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发展依靠农民,就是明确农民在“三农”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成果的享有者,农村农业发展只有通过农民才能实现,鼓励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过上更好的生活。

坚持以农民为中心,要能够使农民切实分享发展的成果。一方面农民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要群体。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使农民加入现代化进程、分享其成果并充分体现平等性。另外,农民广泛分享“三农”的发展成果也是核心所在。在历史上,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在推动工业化过程中依靠了农业农村提供的大量农产品和劳动力等要素。在新时代,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出现了变化,党中央决定及时加以调整,实现城市和农村在共同繁荣道路上坚实迈进的同时让农民发展进步。

2 推动农民发展的战略引领:乡村振兴战略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的总要求进行谋划布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从整个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的。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足在农村地区愈发明显,尤其体现为向农民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技术支持薄弱,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及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同步进行,并加快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既要解决当前困扰农民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问题,同时规划未来的长期发展方向。因此,执行以解决我们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战略,能在满足广大农民要求方面更上一层楼,将农民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实现有效衔接。

3 农民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社会进步的助推剂和促进农民进步的关键动力是改革。新时代提出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改革目标,在“三农”领域重点部署实施了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向的改革,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使农民能够在更深入的改革框架内发展起来。

在中国土地和农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土地制度正确与否关乎农民政治上的解放和经济上的独立,哪一时期土地制度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哪一时期的农民就能获得较好的发展。三中全会之后,将土地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正式分开,“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制度形式使得农民吃饱穿暖这一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并随着发展速度加快,整体上实现小康水平。

但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洪流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党中央决定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分置改革。土地制度的“三权分置”让广大农村地区掀起了又一场轰轰烈烈的发展热潮。在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有效地落实了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了农民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对土地承包权的合法保护让农民群众吃上了“定心丸”,这使得农民切实成为土地承包经营的主体,农民有权对自己承包的土地进行抵押和转让,获得更多财产支配和从事多种经营的自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新的环境下,最关键的方针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时代的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是关乎全局性的,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有了扩大规模的便利,让想要从事其他生产经营领域的农民有了抵押凭证,拓宽了更大范围的土地流转,越来越多的选择权被农民掌握在手中。农民谋求发展往往依靠土地,当前政策让土地处理方式更加灵活,让农民手中的土地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适应了当前经济转型的需求。

作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不断进步。目前全国农村地区集体资产2.86万亿元,平均下来每村大约500万元[2]这些资产是农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时,党中央鼓励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包括农民之间的股份合作。改革农村地区的集体产权制度,将保护集体资产、澄清所有权关系、广泛激励农民和关注农民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农民是集体经济的主体,通过改革让集体经济更好的服务农民,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新转变。

党中央还积极推动了农村宅基地的改革,在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方面研究三权分置,在改革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户籍、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可以说农村改革是系统部署推进的,农村的深化改革为农民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4 推动农民发展的关键道路: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实现农民的发展不仅要推动农民逐步向市民转变,更要立足于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是农民主要从事的职业,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不论城市怎么发展,大量农民依然要留在农村。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农民才能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新时代推动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以农民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和科技助推的农业引领机制。

十八大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各领域改革的亮点,针对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新形势,党中央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粮食补贴机制不合理,农产品供求不匹配等矛盾,从结构上为农民的发展破解难题,让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有收益、有盼头。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央在探索完善土地流转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的建立,积极助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并对供销合作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新型农业合作方式的推动下,农村的新产业不断涌现,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展,新型农业体系的构建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农民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也必须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在新时代,党中央明确提出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关乎农民未来发展的方向,关乎农业现代化的成败。这个问题提出将农民和农业的关系统筹起来。农业依靠现代农民生产经营是应有之义,农民的发展必须沿着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前进,把青年农民的培训纳入国家发展实用技能计划,以确保农业技术人才不断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又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和培育新型农民的目标任务。职业的农业生产者队伍建立起来,让农民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不落伍,让农业现代化不断涌现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取得两方面的胜利。

现代农业与科学技术支撑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是农业的出路,科技进步是其核心要义,农业科技进步必须被我们更加重视起来和充分依靠。要在“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科技兴农的重要政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保护农业知识产权和农业科技补贴的形式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实。

5 衡量农民发展的重要尺度: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

谋求农民发展,必须不断增加收入,推动农民的增收致富。收入是衡量农民是否实现真正发展的重要指标。了解农民是否富裕的关键取决于他们的收入,这是检验农村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新时代党中央统筹社会发展全局将农民增收致富落到实处。

首先, 将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小康的关键在于农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一直集中力量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革新和改善农民的收入制度,健全农民的收入结构,采用各种渠道和机制来增加农民的收入。让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第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我国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让贫困地区发展要依靠自身内生动力,并且着眼长远,以完成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走一条持续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三,内外结合,扩充农民收入途径,给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新时代的农民致富是内外联动的,一方面深化农村农业改革,加强对农民财产权的保护,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发展,开发新的在线农业形式+互联网模式,让农民在家门口赚钱。另一方面依托城乡一体化,为农民致富创造更广阔的平台,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的工资收入。

6 推动农民发展的根本保障:加强党的领导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3]当然农民发展更要依靠党的领导。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修订了党关于农村工作的相关条例,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有力提高了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扭转了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状况。此外党中央不断完善农村领导体制,实行五级书记共抓扶贫和振兴乡村,使得农村改革的措施更加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发展有了主心骨。

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过上体面的生活,需要有良党和政府的政策指引,也需要数以万计的农村干部领导农民的不懈努力。党中央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全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增加对农村青年党员的培训,保持和壮大基层党组织旺盛的战斗力。这些措施使得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得到了提高。新时期的农村党组织已经成为领导农民发展的强大战斗堡垒,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新时代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对农民发展做出了系统布局规划,为我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全面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党中央现代化土地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我爱这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廉政瞭望(2016年15期)2016-09-10 01:59:14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国火炬(2015年9期)2015-07-25 09:47:30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