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细小病毒的防治措施

2021-12-01 21:06:23张明清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死胎细小病猪

张明清

(河南省南召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74650)

猪细小病毒病严重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主要危害初产母猪,造成其流产、产畸形胎、木乃伊胎和死胎,若仔猪出生,但绝大多数仔猪由于体质弱最后病死,经产母猪的生殖系统耐受性强,感染后发病率低。随着饲养密度加大,各大养殖户或企业必须对猪细小病毒进行有效防治,避免由于认识和人为预防不到位出现疫病爆发。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生猪均可感染猪细小病毒,但家猪和野猪易感性高于其他品种生猪,初产母猪发病率高于经产母猪。

1.2 传染源

猪细小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公猪感染后,其精液可检测出病毒,母猪感染后,其子宫分泌物、流产胎儿、所产死胎或木乃伊弱仔均可以检测出病毒。猪细小病毒环境适应性较强,污染的圈舍4 个月后仍有病毒存活,此时有易感猪进入仍可感染猪细小病毒病[1]。

1.3 传播途径

生猪感染猪细小病毒后,排毒时间约为14d。猪细小病毒病可以垂直传播,即妊娠母猪感染后可以通过胎盘感染仔猪。病毒也可以通过水平传播,通过口鼻直接感染,也可以直接接触进行感染,如种公猪精液携带病毒和健康母猪交配后感染母猪,或健康猪接触到病猪及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器具等进行传播。

1.4 流行季节

猪细小病毒病无明显的季节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季、夏季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猪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母猪,母猪感染后的几年都会呈现持续的繁殖机能障碍,产前母猪易感性更高。

2 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母猪的繁殖性能,损失生殖器官发育。母猪妊娠早期(30~50d)感染猪细小病毒,病毒通过胎盘传播给胚胎,胚胎吸收病毒后造成胚胎死亡,母猪也会出现反复发情,久配不孕。妊娠中期(50~60d)感染猪细小病毒,胎儿往往畸形、木乃伊胎或者死亡。妊娠后期(60~70d)感染猪细小病毒,由于此时胎儿已有少许免疫力,多数胎儿不会由于母猪感染而死亡,但新生仔猪出生后携带病毒,且体质弱,瘦小;同时,母猪窝产仔数减少,产后发情不规律。猪细小病毒病对公猪影响较小,其性欲、精子活力和受精率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3 病理变化

3.1 母猪

流产母猪的子宫内膜有少许炎症,肉眼可见部分胎盘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死亡后被软组织吸收。母猪剖检后发现其黄体萎缩,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和弥散性单核细胞浸润。母猪体内多种脏器、组织器官有炎症现象,并有较大面积的细胞坏死,胎儿也有明显的病毒感染迹象。

3.2 胎儿及仔猪

母猪腹内死胎或产下的弱仔皮下水肿、充血和出血,死胎体腔内有大量淡红或淡黄色渗出液,其肝脏、肾脏、脾脏会有肿胀或萎缩现象,弱仔的耳尖、四肢、胸部和腹部也会有多处淤血和出血点。猪细小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病变为死仔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以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

4 诊断方法

4.1 临床初步诊断

猪细小病毒病可以通过对母猪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来初步判断,若母猪屡配不孕,或者妊娠过程中突然出现流产,产后胎儿为死胎、木乃伊胎,可以怀疑母猪可能很大程度上感染猪细小病毒。对死胎进行观察,若肉眼可见皮下组织水肿,有出血点,肝脏、脾脏和肾脏异常肿大,胸腹腔含有大量的黄色液体,可以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新生仔猪腹泻或出现皮炎等症状,也需要借助常规实验室或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确诊。

4.2 常规性的实验室检验法

病毒分离鉴定实验采集病料后,通过特殊处理将病毒接种到细胞内,然后观察接种后细胞的病变特征,该方法需要培养并感染细胞,实验周期长,但结果准确度较高。

血凝抑制实验原理是基于利用猪细小病毒的血凝性来完成检测,将怀疑的猪细小病毒感染病猪的血清和猪细小病毒进行中和反应,若出现血凝抑制现象,就能确诊为阳性感染病例,该方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因此,只作为辅助参考。

免疫荧光实验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即收集病料,然后按比例混合生理盐水(病毒:生理盐水=1:3),充分研磨至组织匀浆,反复冻融3 次,在高速离心机下以每分钟12000r 离心10min,取上清液,过滤掉杂质和细菌后加入无菌的细胞培养皿内,加入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物,2~3d 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有荧光特异性标记表明为阳性,否则为阴性,该方法耗时长,需要特殊的荧光显微镜,因此不能很好地进行快速、大规模验证。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法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常规PCR、荧光定量PCR 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技术,其中LAMP 与常规PCR 相比,不需要模板的热变性、温度循环、电泳及紫外观察等过程,更适合病毒快速检测,操作简单、快捷,结果不需要特定实验员进行分析,肉眼即可判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 防治措施

5.1 自繁自养,控制传染源

第一,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外场致病菌的侵入。第二,如需引种,必须严格遵循动物卫生检疫规范,混群前需要先隔离一个月,然后观察生猪状况,对常见疫病进行检测,没有任何感染下再合群,严禁从疫区引种[2]。

5.2 严格消毒,防止病菌滋生

第一,每天清扫猪舍,对粪便和尿液进行及时清扫,防止病菌滋生。第二,定期进行场区消毒,使用广谱、高效和低毒的消毒剂,消毒前必须进行全面清扫,保障消毒彻底。

5.3 封锁隔离,严禁病毒扩散

第一,一旦发现疫情,必须立即隔离、封锁,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时汇报,严禁隐瞒并私自用药处理。第二,疫情期间,严格控制工作人员和车辆进出,停止对外运输,对病死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扩散和感染。第三,对病猪和健康猪进行分群饲喂,检测健康猪,排除隐形带毒猪,若猪群中出现疑似病例,及时分群。

5.4 强化饲养,提高抗病能力

第一,合理调整日粮结构,保障营养均衡,研究饲喂冷冻、发霉、变质饲料,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第二,季节交替时昼夜温差大,及时补修猪舍漏洞,以防贼风侵袭,增加感染概率。

5.5 接种免疫,降低发病概率

第一,猪场定期进行猪细小病毒疫苗接种,研究结果显示,定期疫苗防疫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概率,提供接种动物的免疫力。一般在配种前1 个月进行免疫接种,每次配种都需要接种[3]。第二,对种公猪进行免疫接种,减少精液带毒而感染交配母猪。

5.6 药物治疗,避免继发感染

第一,病猪出现脱水症状需要补水补盐,防止病猪过于虚脱。第二,病猪出现继发性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减少持续感染概率。第三,母猪妊娠后期感染猪细小病毒可以引产,肌肉注射0.1mg 前列腺烯醇液防止胎儿滞留子宫,由于病猪感染后体质较弱,必须强化饲养,做好猪舍紧急免疫工作。

6 结语

综上所述,猪细小病毒病主要危害母猪生殖器官,进而造成繁殖障碍,因此,该病又称为“繁殖障碍病”。猪细小病毒病常见于初产母猪,经产母猪病发率低。虽然该病的死亡率并不高,但病猪康复后容易复发、久配不孕,并影响正常发情,因此,必须从传染源、传播途径进行控制,加强日常管理,定期开展疫苗接种,一旦发病及时隔离消毒,切断病毒扩散途径,进行药物治疗,做好病毒净化工作,在场区内将病毒消灭干净,将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

猜你喜欢
死胎细小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2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
凤凰周刊(2016年5期)2016-02-24 17:40:46
犬细小病毒病(CPV)的诊断与治疗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0:46
死胎的国际研究进展
孕妇肥胖会使死胎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