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波 杜辉
(1,吉林省通化县富江乡综合服务中心 134121;2,吉林省通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34100)
通化县大川乡李**在8 月份从外地购入3 头奶牛,在半年内死亡2 头,治愈1 头,现对奶牛发病及诊治过程整理如下,并对病因加以分析。
该用户购入时3 头奶牛均体格健壮,购入后在庭院里露天饲养,天气转冷后奶牛开始消瘦,于同年12 月自然死亡1 头,其余2 头也发病,经治疗后死亡1 头,治愈1 头。
患牛精神沉郁,拱背喜卧,鼻面浮肿,呼吸浅表,瘤胃蠕动减弱,反刍减少,有时停止,后期便秘下痢交替进行,粪便表面有黏液,并含有未消化的稻草纤维和血丝,排尿次数减少,四肢集于腹下,头弯曲一侧,神志昏迷,不久死亡。
经剖检可见,口腔干燥,角膜无光,结膜呈暗紫色,眼球深陷,鼻镜可见龟裂,皮下脂肪可见胶样侵润,瘤胃膨胀,内含多量气体和少量食物,肠管多空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呈暗红色,肝、肾实质脏器呈混浊肿胀,心脏混浊肿胀。
对住院治疗的奶牛,先由冬季室外露宿转入室内治疗,给病牛饮用可溶性复方维生素葡萄糖粉或淡盐水,并给予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青贮饲料、发芽饲料、多汁饲料,如发芽燕麦或其他谷物、胡萝卜等,同时供给足够的蛋白质饲料。药物治疗采用强心、补液、健胃等方法。如可以先用0.9%氧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加适量的VC。纠正电解质平衡,随后用25%葡萄糖和能量合剂进行静脉滴注。
从病牛饲养管理、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确诊奶牛为营养性衰竭症。
(1)常期饲料单一,量少,调制不当,满足不了奶牛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营养需要。该用户从购入至死亡长达5 个月的时间里均以稻草为粗饲料,且该用户储备的草少,稻草也不铡,整根饲喂。
由于饲料单一、量少,使奶牛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造成机体营养不良,使机体产热减少,直接影响机体各组织器官活动。另一方面由于稻草不铡,奶牛在采食时咀嚼不细,在口腔中虽有唾液混合,但很难形成食团,即使形成食团在瘤胃内也难以浸泡和软化,造成胃肠消化不良,吸收的营养减少,久而久之使机体衰竭而死亡。
长期不喂青绿及矿物质饲料,导致机体物质代谢紊乱,造成衰竭死亡。
在精饲料方面,该养殖户虽然给玉米面,但量少,品种单一,缺乏蛋白质性饲料,也是使奶牛衰竭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
(2)严冬在庭院中室外露宿。该养殖户严冬季节没有牛舍,牛舍是用稻草垫子围成长6m,宽3m,上边用汽车遮布搭成的临时牛舍。入冬以来奶牛生活在严寒风雪中。
长期低温(夜间可达零下27~30℃)使机体所有的代谢过程,特别是氧化过程遭到破坏,机体处在氧饥饿状态下,大脑、小脑皮质对氧饥饿非常敏感,体内保护性适应作用显著变弱。各组织器官特别是肝、心、肾及中枢神经系会发生营养不良性变化,机体中抗体形成和血液中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陷于一切机能衰弱时,热生成更少,甚至停顿,最后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
(3)长期缺乏饮水,不注意水温及饮水卫生。水是维持生命健康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每头奶牛每天需要的饮水量为80~100kg。该养殖户没有自来水设施,加的水量时常不足,而且没有保温的牛舍有时即使有水也是冰碴水,饮用冰碴水后奶牛全身战栗,会降低饮水量。综上所述,由于饲料单一,量少,长期处于低温挨饿受冻、饮水不足的状态,导致奶牛营养性衰竭症而死亡。
通化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年平均气温在-16~-18℃,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2~-36℃。有时最冷可达-40℃左右,全区降雪长达6 个月之久。因此,冬季牛舍防寒保暖工作格外重要。冬季牛舍温度应保持在4~6℃为宜。个体养殖户也可以本着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的原则,将仓房、旧屋改成牛舍,牛舍应保持空气流通、干燥、保温,在牛舍内建立长160~180cm,宽110~120cm 的牛床,并在牛床上铺层垫草。在严寒季节牛舍门窗还应悬挂草帘或旧被进行防寒。
根据奶牛特点,首先应满足奶牛大量采食需要(每头奶牛日采食量不能少于6kg 粗料),与此同时要注意饲料的多样化。饲料组成应以粗饲料为基础,适当搭配精料,做到适口性强、多样化,同时也要做到饲料相对稳定。为了补充营养,要增喂矿物质饲料和青贮饲料等,同时增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
舍饲期奶牛冬季一定要饮足水,一头奶牛每天需要给80~100kg 的饮水。水温最好在10℃左右,有条件的最好饮温的淡盐水,防止给带冰碴的水或饮冰上的沿流水。
贮备足够的饲草、青贮、啤酒糟等饲料是保证奶牛安全越冬的必要条件。同时要做好饲草处理和精料配合,饲料必需保证清洁,如果是冻结的多汁饲料和青贮饲料,应解冻后再喂。拒绝喂霉变、变质、腐烂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