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材内容的“四关联”,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1-12-01 18:56:19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深刻性批判性教材内容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李 玲

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品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深层次理解所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得以不断锻炼和提高。

一、思维品质的概念

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发展的一个方面,它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其中深刻性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而独创性是思维品质的最高表现。

二、小学生思维品质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思维方式相对简单,对所学内容的整合应用能力不足,思维是点状的、割裂的,在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方面相对缺乏。

1.思维的片面性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片面性。他们不能从总体上全面、系统地把握事物各方面的特点,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事物的判断比较简单,容易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2.思维的局限性

小学生年龄尚小,使其对世界的认知有自身的局限性,也导致其思维的局限性,总是按照已有的规律、方法去思考、理解问题,限制了其思维散发。

3.思维的依赖性

由于教师在育人观念、价值取向、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思维的替代现象。学生在这样的替代思维下,思维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慢慢地导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维机会”和“思维快乐”。

4.思维的惰性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惰性思维,一方面是因为“习惯”作祟,它能够节约大脑的能量消耗,另一方面和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及研读简单化有关。课堂上教师的问题没有含金量,使得学生不用思考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问题失去深度思考,形成惰性思维。

三、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将“发展思维”确立为课程理念,并将其列入课程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关注教材内容的“四关联”,即关注教材内容的“条块融通”序列关联、关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命实践关联、关注教材内容与学生经验世界的关联、关注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关联。通过“四关联”引导学生向思维深处漫溯,优化学生思维方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1.关注教材内容的“条块融通”序列关联,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布鲁纳认为,知识具有层次结构,学习知识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现有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使所传授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拓宽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组教材以“道理”为主题,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学生对这组课文是比较感兴趣的,插图生动有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性强。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根据信息做简单的推断”等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进行开放式导入,鼓励学生根据插图大胆猜测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模仿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故事,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通过交流阅读感受,悟出故事中的道理。

在教学完三篇课文后,笔者将三篇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提取出三个关键词:“目光短浅”“得过且过”“不知事物之间的联系”。在黑板上写下板书后,追问学生,这三篇寓言故事放在一个单元除了都蕴含一定的道理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学生根据板书,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后恍然大悟,原来这三篇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都是和思维方式有关的。学生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好吃懒做,要勤奋努力,在努力的同时也要善于思考,总结经验。这样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关注教材内容与生命实践的关联,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大量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变得多元和丰富,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美食》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第四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以及烹调方法,从美食的名称中学习汉字。对于“烧、烤、爆、炒、炖”等烹饪方法,学生是陌生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并灵活地使用这些词语,笔者在课前布置了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向家长学做一道菜,并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烹调方法及过程。在家长的全力支持下,每个学生都学得有模有样,各种美食展示让人垂涎欲滴。通过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美食,而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明白了“烧、烤、爆、炒、炖”等10余种烹饪方法及区别,并能准确地使用这些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关注教材内容与学生经验世界的关联,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是思维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最后有道练习题:“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围绕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各抒己见,有的说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小马多问没有错;有的用成语“不耻下问”表明有问题就要问的观点;还有的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表明要大胆地尝试……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从开始只能简单地判断对错,到后来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先自己思考,在思考不出来的情况下再去请教。对于“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明白了实践尝试一定要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可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得到了培养。

4.关注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世界的关联,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语文学习要与生活密切联系,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克服学生思维惰性就要唤醒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让学生的思维和讲授的话题产生共鸣,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笔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学习或生活中“揠苗助长”的现象。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产生了关联,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学生说,班级承包的果园里柿子黄了,但摘下来发现还是硬的,听父母说放温度高一点的地方容易熟,于是就拿开水去烫柿子,结果柿子不但没有熟,反而被烫坏了;还有的学生说在学校开展的养种植活动中,为了让自己种的仙人掌早点儿开花,天天去浇水,结果不但没开出花来,反而由于浇水太多使得仙人掌根部烂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开放的,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创造的环境,提供了创造的机会,架设了创造的桥梁,不仅与校园生活紧密联系,而且注重学生的情趣培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寓言所包含的道理,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使其充分享受创造的乐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策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智慧实践,开启学生智慧人生。

猜你喜欢
深刻性批判性教材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地理教育(2022年13期)2022-04-08 21:25:40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06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05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数学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