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舟曲县峰迭新区小学 李丽霞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础和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夯实数学学习基础不可忽视的内容。为了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长效发展,教师需要认清计算能力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积极优化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效果,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是基础的计算知识和方法。对于计算来说,算理是根基,也是完成计算任务的依据,要想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就要先从指导算理算法着手。具体来说,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说明算理,在透彻掌握算理的情况下掌握计算法则,确保计算能力提高。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有不少学生因为刚接触这部分内容,常常会把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混淆,都知道在计算当中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但是到具体的做题环节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善于借助具体计算例子为学生说明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顺利突破计算难题。比如在计算“5.35+2.52”时,5.35 是5 个1、3 个0.1 及5 个0.01构成的,2.52 是2 个1、5 个0.1 以及2 个0.01 构成的,在计算时就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计算准确性,还能够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
在过去的数学计算教学当中,教师常常会忽略估算这一重点。估算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计算能力,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利用估算可以获得近似数,并将此作为依据评价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估算方法和验算方法相比,优势是比较明显的,省时省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例如,在对“8.11×0.99”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通过估算可以判断出,最后得到的数字肯定是小于但是又非常接近8.11 的,小数点后面有4位数,末尾数是9。在获得了这样的判断之后,学生真正做到不动笔墨就能够完成验算,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估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具体的估算过程当中需要掌握算理,也需要做好记忆和推理,所以通过估算训练,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字敏感度,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数学计算环节,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明显降低计算的难度,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计算的趣味性,积累数学计算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在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当中打好基础。简便运算是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通过简便算法的使用,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以及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当然,简便运算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必须在数学教学当中灵活运用,让学生真正理解简便算法的内涵并掌握简便运算的具体技巧。
比如,在计算“2988-1999”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简便计算,基于差不变规律,由2988+1、1999+1 得到原式=(2988+1)-(1999+1)=2989-2000=989。这样的简便计算可以提高速度,也能够保证正确率,比学生列竖式计算更能获得准确的计算效果。又如,在计算“63.5×6.4+63.5×3.60”,就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到原式=63.5×(6.4+3.6)=635。在数学学习当中包含大量的法则定律,这些能够让学生在简便运算当中获得理想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尽可能多的题型,确保学生计算的有效性。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的必备技能,也是其他数学能力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所在。计算能力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既要有算理算法上的指导,又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数学计算当中有理有法地降低错误率,同时督促学生建立良好的计算习惯,掌握多元化的计算方法,达到良好的计算效果,确保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