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石庆涛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快速发展和提升的要求。高中教师希望能够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想办法促使学生高效获取数学知识,同时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快速提升,能够从容应对数学课堂的各种变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高中数学知识点庞杂,学习起来显得有点枯燥,当数学教师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应用多媒体打造数学教学活动时,数学课堂立即变得生动起来。多媒体化的高中数学课堂既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也能够通过数与形的巧妙转变,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一上课,便借助多媒体将一个圆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展示出来,使学生将圆和三角函数联系到一起,并提出问题:“三角函数的图像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性?”学生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立即想到了将几对三角函数值通过坐标的形式展示出来,并由此展开想象。随后,数学教师带领学生通过一一对应的画图方法作出正弦曲线,并鼓励学生想象一下,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正弦函数有何不同。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正弦函数图像,推理出余弦函数图像也是类似的波浪状,并通过作图法将余弦函数的图像作了出来。数学教师随之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任意范围内的图像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由此展开性质教学。
抽象性是高中数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尝试采用问题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带领学生通过思考,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生学习“幂函数”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采用问题化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课堂中,数学教师结合课本中几道具体实例,提出了“它们的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以上问题中的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等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将“乘1”“求平方”“求立方”“求算术平方根”等答案回答出来,数学教师随之根据这些答案抽象出“幂函数”的概念,并由此展开幂函数教学活动。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较为活跃,能够快速掌握幂函数的概念,数学抽象思维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情境教学法,鼓励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很高,主动性很强,获取数学知识的效率也逐步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促使学生在建立模型后将之应用到生活场景中高效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建模能力。一上课,数学教师将细胞分裂的例子以及绳子对折的例子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个数以及分裂次数的数量关系”“绳子剩余长度和剪裁次数的数量关系”,为其创造出问题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能够快速得出y和x的关系,数学教师随之带领学生一起详细地分析了得到指数函数关系的整个过程,并由此得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函数模型y=ax,同时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在学生掌握了模型构建的整个过程后,数学教师又将几道生活中的指数函数题目展示出来,促使学生利用模型直接说出其中的指数函数关系。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构建数学模型,不仅学习兴趣很高,建模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明显提升,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