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丽 王 旭 刘 建 朱国鹏 司成成 王宝龙 杨 雨
(海南大学园艺学院 海南海口 57022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贯彻落实这一制度,高校应该分析现行教育模式,探索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新模式,促进人才的多方面发展[1]。由产学研模式发展而来的“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是一种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把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2]。
近年来,在国内高校积极配合下,产学研教育模式涉及不同学科类别,涵盖不同教育层次[3],但是对于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合作机制还不成熟。2018 年教育部提出新农科建设,明确了农学发展的方向以及农学高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4]。通过总结国内外产学研用模式,希望对我国农林院校教育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1.1.1 “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
该合作教育模式起源于英国,是理论、实践、合作为一体的典型合作育人模式,是一年实训+两三年理论学习+一年实习[5]。在这种模式下,不仅丰富学生理论学习的多样性,而且能够给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1.1.2 辛辛那提和安提亚克模式
这两种教育模式均起源于美国,实行学习+工作+学习的培养模式。不同点是对学生实践培养方向不同,辛辛那提模式倾向于学生只在一个企业实践,该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工作;而安提亚克模式则倾向于学生在多个相关企业实践[6],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发展。
1.1.3 科技园模式
科技园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达成有关协议,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实验基地,学校在企业中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教授学生实践部分的知识,学校教师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并且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实现学校,企业资源最大化利用。该模式培养了许多创新技术人才[7]。
1.2.1“双元制”专业模式
“双元制”起源于德国,该模式由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协同领域参与其中,政府通过实行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从而促进科研、教学全方位的合作;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和实践指导;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共同进行科研开发等工作服务。同时,企业还与学校讨论实训实习内容、培训课程的安排等教育工作的安排,实现了三方联合培养人才的目的[8]。
1.2.2企业大学模式
关于应用型人才的产学研协同育人企业主要有3种相关模式。①企业大学模式,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为自身工作人员或者客户,学员讲解技术知识的教育模式[9]。企业大学在开设课程时,可以与地方大学合作,建立理论课程,形成以企业大学为主体的合作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促进企业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企业收益增加和资源多层次利用。②平行模式,是在一天中,学生先进行教材知识学习,之后在工厂或者企业中进行相关实践工作,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能获得额外收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契约模式,是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共同投资,分担风险,分享利益的方式。在日本,由相关政府机关提出研究的课题,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商制定合作研究协定,接受科技厅的审查。契约模式使得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可以互补,在实验研究中,导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和实验,达到联合教学的目的。
1.3.1 “TAFE”模式
“TAFE”即“职业技术继续教育”,是由澳大利亚政府建设的TAFE 学院对学生负责实施相关教育的模式。政府对教育质量好、成本低的学院优先拨款,所以TAFE 学院通过降低支出成本和提高教学质量来获得政府资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容易实现联合培养。
1.3.2 工程研究中心模式
工程研究中心计划是由美国政府出资,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科研任务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种教育模式。在该模式下,研究中心只把研究成果提供给会员企业,并且在高校选拨一些优秀学生与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科研任务,有效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把政府、科研机构、高校联合起来,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1.3.3 “共科并存”模式
“共科并存”是日本政府主导的产学研用教育新模式,主要是科学城和共同研究中心两种模式共存。科学城模式是指在发展中等的城市建立研究机构、大学密集的新城区[10]。共同研究中心模式是以研究机构为主,以大学和企业研究技术人员为辅,进而对同一课题共同研究的模式。
分析发达国家教育模式,总结以下几点:①法治先于制度基础的发展,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制度,梳理了权利的归属和责任分析,明确了该制度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高校教育高度重视合作和创新,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努力推进改革,助力企业,促进转型,形成多赢格局。③重视政府服务引导功能。无论是完善法律法规、还是资金支持,政府都会对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给予全力支持。
国内学者对产学研用合作育人的研究有着很多成果,整理相关研究文献,将国内产学研合作基于产学研用合作方式、形态进行分类。
王章豹[11]将目标合作模式分为人才培养型合作、研究开发型合作、生产经营型合作、产学研综合型合作等4 种模式。宁凌等[12]依据合作主导作用把产学研分为“政府”推动型、“高等学校”主导型、“科研机构”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4种教育合作模式,并且分析了它们的适用条件。赵剑冬等[13]等具体细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政府层面,高新区、科技园等层面,企业层面等。
王玉民等[14]将产学研用合作可以分为转化型、共担型和重组型。该模式不仅能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解决科研任务经费问题,促进技术的转化和创新。陈乔[15]将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分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主的4种模式。陈海燕等[16]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项目加基地”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三明治”模式、校内产学合作模式、合作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等5 种模式;刘炜[17]将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分为5 类:产学研战略联盟、地区专业镇、联合创新平台、大学科技园、科技特派员等。
经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实践,国内高校在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涉及理、工、文、医、农等不同学科门类,涵盖了不同教育层次[18]。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进我国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提出如下建议:①深化高校改革,定位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②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机制;③加强多领域师资人才交流,开辟“双导师联合培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