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若禹 于 莉 廖吉林
(1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2 宝应县财政局 江苏扬州 225800)
安徽存在许多经济相对滞后地区,涉及16 个省辖市,70 个县,包括国家级贫困县20 个,省级贫困县1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约3 000个。精准脱贫实施以来,安徽贫困人口由2014年建档立卡480余万人下降至2019年底的8.7万人。
为发挥文化旅游扶贫,2017 年,安徽将黄梅戏《一个都不能少》、嗨子戏《竞标》等20余台文化艺术搬上舞台,2018 年展示了乡村文明扶贫主题的戏曲剧目43 个。通过本土艺术风格,将《说说咱村新变化》《好支书王坤友》等一系列主题作品展示给群众,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乡村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为改善传统扶贫工作理念,转变贫困群众思维,大力推进文化进乡村、进社会、进校园等活动,采取艺术创作方式,不断强化“扶志扶智”,以凤阳县小岗村、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岳西县黄尾镇等成功典型为蓝本,推动地区发展思维的创新。
安徽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加大落后贫困地区投入,投入总资金达8 亿元,同时依据扶贫县区“七个一”标准,以乡村文化发展为核心,共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548个,建立良好的运营体系,规范服务中心对外开放的管理制度,举办“送戏进万村”文化活动,组织“圆梦工程”等文化志愿服务。同时,加大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素养,由“文化输血”转化为“文化造血”。
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连续召开3次乡村旅游扶贫现场会,建立了“3451”工程、“八个一”工程、“创A 工程”等项目,利用国家政策优势,构建全新乡村文化旅游新格局,以旅游示范村、A 级旅游村、乡村景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研学旅游基地、民宿及农家乐等业态为核心,挖掘、开发和利用更多乡村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创新发展模式,带动安徽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
安徽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产品开发更加趋向于传统模式,使得产品相对陈旧、资金利用率低。随着自媒体、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人才是产业扶贫工程的重中之重,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共享共用[1],人才必不可少。当前乡村文化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缓慢,难以快速形成产业特色。
目前,文化旅游扶贫并未发挥惠民效果,许多政策没有考虑贫困地区实际,对群众引导不大。如农村书屋无人光顾、文化培训成效不佳。
现阶段,安徽产业扶贫机制相对滞后,手段趋于单一守旧。如未形成多方联动的创新机制,难以真正落实和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扶贫。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基础的扶贫工作各地存在“只求局部成绩,不求全局胜利”思想,缺乏必要地区联动机制,增加了扶贫难度。
3.1.1 构建全新产业发展体系
应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特色,以旅游为基础,构建全新产业发展体系,因地制宜、科学评估。如安庆市为扩宽贫困群众就业路径,在大力拓展旅游业过程中,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开展特色草柳编织产业,并将其纳入文化旅游产品行列,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升级[2]。
3.1.2 注重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应深刻认识到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关系,注重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完善旅游产业形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3]。
3.1.3 持续加大创新力度
运用现代技术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扶贫工作开展。如电子文化平台、电子旅游平台、精准扶贫平台等,通过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带动扶贫,真正立足于实际,使得扶贫工作更加人性化、精准化。
第一,完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设[4]。安徽乡村旅游产业分散,并且各具特色,对于基层文化干部的要求比较多元化,需要不断提升干部能力,选派优秀文化工作者,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提炼与传播特色文化,为旅游产业增添文化底色。第二,完善民间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文化旅游要充分突显当地文化特征,为游客提供内外并蓄的文化旅游盛宴,改变传统单纯旅游印象,既让游客得到生理满足,更得到了精神上享受。民间文艺人才将独特乡村文化渗透于旅游产业,通过两者共享共赢,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力,最终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第三,完善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文化志愿者队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不同文化扶贫特点,拓展文化旅游与人才的有机融合,制定多元化人才引入战略,确保乡村文化旅游扶贫队伍建设水平。
3.3.1 优化资金保障机制
扩宽资金保障路径,利用政策引导、财政投入及资本筹集等方式,形成资金保障机制。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拓展社会资金渠道,完善资金保障平台,使社会资本能直接参与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工作;二是增加文化旅游领域的扶贫资金,建立文化旅游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同时,在社会资金参与过程中,明确“谁投入、谁受益”基本原则,规范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确保社会资本参与利益,形成产业发展资金可持续循环。三是优化资金利用。合理利用资金,提升安徽文化旅游产业水平。
3.3.2 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应健全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指标,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文化惠民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另外,应重视文化旅游发展特点,评价具体工作,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工作提供量化依据。
3.3.3 引入市场机制
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而长期的工程,文化旅游产业扶贫需要持续有效的市场机制保障,切实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据此,安徽文化旅游产业要以文化扶贫为基础,繁荣文化市场、摆脱文化贫困、引领经济发展,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使产业扶贫工作更好地落实。
3.4.1 依托数字平台,提供精准服务
安徽在文化+旅游产业扶贫过程中,通过深入走进基层,调研贫困群众的文化需求,构建需求清单信息库,精准识别贫困地区群众档案。信息库可以实现服务需方和供方对接,多渠道挖掘和了解贫困群众文化需求,分析不同人群文化需求,结合文化需求和地区旅游优势,确定政府精准帮扶项目。与此同时,根据文化+旅游融合精准扶贫需求清单,及时对接供需情况,构建结对帮扶清单,构建结对帮扶信息库,依托信息库,对文化+旅游融合扶贫结对帮扶情况进行效果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
3.4.2 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
在文化+旅游融合扶贫工作中,要发挥多方社会力量,构建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的文化+旅游的扶贫的服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