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秦简的隶变倾向

2021-12-01 14:06赵宇欣
艺术品鉴 2021年20期
关键词:秦简字形笔画

赵宇欣

一、里耶秦简的特殊价值

里耶秦简于2002 年在湖南省里耶镇发现于一口古井之中,其出土遗址是秦时的洞庭郡迁陵县志,出土秦简数量多达三万七千余枚,是此前出土秦简牍总量的十倍左右。主要内容为政务文书,编年从秦始皇二十五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22-前208年)。可以说里耶秦简的出土对研究秦代的政治、历史都有重要价值。同时,它对研究秦代书法,特别是对书体的演变也有重要价值,原因如下:

其一,时间上的特殊性。古隶的时间管理跨度是从战国时代晚期到西汉社会中后期[1]。李学勤认为里耶秦简属于隶书,但又是有别于汉隶的秦隶[2]。结合里耶秦简的编年分析得悉,里耶秦简正处于战国晚期至秦朝的过渡时期,且其纪年跨度时间长,基本上包含了大半个秦王朝,因此,更好地记录了里耶秦简的隶变过程。李潺认为在书法史上,里耶秦简是把篆书变成隶书的杰出代表[3]。

其二,地域上的特殊性。据《后汉书》《史记》载,秦王政二十一年,揭开了攻灭楚国的序幕;秦王政二十四年,秦灭楚。而里耶秦简纪年从秦始皇二十五年起,在此之前,里耶秦简出土地湖南省里耶镇,隶属楚国,受到了楚文字的书写习气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秦统一六国,推行小篆之后,迫于中央书同文的压力,当地书手在书写新书体的过程中,自然渗入一些的楚简笔意的写法[4]。

其三,字体风格的多样性。里耶秦简文尾出现了“落款”,如:“欣手”“贝手”“敬手”“邛手”等,“某手”即为书手抄录官文后所署名。王晓光认为里耶秦简可谓我国书法史上最早的书手落款墨书[5]。

因此,与其他出土秦简犊不同的是,在分析里耶秦简的笔墨风格时,不用再依据墨迹风格来推想它们的书写者是一人还是多人。里耶秦简书成众手,分析里耶秦简不同书手的不同时期的作品,能更全面的重现当时手写体的风貌,对其隶变倾向的分析也更具有说服力。

其四,章法的独特性。与其他出土秦简犊相比,里耶秦简出土简犊多为木牍,且一个牍片记录一个完整事件。如“邛”书写的木牍,其在有限的木牍空间中极尽和谐工整的书写布局,十分疏朗散逸,有学者认为里耶秦简“早已成为具有了后世纸上书法章法经营的理念[6]”。秦代的审美意识还未到达自觉阶段,而是一种自发阶段,书者无意识的将自己的情绪想法加入书写中,因此,里耶简牍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布局。

二、里耶秦简中的隶变及其特征

(一)笔画的隶变倾向

在《里耶秦简博物馆藏秦简》中,隶变痕迹已经越来越明显。吴白陶先生提出,“判断某种字体是否隶书,首先看它是否出现有破坏篆书结构失掉象形原意之处[7]。”里耶秦简变曲为直,冲破了篆书原来的字形结构,去繁为简,字形化圆为方,将连笔改为断笔,由线条向笔画,更容易书写。在日常的快速书写过程,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健独特的书写性简化方式[8],进而演变成成熟隶书的点、横、竖、撇、捺等笔画,标志着中国汉字由古文字研究体系向今文字体系转换。

1.横画

“一波三磔”是隶书最具代表性的笔画,即书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要有波势俯仰,收尾亦有磔尾,这一特点在里耶秦简中早有体现,以“者”“酉”“言”三字为例说明。这三个字的主笔长横都以回锋起笔,形成圆润的蚕头;中间笔尖行走时抑扬顿挫,这一点在“言”字上尤其明显;长横末端出锋,“者”字的收尾已初具汉隶燕尾的风采。

2.竖画

里耶秦简中有一种竖画十分特别,与小篆不同,其逆锋起笔,达到藏锋效果,接着调整笔尖,从而使线条到达厚实的效果,且毛笔在行走过程中有轻微的提笔,最后,末端会有一个向左弯曲的甩尾。竖画纵长取势,全逆势回锋形成蚕头后,迅速调整笔锋,线条持稳,尾部忽然向左弯曲,轻轻出锋。

3.撇画

成熟汉隶中的“撇”的前身在里耶秦简中的形体,实际上是在快写中,“圆势运动”造成的,而且这种运动与蝌蚪、倒薤笔法对后世成熟笔法的形成有着积极意义[9]。里耶简牍中的短撇很多,一般藏锋起笔或钉头蛇尾,然后顺势而出,小而急促,灵活多变,这些短撇给字的形态增添生机和活力,这种古隶的写法,已经接近成熟隶书的笔法。

4.捺画

可以说能够体现出隶变进程的典型标志就是捺笔和长横。在里耶简犊中,其捺笔粗重,十分夸张,挑法突出,已初具成熟汉隶的韵味。这些捺画作为发挥空间最大的笔画,常常被书手注入特别的情感,在端庄工整的秦简中,呈现出自由灵动的样貌。隶书发展标志性结构笔画“蚕头燕尾”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夸张的捺画和长横画。

(二)结构的隶变倾向

伴随着笔画化曲为直,打破篆书原本的字形结构和约定俗成的笔法,自然就会引起汉字结构的变化。在隶变的进程中,单个部件不断被约省,从而成为一种符号,而部件的组合方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

1.省简结构

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如“辶”“阝”“亻”“厶”“女”等都已经出现“隶定”现象。如“能”字将躺着的“月”变成站起来的“月”,字型逐渐变正。这些部首经过简化后,不再具有篆体的象形性,而成为笔画符号被固定下来[10]。

2.草化

隶书是在秦国文字小篆的基础上发展产发的,是小篆的简化和草书化[11]。因此,研究草化是研究里耶秦简隶变的关键部分。里耶秦简中有正体和草体俩种形态,而里耶秦简中的草体,并不是后世的草书概念,从广义上来说,书者在隶变过程中,基于实用目的,对手写正体的快速书写,从而造成笔画之间连缀、省简笔画、合并、潦草等现象,我们称之为草化。如“以”字将左边偏旁草化为俩点,这样的写法已经类似于后世“口”的草书符号,右边“人”字部分也化为简单的两条直笔组合。

通过上述对里耶秦简单字的隶变论证分析,可以说明秦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书写简便,正在分解重构汉字字形。无论是横撇竖捺点画的演进,还是结构省简或草化,无疑都推进了隶变的进程,使得汉字的书写愈加方便快捷。随着正字字形的改造,打破了稳固的刻板造型,字体古拙生动,偏旁部首逐渐形成体系,书写起来就有较强的韵律感。

三、里耶秦简隶变倾向的形成原因以及影响

首先,书写速度是造成隶变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书法理论《四体书势》中,卫恒写到“隶者篆之捷”。根据里耶秦简出土文书之多,可知官文需求量之大,为了节省时间、满足需求量,抄录者对笔画的简省、字形的调整等快写方式,加快了隶变的进程。

其次,里耶秦简部分简牍出现右斜的字势,这种字势破坏了原本的字形结构,促进了隶变的进程。而这种右斜大概与用笔习惯有关,沃兴华先生在其《早期草体书法史略》中就有提到“当时的人们书写以运指为主、右斜字势是由生理因素造成的左高右低的姿态”[12]。古人在书写时想要调整其自行状态,笔势由向右下的趋势变为向上的趋势,且受到笔顺的影响,连贯用笔,挑锋。

再者,里耶秦简出土简牍大多是木牍,且正反都有墨迹,根据书手落款或字迹潦草程度来确定木牍正反面。木牍正面更规矩,反面书写更为率性灵活,捺笔更加夸张,且有大量空白。而正是木牍反面的这种大量空白,使得书手可以根据字形调整笔画的长短,给书手巨大的发展空间,为隶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当代书法创作中,里耶秦简对后世的启示可以从三方面来简要分析一下。从笔法线条来看,当代书法创作者吸收里耶秦简中古朴飘放的笔法,使得墨迹线条自然流畅、古朴俊丽;从字型结构来看,里耶秦简由篆转隶,灵活多变的笔画态势丰富了字态,使得汉字更加质朴灵动;从总体布白排列来看,里耶秦简的章法,启示着当今书法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根据创作内容的多少去排列组合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具体原则是文少则稀,文多则上下紧密,这样的书写意识冲破小篆整齐划一的空间规划,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具有空间感、形式美。

总而言之,里耶秦简是书法章法形式、审美意识的产生的一个重要源头[13],其丰富的用笔方法、古朴灵动的字体、错落有致的章法,为后世书法创作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里耶秦简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和自我发展对隶书的形成和完善,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4]。

猜你喜欢
秦简字形笔画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字形体结构的意蕴及其影响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找不同
云梦睡虎地秦简,让秦史“活”起来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添一笔变个字
秦朝已有九九乘数表
秦简“识劫 案”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