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海南医学院外语部,海南海口571101)
在现如今信息迅速膨胀与过剩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海量、繁杂的信息内容当中,精炼针对学习者个性化特点的学习资源,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伴随社会各行业对于医学专业学生业务水平及综合能力要求的持续提高,学生个体英语水平特别是专业英语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专业英语课程在医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专业英语知识亦是医学专业学生日后从业时必备的专业基础技能。
所谓泛在学习指的是无处不在的学习,其亦被称作无缝学习或者普世学习。直至今日,国内外有关领域学者专家针对泛在学习的概念界定具有诸多说法,尚未生成相对统一,以及被社会群体广泛认同的概念界定。以美国教育发展中心于2003年所发表的报告为基准,其提出泛在学习是以普适计算机技术手段为依托设计和创造的学习环境。此种学习环境旨在彰显转变以往的借助电脑与书本实时学习的固定学习模式,真正拜托学习者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性,尽量更多借助无线网络设备于任何时间地点展开学习活动。日本有关学者表示,泛在学习是指借助嵌入至现实生活当中的无形的计算机终端与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而我国鬲淑芳与白娟则表示,泛在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从广泛的知识库当中吸取所需知识内容,并且还可与教师及同伴之间展开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梁瑞怡表示,所谓泛在学习是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至某种限度的自由性学习的新生学习状态。张国贞表示,泛在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不必在意个体所处地点与时间,而集中注意力展开学习活动的学习模式。
泛在学习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持续性特征。泛在学习具体过程具有连续不断的特点,所以只要学习者在心理层面愿意学习,并可始终保持学习状态,且学习资源与相关资料持续存在,同时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亦可获得有效保存,因此学习环境之于学习者而言,是持续且无缝存在的。第二,即时性特征。学习者不需考虑个体所处地点与时间,只要愿意便可及时得到有效学习信息。如此一来学习者便可及时且迅速解决问题,或帮助其进行问题记录,在之后探寻问题中解决答案。第三,交互性特征。学习者在具体学习活动中,能够与学习伙伴、专家以及教师展开适当交互活动,此种交互活动既可通过同步形式完成,还可通过异步形式完成。如此一来,优秀的专家就成为学习者周围易获得的学习资源,同时这些优秀学习资源亦获得有效应用。借助同步或者异步的共享及合作交流,多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难点与疑点均可获得有效解决。第四,情境性特征。学习能够有效融入学习者现实生活当中,所学知识和生活当中实际情境充分融合,有效且自然地体现于学习者眼前,而学习者能够感知真实且丰富的学习环境,令学习更加有趣且生动,同时学习问题于实际情境下获得充分解决,可以令学习趋于情景化方向发展。第五,易获取性特征。学习资源十分丰富,且种类具有多样性,包括视频、文字、音频以及图片等,学习者能够于任何地点及时间得到所需信息资源。并且所获得的信息资源均是以学习者个体需求为基准,因此泛在学习属于自我导向与个性化的实践过程。
一般来说,学习过程的发生、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服务均具有泛在性特点。学习者可以以个体需求为基准,于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无缝的以及持续地获取各类嵌入及非嵌入式无时无刻的学习支持。
所谓无缝学习指的是学习者把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情境、线上和线下学习、个体和群体学习,进行无缝整合与衔接,这里正式学习指的是在学校内的课堂学习,而非正式学习则是指学生于校外生活当中产生的诸多自发性学习。学习者借助终端设备及相关学习平台,随时随地和教师、学习伙伴及专家展开同步或者异步共享和合作交流,还可随时随地在环境当中直接得到相关信息资源,把学习行为真正由校园延伸至整个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带入智能空间。伴随便携且灵活的移动设备于教育领域的普遍运用,催生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借助便捷的移动设备终端展开的移动化学习活动,能够建设具备无缝性特征的学习空间。并且在这一无缝空间当中,学习者能够将课内与课外涉及的学习活动实际情境、内容以及历程真正联系起来,从而产生跨越空间与时间,且具有连续性特点的无缝学习经验。除此之外,所有移动设备均可摆脱以往教学时间及空间制度,把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充分融合,且十分便捷地支持学习者群体进行知识建构以及情境学习。
建构主义以及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在本质上学习是某一个体参加实践活动,使个体和他人及周边环境互相作用的具体过程,亦是生成参加实践活动的各项能力、提升社会化水平的整体过程,在本质上学习便是于具体情境当中得到知识及意义建构。在多数情况下,学习是发生于既定情境下的实践活动。事实上,个体的学习是其参加实践活动并和环境互相作用及互动的活动。而学习结果并非个体亦或者环境独立决定,其结果是个体针对客观世界的和外部环境的主动反映。换句话说,个体参加实践活动,同时和环境互相作用,这一现象是学习活动产生的根本所在,且个体内心活动和外界物理环境之间具有交互性联系,两者不可分割。诚然,泛在学习理念体现在学习活动随时随地的特点,这在实质上便标志着学习情境具有多变性,主要呈现在学习终端、周边环境、时间以及空间到诸多维度的多变性。借助便携与灵活的学习终端,能够感知现阶段所处的实际情境,从而采集现场实际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关反应。差异性的学习情境与情境的持续改变过程,令学习者真正打破了以往学习的桎梏,获得全新学习体验,加强学习情境对于学习者个体认知过程与学习最终结果产生的影响。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与学习过程当中,通常会更为重视学习情境性表现,方便学习,理解与区分诸多情境下认知学习所具备的实际意义,从而有助于迅速构建有效且合理的相似情境的知识学习迁移模型,有效提升相似问题分析和解决水平。
多数医学生普遍会历经医学公共英语及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通常具有较佳的英语基础,且多数学生均已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其并不会明确认知公共英语学习、医学专业英语学习两者在学习方法及学习内容层面的差异,亦并未明确医学公共英语在未来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工作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为现代医学最早诞生自欧洲地区,并于美洲走向繁荣,诸多医学专业领域前沿性技术与研究进展均以英语语言发表,大多国际交流活动与国际会议当中所用语言亦是英语,所以这便要求医学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唯有如此才可快速顺应未来临床及科研工作要求。与此同时,相对于其他专业大学生来说,医学生往往具备繁重、复杂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具有较大学习负担及压力,但医学英语于学生整体成绩考评体系中并未占据较大比重。另外,医学公共英语知识本就具备较大学习难度,这是由于医学专业词汇相对复杂,学生记忆困难。同时,医学专业文章当中普遍蕴含诸多复合句式,理解难度较高,导致多数学生对此生成畏难情绪。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医学生对于公共英语词汇学习动力不足,具体表现在课堂出勤率较低、学习其他专业课知识等方面。
现阶段,医学公共英语课程师资团队建设面临下行局面,我国部分高等医学院普遍存在着缺少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医学公共英语师资团队,医学公共英语词汇教育工作普遍由普通公共英语或者临床医师等人员兼职担任。学校普通公共英语教师虽毕业于英语专业,有着较为牢固的英语基础,但是对于医学专业知识密切相连的生化及生物等有关知识缺乏深度了解,对于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特征了解不足,致使英语教师在讲解某些医学专业概念界定与专业术语过程当中,发生理解层次局限性的问题。同时,担任学校医学公共英语词汇教育工作的临床医师,虽然对于医学英语特征及写作有着深度了解和掌握,但是往往存在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近些年,我国多数高等医学院有部分在国外长时间学习、工作的临床医师参加到学校医学公共英语词汇教育工作当中,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所以,学校亟需总结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共英语词汇教育模式和对策,在专业教学中进行广泛推行,并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加以完善。
医学生往往在初中与高中时期具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在长时间的英语知识学习中逐渐掌握自身专属的英语学习方法以及技巧。但是,医学公共英语与普通英语存在明显差别,具有自身专属难点与特征。一方面,医学公共英语词汇具有复杂性特点。因为现代医学源自欧洲地区,所以多数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和现代英语存在着差异性,这便导致医学专业英语词汇记忆难度高以及词汇构成复杂。另一方面,医学专业英语当中普遍蕴含诸多复杂句式。因为医学英语往往用于表达某一客观现象与研究结果,所以逻辑叙述极其关键,这便导致复合句是在医学专业英语表述中,具有较高使用频率,为专业文章写作及翻译带来较大难度。除此之外,医学英语专业相关论文的写作具有专属格式,相对于普通英语文章写作形式来说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包含discussion、abstract以及background等段落,每个段落却具备特殊的写作格式。但是医学生在传统公共英语课程学习当中,并没有接触此类英语专业论文词汇构成以及写作格式,有关知识储备不足。与此同时,多数医学生在长时间的公共英语学习中,普遍注重英语语法及相关知识累积,对于口语、听力以及词汇深度记忆等较为忽视,但是在具体工作以及国际交流当中,学生唯有具备丰富的词汇累积,才可有效提升自身口语及听力能力,而这两项能力在国际交流与实际工作当中均发挥关键性作用。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所以在单调乏味的医学公共词汇教育、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兴趣具有必要性。泛在学习环境下,在医学公共英语词汇学习初期,教师可为学生讲述和医学词汇有关的小故事,例如罗马某医生发现“venous blood(静脉血)”与“arterial blood(动脉血)”的医学领域小故事,并借助相关人文知识内容,激发学生们求知欲及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医学生英语专业词汇学习初期,教师还可通过词源学领域知识,激发学生公共英语词汇学习兴趣。比如,在“cytology(细胞学)”词汇讲析过程中,教师可进行词汇分解讲析,告知学生们该词汇的词干源自希腊语的细胞一词,即“cyte”,而“logy”这一后缀则译为学科。又如,“cell”现在用于表达细胞,其源自拉丁文中的“cella”,译为小室或空隙,该词汇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某学者在木塞切片观察过程中,因看到软木当中存在诸多小室而命名,同时以此作为词根,组成形容词,所以“cellular”用于表达细胞的。
教师在传授关于医学公共英语词汇相关知识时,发挥着较为显著的主导作用,然而在医学公共英语相关词汇学习过程中,用于教师普遍只能发挥引导作用,并非知识学习过程的核心,因此为呈现出学生核心地位,实现切实掌握与了解医学公共英语相关词汇的教育目的,英语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借助课下及课上的协同努力构建微课资源。其中,这些微课资源既包括教师在翻转课堂模式应用过程当中所录制的相关视频资源,也包括学生群体在实际学习中对于个体学习经验的整体归纳和总结,同时还可以是学生个体借助对于现有互联网资源的深度发掘,选择出适宜个体的资源并与同学进行分享。一般来说,这些微课与学习资源构件应以上文所提及词汇来源为基准,将词汇分类与词汇构成进行分类整理记忆作为资源构建基本原则,在资源应用时,不但传授相同课程的英语教师能够共享,而且教师还可为学生群体设置相关医学公共英语词汇学习的课后作业,同时把学习心得及经验进行视频录制,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选择学生们部分优秀作品实时整理与分类,从而生成一体化的英语词汇教育资源库,最终实现切实掌握及了解医学公共英语词汇的教育目标。
在词汇来源层面,医学英语当中蕴藏诸多词汇均源自通用词汇,也就是普通英语当中所存在的词汇,但其在医学英语当中具有特殊意义,且这类词汇所具备的医学含义和普通含义之间缺乏显著关联,例如,“shock”的普通含义为撞击与震惊等,但其医学含义为休克。另外在医学公共英语词汇具体构成层面,其与普通英语词汇相似,同样包括转化法、派生法与合成法等,而这些构词法意识是英语公共词汇教育及学习的主要突破口。并且多数医学英语合成词及派生词的词义均具备一定逻辑性,且均可进行明确解释,能够借助推理方式明确其词义,所以,教师传授合理化的英语构词法,并使学生们充分了解构词法应用方式,是我国医学公共英语词汇教育及学习的有效手段,可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并记忆医学公共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