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净
(吉林省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00)
经由相关数据库的检索,各级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如国内的广东省立图书馆拥有目前最具规模的地方文献中心;山东省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山东文献记忆”打造了自己的地方文献品牌;安吉县图书馆2018年启动新馆,将地方文献室和特藏馆合二为一,说明该馆较为重视地方文献的保护;河南省有各级公共图书馆135个,凭借丰富的史料使河南省地方文献资源达到共建共享;陕西省建立了地方文献的红色记忆人物和事件库,利用数字化资源优势向国民提供红色地方文献资源。
吉林省图书馆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地方文献的开发、保护与利用,其地方文献的馆藏资源主要集中在借阅部的地方文献阅览室(纸质文献)、历史文献部和典籍博物馆中关于吉林地区的古籍或民国文献、信息网络与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部的数字化地方文献资源。2015年吉林省图书馆迁入新址,计划建立吉林名人资料馆,其馆藏包括吉林省内名人资料、作家手稿、作品的捐赠等,之后因文献征集、馆舍空间布局等因素的阻碍,现处于暂时搁置的状态。下文将会从吉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馆藏资源入手简述地方文献的价值、开发、保护、利用及推广。
地方文献的特点之一就是史料性,专业学者可以通过阅读地方文献,从中找寻历史的印迹。例如:阅读吉林省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辽帝东北组春捺钵资料汇编》可以了解到,在2009年吉林省松原市发现了4个辽时期遗址群落,辽代的皇帝是封建时期第一个到吉林省来的皇帝,辽代的皇帝有四季捺钵,即为皇帝的行宫,“四季”则为“春水”“夏凉”“秋山”和“坐冬”,春捺钵故名此意;阅读《夫余后期王城考》可以了解到“夫余国”(又称“扶余国”)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民族政权国家,时间线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494年。夫余人来自俄罗斯和内蒙古地区,因土地肥沃聚居于此。夫余国从立国到被高句丽灭国历时700年,有悠久的历史。夫余国的前期王城在吉林省吉林市,后期王城在吉林省农安县;通过阅读《集安高句丽王陵》可以了解到,集安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被唐朝在公元668年灭国,其古迹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在集安市的周围,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期的古墓,被称之为“洞沟古墓群”。高句丽是“高丽”早期的名称,在鼎盛时期疆土广阔,东到日本海,西到辽水,南到汉江流域,北到辉发河。
地方文献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地域性。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省份,通过阅读地方文献可以了解吉林省的少数民族特色。例如:介绍满族的文献《满族民间故事》,吉林省的伊通地区是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部,被称之为“七星宝地”,是满族的发源地之一;介绍锡伯族的文献《吉林锡伯族》,锡伯族原来聚居于东北地区,现吉林省的锡伯族人民大部分聚居在前郭和扶余这两个县;介绍蒙古族的文献《吉林蒙务》,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境内有一百多处遗址,一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朝鲜族的文献有《长白朝鲜族发展史》,现朝鲜族人民聚居在吉林延边地区,有延吉、和龙、珲春等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毗邻,南与朝鲜咸境北道、两江道隔图们江相望,乃三国交界,又归延吉边务公署管辖,故被称为延边;回族——回族以大分散、小聚集的生活方式分布在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四平、通化等地。回族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在吉林省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中可以解读吉林省的宗教文化,例如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蒙古语、突厥语的盛行于多民族的萨满教;通过《吉林省伊斯兰教概论》可以了解伊斯兰教的起源、教义和在吉林省的发展;通过《中国东北佛教信仰文化图志》《中国东北儒家与道教信仰文化图志》可以清晰地了解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在东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活态文化范围包括地方特色的民俗故事、民间的手工艺、有地域特性的食品药品和吉林人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等,这也正是很多专家学者极为感兴趣的文化。例如:《长白山的传说》《民俗百怪》《松原蒙满——祭祀文化》《长白山人参文化》等,通过这些地方文献,可以为专家学者提供史料记载,让吉林省的活态文化得以保护。
馆藏中包括大量的方志、发展报告、经济报告、资料汇编等文献,可以为研究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专家学者提供文献情报和数据支持。例如《长春志》《2020年吉林省经济发展报告》等,文献中可以提供该地区的人文信息、产业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对决策加以支持。
从记录抗日时期的馆藏《吉林抗日图鉴》到抗战时期的《红色记忆——珲春革命老区故事会》,从丰富的党史学习《吉林地方党史研究文萃》到其他民族党派共同进步的《吉林民盟发展实录》,吉林省图书馆还收藏了《充满阳光的事业》《洮南根据地的青年》等关于吉林省工会发展、共青团发展、青委会发展和妇女联合会发展的资料。
首先要重视对已经纳入各馆馆藏的地方文献加以保护。吉林省内的很多县、乡及农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极具价值的文化,例如:前郭、扶余的少数民族文化、农安的黄龙府、吉林的乌拉街等。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前沿阵地,应积极地担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有效地整合吉林省区域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将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收集、整理,形成省内最具规模的地方文献联合书目,应将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化,最终建立地方文献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地方文献的相关工作除了最基础的阅览室读者服务工作,还有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数字化、阅读推广、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等,不仅要善于挖掘营销策略、熟练掌握相关数字化软件的用法,还要对吉林省的文化、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知识有所了解,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在这方面应该多组织员工培训,去其他省份学习,与学习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的高校馆多交流,多参加学术研讨会,提升馆员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地方文献工作质量才能占领新的高度。
从传播媒介的角度上看,从口传身授到文字印刷媒介,再到电子网络媒介体现了3种文化范式,即活态文化、去活态文化和再活态文化。我们可以复制留存文献,但活态文化是需要人与人口口相传的,比如:东北方言、民俗传说、评书、相声、工匠的手艺等,保护活态文化要先保护文化传承人,让活态文化不失传,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也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的责任。
吉林省图书馆为保护珍贵的地方文献,将地方文献数字化,并建设了有吉林地方特色的16个自建数据库,以下为自建数据库的简介。
1.《中国朝鲜族专题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朝鲜族的地方文献,包括:概述(记录有《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417条数据)、民俗(记录有《朝鲜族的节庆习俗》等326条数据)、艺术(记录有《朝鲜族顶水舞》等259条数据)、文学(记录有《金达莱的传说》等231条数据)、游乐(记录有《朝鲜族体育之顶瓮竞走》等88条数据)、医药(记录有《东医宝鉴》等333条数据)、人物(记录有《韶濩生》等358个人物传记类数据)这7个主题,向读者介绍了朝鲜族的各种习俗、舞蹈、民间古药方等具有朝鲜族特色的数字资源。
2.《吉林省红色历史文化专题数据库》中收录了红色历程(记录有《辛亥革命在吉林》等10条数据)、历史事件(记录有《五四运动在吉林》等248条数据)、红色印记(记录有《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等351条数据)、红色人物(记录有《杨靖宇》等人物传记892条数据)、红色文艺(记录有《保卫白山黑水》等660条数据)、红色旅游(记录有《大成中学校遗址》等90条数据)、振兴吉林(记录有《吉林省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等330条数据)这7个关于红色专题的数字资源。
3.《长白山动植菌物图片数据库》收录了长白山地区植物类、动物类和菌类的共3949个图片的数字资源。
4.《东北抗联数据库》收录了记录有《“九·一八”事变史证》等26个关于抗联背景主题的数据、《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战斗序列沿革》等15个关于机构沿革主题的数据、周保中等344个人物志、《东北抗联教导旅全体官兵进行紧张的战前军事训练》等1098条大事记、关于东北抗联的相关书目102条数据、历史记忆3472条数据、相关影视作品9条数据。
5.《吉林省农业种植数据库》中记录有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的农业种植项目,包括玉米等粮食作物133条数据、烟草等经济作物5条数据、芝麻等油料作物59条数据、龙凤等园艺作物789条数据、黄芪等药物植物42条数据。
6.《萨满文化数据库》中记录有祖父神等108条关于萨满神系的数据、萨满神谕等34条关于萨满祭司的数据、萨满神偶等17条关于萨满艺术的数据、乌丙安等47条萨满相关人物的数据。
7.《吉林省地方特色资源视频库》中包括汉语和朝鲜语的视频共3177个。
8.《吉林省编年纪事》记录了吉林省从清朝以后到2002年的大事件。
9.《吉剧文化多媒体资源库》中收录了关于吉剧剧目库308条数据、关于吉剧人物库的289条数据、关于吉剧机构库的205条数据、关于吉剧术语库的313条数据。
10.《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记录有以民间文学为主题的《满族说部》等7条数据、以民间美术为主题的《吉林布贴画》等21条数据、以民间音乐为主题的《吉林雅乐》等17条数据、《长鼓舞》等20条关于民间舞蹈的数据、《吉林二人转》等7条关于曲艺的数据、《欻嘎拉哈》等6条关于杂技与竞技的数据、《白城吉剧》等3条关于传统戏剧的数据、《吉林冰灯》等26条关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数据、《祭江仪式》等33条关于民俗的数据。
11.《吉林二人转数据库》包括东北吉林二人转名词术语数据库的374条数据、东北吉林二人转人物数据库的148条数据、东北吉林二人转剧目数据库的765条数据、东北吉林二人转机构数据库的49条数据、东北吉林二人转资料数据库的562条数据、吉林二人转图片数据库的568条数据、东北吉林二人转音频数据库的114条数据、东北吉林二人转视频数据库的114条数据。
12.《打牲乌拉数据库》中包括打牲乌拉贡品库的154条数据、乌拉史迹库的90条数据、打牲乌拉人物库的98条数据。
13.《吉林省旅游数据库》中介绍了吉林省境内旅游项目,地点包括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延边、白城、白山、松原这9个地区。
14.《百家之言—吉林省人物口述历史多媒体资源库》中包括朱日亮等人的60条数据。
15.《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中包括以抗联历史概述、抗联军队沿革、抗联人物、相关图片、相关事件、背景资料、抗联故事为主题的数据。
16.《杨靖宇将军专题》中包括以杨靖宇故事、杨靖宇生平、杨靖宇遗作、杨靖宇相关图片、杨靖宇相关新闻报道及相关文章为主题的数据。
“造精品·创品牌”一直以来都是吉林省图书馆对待地方特色文化的态度与坚持,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吉林——这个我们一直深爱着的家乡,吉林省图书馆打造了《翰墨城堡》等具有吉林地方特色的专题片。
1.《吉林文苑》——是吉林省图书馆和吉视传媒联合推出的文化专区,目的是整合具有吉林地方特色文化的专题片、讲座等视频资源,追溯吉林历史、品味吉林味道。
2.《吉林访古》——深入了解吉林省考古事业的发展,解读吉林历史文化、讲述吉林考古故事。
3.《翰墨城堡》——了解吉林省图书馆自1909年建馆来的百年历史。
4.《故事吉林》——追寻吉林地区多民族交错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用电视媒体手法讲述民间故事。
5.《百年手艺》——记录吉林省现存手工技艺以及背后的故事,和吉林省多年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项目。
6.《红色历史文化》——回顾吉林人民英勇不屈的革命历程。
7.《朝鲜族文化》——分享朝鲜族人民的优良文化传统,展现中国朝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吉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在时间无情冲刷的同时,历史也遗留给我们很多灿烂的文明。集安的高句丽、农安的黄龙府、白城的查干湖、长春的净月潭和伪满皇宫等都是历史与自然留给我们的礼物。笔者希望借助吉林省图书馆这个平台,分享吉林省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目的是让大家深入地走进吉林、了解吉林、热爱吉林。同时借助地方文献的作用推广美丽的吉林,让全国人民甚至外国友人都能了解并对吉林的历史、地理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