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小学 徐春燕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各种习惯也容易形成和改变,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以及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体育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性著称的课程,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重要价值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寻求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便进一步落实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个人的身姿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外表和体态,也会影响其身体的健康发育,试想,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身姿体态,那么在未来成长过程中,也就很难矫正。所以,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利用常规队列练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形成正确身姿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形成良好身姿的习惯,以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站姿、坐姿。
例如,对于学生站姿的教学,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形成正确站姿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站姿,那么会影响整个体态的美观,严重的会形成驼背、鸡胸等问题,使得学生主动建立形成正确站姿的意识。之后,教师为学生示范正确的站姿,引导学生对教师的站姿进行模仿,使得学生的良好站姿基本成型。随后,在常规列队的练习中,教师观察学生的站姿,对于学生仍旧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逐步改正自己的身姿,真正地形成正确的站姿。
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形成正确站姿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对教师的站姿进行模仿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然后逐步形成正确的站姿,从而将正确的站姿发展到自然状态,完成对正确站姿的内化。
小学体育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形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小学生最喜欢做感兴趣的事情,并将这一事情延伸到课下,所以,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练习中,教师应当主动地将游戏与体育运动进行整合,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从而主动地在课下形成锻炼的习惯,促使学生在良好的练习习惯中发展自身的体能。
以短跑运动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练习的乐趣,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三个字”的传统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先对学生讲解游戏活动的基本规则:几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参与游戏,其中一名学生担任“追捕者”,其余学生扮演“逃避者”,当“追捕者”追赶“逃避者”时,“逃避者”可以通过喊由三个字组成的词语这一形式来躲避追击,当“追捕者”触摸到正在跑动的“逃避者”时,二者身份进行互换。然后,学生按照上述游戏活动展开体育练习,实现在玩游戏的同时,短跑能力和反应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此外,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组织学生展开游戏活动前,教师要组织学生科学热身,活动手腕、脚腕,以便学生在日后展开自主练习前也可以形成良好的热身习惯,避免在运动中受伤。以游戏的方式展开体育锻炼,能够让学生在玩乐中对体育锻炼形成积极的印象,促使学生在课下也主动展开体育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锻练习惯。
随着社会对人才提出合作能力的要求,许多学科的教师都开始尝试通过创建合作学习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体育学科也不例外。而在合作学习中,有效的交流是形成良好合作氛围的关键。因此,在体育课程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合作之中养成语言交流的文明习惯,掌握与他人对话的文明用语,以便在离开学校之后,也可以友好地与他人进行对话。
如在教学足球运动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组队安排足球竞赛。在团队中,学生们尽情表达自己对于战术的看法,并聆听同伴对于战术的意见,以便在有效的交流中,商讨出本队参赛的基本战术,这使得学生在默契的合作中取得好成绩。在学生比赛后,教师也要组织学生以参赛队为单位进行组内互评,这使学生再次展开组内的交流活动,并在多次与同伴进行交流和互动中调整自己的言行,逐步形成文明交流的习惯。
不难看出,教师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的团队,让学生在团队中自由交流和沟通,能够让学生拥有锻炼文明言行的机会,促使学生发展并形成文明交流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让学生主动克服自己练习时遇到的困难,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心理学家也指出: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前提,只有百折不挠,勇于克服困难,才能够走向成功。所以,在组织学生开展练习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拥有直面困难的机会,以便使学生坚持不懈,获得理想的练习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排球运动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遇到磨砺和困难的时机,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具体来说,就是当教师为学生讲述了排球运动中发球、颠球、传接球的基本动作技巧后,再为学生设置自主练习环节,让学生熟悉发球和颠球等动作。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手腕处酸疼的情况,一些学生极易生出“放弃”的念头。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国女排不怕吃苦、敢于拼搏、奋斗不息的精神品质,促使学生以中国女排为榜样,主动克服不适,形成良好品质。
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要抓住学生面对困难的时机,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安全意识,应当与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相融合。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当意识到,只有拥有了安全意识,学生才能够自觉地在行为上注意安全。因此,体育教师应当主动为学生讲述安全的重要性,并为学生介绍规避风险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久而久之,学生也就能够在运动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在保护身体安全的情况下锻炼身体。
以篮球运动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安全意识的渗透,帮助学生养成安全行为习惯。首先,在学生正式开始篮球运动的学习前,教师为学生讲述一些案例,以及进行篮球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使得学生在认识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其次,在正式带领学生走进篮球场后,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自主检查运动器材的安全性,使学生在练习前形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为保护自己的安全增添一份保障。最后,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练习篮球,当学生出现将球随意投向同伴、随意玩闹等行为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制止。此外,教师还要监督卫生,避免学生用拍过球的手触碰眼、口、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师为学生讲述安全的重要性,规范学生的行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运动中时刻注意安全。
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而言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学生会不自觉地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与教师类似的言行习惯。因此,教师素养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效果,试想,如果教师每天都衣冠不整、谈吐不恰当,那么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向教师的穿着、行为举止靠拢,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终身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当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以身作则中为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拥有形成良好习惯的风向标。
例如,在羽毛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穿着、言行举止等方面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在接受教师言行的熏陶中全面发展。在正式进入课堂前,教师应当规范自己的穿着,如穿上运动装和运动鞋。在指导学生练习羽毛球运动时,教师也要采用鼓励的言语,让学生从教师正向、积极的语言中获得“养分”,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这样,当学生与他人一起练习羽毛球时,也会抱有尊重、理解的心态,多用鼓励、肯定的语言与同伴一起练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总而言之,随着“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体育课堂中的不断渗透,在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在课堂上找寻德育教学的落脚点,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发展正确站姿习惯、锻炼习惯,以及文明言语习惯中,实现良好习惯的养成,践行体育学科德育指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