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璨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艺术逐渐被大众所重视起来,诞生了越来越多的优秀舞蹈作品,形式和内容也更加丰富。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还要对观众的审美心理进行研究。因此,要通过分析舞蹈编导艺术感悟以及艺术空间的多种元素,来探索艺术感悟与艺术空间的关系,保持其平衡,从而加强各个元素的配合,实现更好的舞蹈编导艺术。
舞蹈编导的艺术感悟是编导情感和专业素养的具体体现,是将艺术与生活综合性修养所结合。情感作为创作的源头,是编导通过舞蹈向观众传播的力量,同时,专业素养是作品品质的有效保障。其中,情感包括狭义与广义,从狭义的角度说,是通过外界刺激产生的人的心理以及情绪反应,表现在人的喜怒哀乐上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编导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人们对刺激的感知,更加侧重于心理感受,是编导在编创过程中的灵感导向。情感作为艺术感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舞蹈编导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舞蹈创作的源头,也是编导向观众所传达的情感体验。
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包括对舞蹈的组织能力、编舞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个人的品德和文学修养,是形成优秀作品的必备条件,其中,专业的组织能力能够使编导准确的确定舞蹈立意,将意识空间的元素进行整合,实现更好的舞蹈结构;专业的编舞能力使舞蹈编导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体现演员的特征,使舞蹈情节更加完整;专业的创新能力对舞蹈编辑的创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优秀的舞蹈编导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同于舞蹈教师来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如果缺乏专业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很难创作出好的作品,千篇一律的舞蹈表演很难吸引观众的眼球,通过创新来表现与众不同的艺术。通常将舞蹈编导的形象新颖程度来衡量其思维创新能力,但是,要求其新颖特征要符合审美特征。专业审美能力是在完成舞蹈创作后对其作品的审核,进而发现存在的缺陷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使得作品更加完善;编导自身的品德和文学系修养,对整个作品的立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良好的修养的支撑下,使得整个舞蹈作品达到较高的高度,对于整个舞蹈的核心思想把握上有着重要意义,使作品保持正确的方向;专业素养是艺术感悟的理性因素,决定着整个舞蹈作品的质量,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舞蹈编导,能够将艺术感悟与艺术空间的各个元素进行分析,从而将个人情感以现实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
艺术空间作为艺术呈现的场所,是艺术所涉及的重要元素,而舞蹈本身是以视觉和听觉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因此要重视对空间的利用。其中,对空间应用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及在表达内容基础上来体现空间审美价值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真实空间是现实中的外在空间,包括表演空间和观众。而表演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舞台,是基于“三维”和“三度”开展的艺术形式,舞蹈艺术不同于美术艺术,其以空间中立体的呈现的艺术形式,使得舞蹈表演过程中,既要包含身体的动作高低,也要包含表演空间的长、宽、纵深等。表演空间指向的既有布景、灯光等,还指向演员的动作道具以及舞蹈音乐等因素,其在舞蹈表演空间中是真实存在的,从而将舞蹈中丰富的外部空间呈现出来。舞蹈观众对舞蹈非常重要,每一位舞蹈观众都有自己的审美心理,且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和影响性。舞蹈编导作为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区传达先进文化和引导大众文化视角,因此,要提高个人认识的同时要对观众审美心理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传达先进文化。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就是将编导的艺术感悟传达给观众,从而与观众的审美心理建立桥梁,实现二者之家按的相关交换。舞蹈编导表演的过程中,其存在的一切因素都是真实空间,每个因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舞蹈编导的精细构思,使得舞蹈作品与真实存在的空间融为一体,因此,舞蹈编导要充分的利用好真实空间的每一个因素。虚拟空间是舞蹈编导的艺术感悟与观众审美心理相同的空间,是舞蹈编导想要向观众所展示的空间,只能通过观众用心来感受。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共同构成了舞蹈的空间,而虚拟空间对作品的发展走向、人物内心活动和观众对作品的感知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虚拟空间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突破身体的限制,使演员的动作实现虚拟意识中。舞蹈虚拟空间与舞蹈的题材、结构等有着重要的联系,虚拟空间能够快速进行转换,带动观众的情绪。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是相互依存的,舞蹈编导要灵活运用两个空间,从而更好地表达舞蹈的思想感情,在共同的作用下,提高舞蹈作品的高度与品质。
舞蹈编导在创作舞蹈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对筛选和提炼实现艺术感悟题材的选择,影响着作品编创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作品的高度和深度。要想实现舞蹈作品的创新,首先要选择有创新性的题材,而题材的产生是编导在生活中,对外界刺激的感悟产生的情感积淀,其次是整理素材,舞蹈编导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结合个人的艺术追求来对素材进行整理,从而将得出合适的舞蹈素材。在舞蹈作品题材选择的过程中,将编导的生活情感实现专业化,是舞蹈编导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来审视自身情感。因此,舞蹈作品的题材是经过舞蹈编导对个人艺术感悟的提炼。舞蹈作品的题材作为舞蹈作品的重要内容,是后续编舞的方向。由此可见,选择良好的舞蹈题材,是决定作品十分成功的重要因素。
舞蹈作品的题材是舞蹈编导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以及专业素养所结合,舞蹈编导将生活中的情感以专业素养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舞蹈作品题材,在此过程中,现实生活的“刺激”是外界因素,为舞蹈编导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分析则是主管过程,也就是说不同编导所关注点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在专业素养中创新性思维要求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突破千篇一律,寻找没有被发掘的关注点。因此,面对同样的舞蹈题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切入。创新性思维是舞蹈编导追求个性的具体体现,而舞蹈作品的创新首先要从题材选择入手,比较困难的是要选择以前没有人涉及的题材,那么,从同一题材来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作为舞蹈编导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发掘题材,从而发现其中不同的两点,切入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层面也有所不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多种舞蹈艺术作品也逐渐出现,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舞蹈题材的时代特点。舞蹈题材的选择要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导向,对社会群众产生积极的导向,引导观众正确的审美观念,加强群众对时代精神的感悟,从舞蹈编导的角度来说,弘扬时代精神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舞蹈作品的冲击力远远高于文字和语言,因此,其中体现的时代精神随社会群众产生的影响更加深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舞蹈作品中所包含的时代性对观众产生了积极影响,更容易对其中体现的情感进行理解,从而与舞蹈作品的虚拟空间进行融合,产生编导与观众的共鸣。此外,作为舞蹈编导,要尽量选择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题材,从而与观众产生共同的文化共识,在相同的文化积淀下,舞蹈编导可以节省在作品中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描述,从而将观众能够快速的代入舞蹈作品所塑造的虚拟空间中,使得舞蹈作品结构更加完善优化,例如在剧目“八女投江”中,演员的动作和音乐配合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战争年代,实现了情感共鸣。
在舞蹈作品中,舞蹈结构将舞蹈内容与舞蹈形式、舞蹈感悟、空间呈现的连接起来,舞蹈编导要充分考虑想要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要对所选题材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在筛选和整合过后,确定并深化舞蹈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将舞蹈风格、情感表达等进行全面艺术化处理。结构功能是对艺术感悟的分析和重建,舞蹈编导根据个人的艺术感悟来提炼题材内容,此时题材是大概的灵感范围,通过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构建和整理,将灵感范围更加清晰化和条理化,从而提高作品的思想立意。结构是舞蹈设计的具体表达,舞蹈编导对舞蹈作品进行全面设计,既包括作品的基调和风格,还要包括服装的整理、道具、音乐等。经过舞蹈编导的精心思考,对整个舞蹈作品进行呈现,完善作品的过程中,舞蹈编导的情感体验与专业素养进行充分结合,从而保证作品的顺利创作。
舞蹈结构计划将舞蹈题材实现条理化,其中,首先要确定舞蹈作品的风格和基调,从而使整个舞蹈作品处在统一的艺术格调。其次要对作品中的角色性格和情感进行设定,由于每一个舞蹈作品都包含者特定的角色性格和情感体验,不仅指人物角色还包括表现的动物以及植物等,在确定舞蹈风格和基调以后,在对角色性格和情感进行塑造,从而更便于后续计划的顺利完成,为整个舞蹈作品结构打下良好的基调。在设计时空场面时,要突破真实空间的舞蹈画面,要将舞蹈作品的情感体验发展到虚拟空间中,同时,时空场面能够对整个舞蹈作品起到烘托的作用,使观众快速地进入舞蹈作品情境中。在设计舞蹈段落和时间的过程中,要充分明确每个舞蹈段落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需要时间的长短,进而为后续的表演提供重要的依据。此外,在设计舞蹈语汇时,要充分考虑舞蹈表达的情感主题,保证角色人物性格的充分体现以及观众的情感体验。在舞蹈编创的构思环节中,舞蹈编导要考虑所做的准备是否对作品的后期排练有着决定作用,从而保证舞蹈的顺利进行和作品的呈现效果。舞蹈编导要不断地积累和准备,才能更好、更合适的对演员进行调配,充分的利用空间,根据题材和结构来对艺术空间进行精准指导,不断地创新舞蹈作品形式,从而将舞蹈作品能够更好向进行呈现。
简而言之,随着舞蹈作品地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出现,使得艺术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为了创作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舞蹈编导们要不断地探索个性化的创新方式,同时,要注重对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平衡。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要重视艺术感悟和艺术空间的相互结合,在平衡的基础上,实现舞蹈作品视觉效果以及作品主题的充分体现,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