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我生活品质的提升,已从过去的满足居住需求,到现在的宜居型住房,人们对居住环境、室内装饰、室内软装饰品的适用、舒适、美观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营造舒适、方便、合理、完美的室内环境除了必要的硬装外,软装饰品的搭配与选择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软装包含的范围很广,我们常说,在室内空间中除了硬装,就是软装了,它主要包括家具、装饰画、灯饰、布艺、盆景、其他装饰摆件等。
软装饰品的出现可追溯到人类穴居生活的时代,那个时期已经开始用反映日常生活和狩猎活动为内容的壁画作为装饰了。从中不难看出,自从有了人类,他们就以其自身的聪明才智,将自身的意志赋予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上,使其更好地为自身服务,并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将艺术、美学思想融入软装饰品的设计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自古东西方艺术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但其相互间又有着剪不断的联系。据史料记载,1710年,德国的梅森瓷器厂首先破解了中国青花瓷的制作工艺,从此生产出带有中国画纹样的大量瓷器,随后德国、法国等地也相继成立了许多瓷器厂,他们将欧洲的制瓷技术与中国青花瓷的制作工艺融合在一起,以矿物质为原料,制作出体现巴洛克风格的精美瓷器“珐琅彩”。
18世纪30年代,带有东方风格和题材的东方风情织物出现,这件讲述中国传统故事——“孟母三迁”的织物,无论从人物形象上,还是从色彩上都充分体现出东方气息和中国风采。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不断推动着设计艺术前进的步伐。同时也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设计元素、中国画都对软装饰品的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画,不仅以其自身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它的线条、色彩、意境也以其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软装饰品的设计。
线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决定着一幅作品的成败,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骨骼,支撑着每一幅画作。中国画中的线千变万化、无穷无尽,有其自身的审美要求,线语如剑语,讲求功利,每一条线都有其自身的含义,它既可塑造物体自身的造型、形态,也可传递感情、抒发情感。粗线显得刚劲,曲线显得柔美,折转的线条尽显锐利,波转弯曲的线条尽显绵软,加之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即可达到疏密有致、动静相宜的效果。
中国画最为直观地显现在瓷器上,青花瓷作为其代表尤为凸显,中国工笔画画法用于青花瓷器上,以其流畅的线条,笔锋顿挫之余,彰显其严谨的画风,将景物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细部的刻画也颇得中国工笔画之法。例如明朝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鸡缸杯,它作为汉族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流传至今,杯形简洁、流畅,杯体用青花细线描绘纹饰轮廓,上面的图案——母鸡、花卉、水波、流云,龙纹上的鳞片、须髯都是以线的穿插、疏密、浓淡、虚实等来表现的,不仅能将物体的结构交代得清清楚楚,同时还用线条的疏密关系将主次空间体现得层次分明,也更深层地体现出鸡缸杯背后的故事。
戴进作为明代初期浙派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用笔挺劲、水墨淋漓、松紧有度、虚实结合,细节刻画严谨。这与明式家具朴实高雅、秀丽端庄、韵味浓郁、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相得益彰。明式家具的造型以线为主,高低错落、长短相宜、粗细得当,没有任何多余的线条,构筑了线的完美组合,呈现出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充分体现出质朴、简洁、典雅、大方的东方美感。明式家具中不仅造型线条流畅,其使用的材质中线条也是极为柔美的。郑和下西洋,从南洋各国运回大量的黄花梨木和紫檀木,这些高档硬木,无论从色调还是纹理都充分体现出自身的自然之美,能工巧匠们经过精雕细刻,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这种方式充分发挥、利用了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特点,体现出明式家具内涵的线条之美。
清代,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首的画家们,不断探索新的绘画技法,将西洋画与东洋画法吸收到中国画中,注重造型、写生,既保留笔墨意趣,又大胆使用色彩。画作率真、自然,画风热烈华丽。清代家具亦是如此,一改明式家具简洁雅致的韵味,以雕饰繁复、尺度宏大,用料厚重取而代之,以此彰显皇家威仪。清乾隆年间的紫檀雕云龙纹宝座,通体以紫檀木制成,整个宝座雕满云龙纹、云蝠纹、莲瓣纹、双龙戏珠纹等精美图案。龙纹栩栩如生,云纹舒卷生动,造型严谨,线条流畅,动感十足,堪称精巧华丽的清代家具典范。
如果我们把中国画中的线比作骨骼,那么色彩就是中国画的血肉,它可以为好的作品增色添彩。中国画的取色多以纯色为主,采用固有纯色平铺和适当晕染相结合的方式,无须相互调和成很复杂的颜色及过渡色,即便是有过渡色,也是一色中的变化,即一种颜色明度的变化,不允许有含糊不清的色彩出现于画面,整体画面取色温润、淡雅,配以墨线的勾勒,营造出爽洁、明快的视觉美感。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中讲求各块面间色彩搭配的特点。
成化彩瓷亦是如此。成化斗彩瓷器大量使用红、黄、绿三种颜色作为主体颜色,紫色、褐色等也有使用。但整体上,颜色种类并不繁杂,成色较为鲜明。例如鸡缸杯上鸡冠和葡萄杯上葡萄的颜色不仅色调温润,同时也再现了生活中的色彩。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水墨为主,仅以淡赭着色,画风平淡天真,雅洁淡逸。同时期也出现了釉里红瓷器,这种器物非常珍贵,流传至今的很少,它的胎体一般呈白灰色,釉面则是青白色,底足露胎处多呈暗红色。由此可见,同时期的作品都有其相通之处。
由于清代,画家们将西洋画与东洋画法吸收到中国画中,大胆使用色彩。再加之清朝时期,特别是雍正、乾隆时期,王公贵族追求奢华、富贵,因此,清朝的家具更加注重造型的繁复。饰品更是在继承明代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与突破,出现了“点蓝”“点翠”新工艺。“点蓝”是以蓝色釉、黄金、白银组成画面色彩,尽显清丽华贵。“点翠”是把翠鸟的羽毛粘于金、银饰品上,以其羽毛自身的色彩构成画面,自然美观、色泽极佳。康熙时期的青花瓷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那浓淡的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五彩瓷器是以红、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进行设色的瓷器,成熟于明代,到了康熙年间做工最为精绝,其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莹亮,画工细腻,色彩柔和,线条流畅,让人爱不释手。粉彩是雍乾时期最为著名、成就最为突出的彩瓷品种之一,其色调柔和、温润,鲜艳而不妖冶,皴染层次多,立体感强烈,其代表作有乾隆时期的《百鹿尊》,其器型如倒着的牛头或鹿头,多为白地上绘制山水丛林间奔跑或站立或回首或低头的梅花鹿,通体色彩鲜亮,布局疏密有致,画面层次鲜明,让观者叹为观止。
线为骨骼,色彩为血肉,意境便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了。中国画中最重要的就是意境之美,每一幅绘画作品都为人讲述着一段故事,抒发着一份心境,注入着一份情感。画如此,饰品也如此,例如:明式家具的成熟离不开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影响,他们在艺术上求精求巧、刻意创新,从汉字书法中寻求设计灵感,注入家具中,为明式家具设计渗入古趣淡雅的文人趣味,再加上当时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将明式家具推向中国传统家具的顶峰。这种不求“绚丽”,只为“清洁素雅”的意趣,成为明代宫廷陈设和文人雅士居室陈设的主流。
中国画重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着重意境之美,意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明清时期,青花瓷器上充分体现了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表现手法,从用笔、用墨、情趣都显示出中国画论的“扼其要,传其神”的精神实质。这种创作原则,被现代软装设计运用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当代景德镇陶瓷的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代的景德镇瓷器中绘画的题材多受现代思想意识的影响,在新陶瓷材料、陶瓷工艺的推动下,在传承古代中国画表现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部分西方绘画元素,在追求画面传神的基础上,追求更加立体、饱满的画面效果,这不仅为当代景德镇瓷器产业的发展,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屏风的发展受中国画影响也颇深,作为室内装饰品的屏风,始于周,盛于唐代,除了在室内起到分割、挡风、遮隐等作用外,还可以与室内家具相互辉映,起到美化室内空间的作用,受唐代绘画艺术影响颇深,因此形成了“唐绘”,后传入日本,从而影响了日本艺术的发展。五代时期最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大量绘有山水图案的屏风入画,充分体现出屏可入画,亦可承画,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画与室内各饰品之间存在着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总之,中国画不仅以其清逸洒脱的线条、清新淡雅的色彩、自然传神的意境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室内软装饰品的设计趋势,更加赋予了室内各软装饰品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