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构学习活动,促进高阶思维自然生长
——以“观察物体”为例

2021-12-01 11:07:19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七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阶积木物体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七小学 黄 利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基本特征

高阶思维相对低阶思维而言,在学生思维活动层级中处于较高层次,因此,高阶思维与低阶思维相比,体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一)深刻性

高阶思维不像一般性思维仅停留在数学现象的表层,而是深入事物本质,是一个从浅层向深层、从表象向本质深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积极调动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质疑、批判和反思等,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不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单向灌输。

(二)开放性

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课堂教学环境的调整发生相应的变化,基于问题解决的需要,打破解决问题的单一化方法与路径,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变通。

(三)综合性

从学生思维发展结果来看,高阶思维体现出综合性特点,学生在看待问题时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全局观念得到有效增强,学会从整体去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多个层面的思考,能够充分考虑问题所在的知识体系和运用环境,学习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习效率更高。

二、巧构学习活动,促进高阶思维自然生长的数学实践

(一)优化学习活动环境,培育高阶思维自然生长土壤

良好的活动环境能够对学生学习活动开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支持作用,使高阶思维获得自然生长的土壤。因此,教师应从优化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环境入手,营造适合学生高阶思维生长的氛围,创设直观的学习活动情境,让学生高阶思维得以激活。

1.营造浓厚的学习活动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思维发展与外界环境直接相关,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更容易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教师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应注重营造浓厚的学习活动氛围,引领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在“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在开展活动之前,我先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积木,让学生放飞想象,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爱好等自由地搭积木,搭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我一边观察,一边拍摄下学生搭建的积木造型图。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熟悉的积木唤醒学生儿时记忆,并给学生创造放飞想象的机会,学生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搭建出各种造型的积木。

2.创设直观的学习活动情境

小学生形象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教师应基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创设直观的学习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帮助下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思维不断深入,从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在“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玩积木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拍摄了一些图片,包括前面、右面和上面等角度。然后,借助多媒体将这些照片投影出来,让学生从搭建的积木造型中去寻找原型。学生兴趣很浓厚,很快从身边同学搭建的积木中找到原型。此时,我自然地引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积木造型,会拍出不同的结果?

该环节从学生自由搭积木活动中就地取材,大大提升了学习活动情境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时,紧扣课堂学习活动任务,有意识地挖掘适合的情境素材,并将情境与问题有机结合,给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二)提炼学习活动内容,落实高阶思维自然生长抓手

学习活动内容由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所决定,只有实现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内容的完美对接,学习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提高教材解读能力,抓住核心知识,提炼出高价值密度的学习活动内容,从而确保学习活动实效性,为学生高阶思维自然生长提供有力的抓手。

在教授“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过程中,根据本节课主要任务,我设置的学习活动内容主要扣住两大核心知识点,一是能够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等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二是根据观察的形状确定观察位置。

根据核心知识,我提炼了几个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内容是观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片,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握图片典型特点;第二个活动是猜想,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进行猜想,提高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三个活动是辨认,学生能够对观察到的图形做出正确的辨认,包括不同角度物体的形态和不同的观察角度;第四个活动是比较,在观察过程中学会比较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不同图片。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学习活动内容又体现出不同的角度,渗透学生思维发展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辨认、比较等学习活动,走出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深入,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局部走向整体建构。

(三)丰富学习活动形式,创造高阶思维自然生长机遇

学习活动形式选择时,教师应主动对接学生认知特点,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改变单一化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给学生高阶思维生长创造生长机遇。

我在“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围绕提炼出的几种学习活动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猜一猜。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猜一猜老师是从哪个角度拍的。

活动二:拍一拍。带着自己的猜想,尝试用手机或者相机拍出同样的图片,记录下拍摄的位置,看一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活动三:赛一赛。各个小组尝试着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等不同位置,围绕同一个造型拍摄出不同的图片,小组之间猜一猜,看看最终哪个小组胜出。

活动四:画一画。将该小组拍成的图片绘制成图形,并标明观察角度。

这个环节顺承创设的情境,紧扣预设的活动任务,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化,引领学生从直观走向抽象。

(四)拓展学习活动空间,提升高阶思维自然生长高度

教师应遵循教材编排特点,按照教材知识框架设计学习活动,但又不应受教材局限,要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拓展学习活动空间,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让学生的思维在生活大空间中得到有效的训练,提升高阶思维自然生长的高度。

在“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学习活动基础上,我从简单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积木形成的造型向生活中物体拓展。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项任务:选择教室里或者生活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体,试着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等多个角度进行观察,画出它对应的图形。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从左边、右边,前面、后面、上面等多个角度进行观察,画出不同角度这些物件的图形,并进行比较,看看哪些角度是相同的,思考为什么有的角度相同,有的角度不相同。

该环节实现两个层面的拓展,一是学习活动对象的拓展,从教材中简单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向生活中的物件拓展,从而在数学学习内容和生活之间建立起通道,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二是观察角度的拓展,除了教材规定的几个角度外,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观察,并结合绘制图形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比较,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宏观建构,较好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生长。

(五)改革学习活动评价,坚守高阶思维自然生长取向

指向高阶思维生长的学习活动应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建立起与课程教学相一致的评价体系。学习活动评价的转变应实现两个变革,一是评价内容的变革,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二是评价主体变革,由教师的单一评价转向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本人自评的多元评价。

在进行“观察物体”一课评价时,在评价内容上,我除了对学生数学知识进行评价外,还将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将学生思维发展纳入评价中。此外,在评价主体上,除了传统教师评价外,我还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引导学生针对课堂训练和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自评,再进行小组范围内的互评,最后综合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形成最终学习活动评价。

总之,学习活动是达成数学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基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优化数学学习活动设计,对学习活动进行系统化的设计,让学习活动成为学生高阶思维生长的载体,构建高阶思维参与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高阶积木物体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星钻积木
玩具世界(2020年4期)2020-11-16 01:06:10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哈尔滨轴承(2020年1期)2020-11-03 09:16:02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