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福全
(甘肃省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甘肃 迭部 747400)
云杉属于迭部林区常见的针叶树种,其生长健康状况和该地区的气候环境与季节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云杉落针病主要出现于植物的叶部,长期发展会对云杉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影响,该病害的发生主要和植被周边物种、气候状况、生态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影响有关,针对当前存在的云杉落针病危害,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治,才能够尽可能避免病害逐步扩大。
云杉落针病在我国已经出现多年,其主要是对树龄在10~40 年的云杉人工林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但是并未找到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与方法。迭部林区云杉落针病在旺藏林场、安子沟林场、腊子口林场等区域病害最为严重,而在其他林场区域也有不同程度从轻微到中度的发生情况。
云杉落针病属于一种叶部病害,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云杉散班壳菌,通常1 年会出现1 次侵染,病原菌以菌丝体与子囊盘在病落叶中越冬,于5 月下旬—6 月初,成熟子囊盘破裂,子囊孢子释放并侵染幼嫩健康针叶,7月中旬为孢子传播侵染,直到8 月底或9 月初,病菌侵染当年生幼嫩症叶,病菌从针叶表面叶尖或下部侵入,感病处退绿,出现黄褐色斑点,之后逐渐向上或者向下扩散,针叶枯黄呈红色或褐色。11月之后,针叶表面逐渐出现黑色油漆形米粒状斑点子囊果,病叶肉组织细胞失水干枯,冬季受寒冷低温刺激,再加上冰冬雪以及大风吹刮,受害严重的针叶,在当年冬季至次年春季大量脱落,连续2~3 节针叶脱落的枝条干枯,乃至全株死亡。林区森防部门也一直采用化学烟剂进行综合防治,由于资金短缺,防治手段单一化等因素,导致整体效果并不明显,以局部缓解、整体蔓延的趋势不断发展。2015 年初步调查统计,迭部林区发生面积为9.10×104hm2,重度危害266.67 hm2,造成经济损失约2 400×104元。云杉落针病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云杉的正常生长,破坏了林区生态环境。由于长期使用化学烟剂杀病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森林有益生物受到损害,降低了云杉林木植被的自我调控能力[1]。
第一,迭部林区地形复杂、气候以及林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云杉落针病的具体发生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加上该地区人为因素的干扰影响,对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漏防现象也非常普遍,所以林区内云杉落针病长期存在,呈现局部缓解、整体蔓延的发展态势。第二,也存在技术方面的困难,测报难度比较大,防治手段落后,准确率也比较低,迭部林区地处西南高山峡谷区,地广人稀,测报人员不能逐块到达现场进行勘测调查。第三,防治药品过于单一化,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一种药品,导致病菌已经逐渐对药品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效果不明显。第四,资金匮乏,林区各单位没有专项防治资金,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靠上级部门拨款,且拨款数额有限,防治面积也比较小。在具体防治过程中,一般也只是针对危害最为严重的部分进行重点防治,对于危害相对轻微的区域缺乏治理,这样的治理方法比较被动,同样也缺乏科研经费,不能进行深入的专项药物研发,缺乏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2]。
通过对云杉落针病的规律特点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防治措施:第一,要加强营林技术管理,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在造林前,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完成造林设计,如造林地块区划、树种搭配和初值密度等。一般情况下,对于人工幼林而言,栽植密度应当控制在10 年栽种300 株/0.067 hm2,15 年 栽 种260~300 株/0.067 hm2,20 年 栽 种220~260株/0.067 hm2,超过30年以上保持在200株/0.067 hm2左右是最为合理的。这样的密度设置有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植株的抗病菌能力;第二,应当及时割灌除草,定期修枝,改善林分卫生条件。幼林如果已经出现过病害,且受害比较严重,应当在每年的秋季病害来临之前,对于已经发生过病害病变的枯枝叶进行修剪清理,在每年5 月之前,要彻底清除掉落的枝叶,并将修剪掉的残枝烂叶及时清理出去,这样也能够有效减少病原菌残留,严格控制病原菌的扩散与蔓延[3]。第三,在栽种前期应当科学合理选择幼苗,严格控制幼苗的质量,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原生长云杉幼苗,尽可能地保障采伐区域未发生过病害,没有病原菌,选择抗病能力比较强的植株品种育苗造林。幼苗选择过程中,也应当进行严格控制,可以营造出多种云杉混交林,从而有效减少落针病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及负面影响。造林工作完成后,还应当进行严格检测,一旦发现病菌侵入状况时,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将病原菌及时消灭,避免病害蔓延扩散,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及危害[4]。
营林管理过程中,除了要积极采用科学先进的营林技术手段之外,还应当适当采用农药治理方式对其进行辅助性防治。通常情况下,会选用百菌清烟剂进行施加防治,该药物属于一种广谱性杀菌药物,对于防治云杉落针病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和效果,在施放时,药物会粘附在针叶表面,对于树木的实际伤害相对较小,但是杀菌性非常强,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用量,林木应当投放15 kg/hm2杀菌剂,施放2~3 次左右防治效果最佳,间隔投放1 kg 药物,这样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药物全方位施放。
应当科学合理控制杀菌剂施放时间,最佳时间在每年病菌入侵的高峰期,即5 月—7 月,此时由于雨水量较大,空气湿度也比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会滋生病菌,适当施放药物能够有效杀死病菌,尽可能减少病菌的传播与生长。具体实施时间为5月中旬和7月中旬期间各自投放2次药物,并且还应当针对具体的气象变化状况决定具体的投放时间。如果气温逆增,这样有利于药物充分发挥,可以选择日出之后或者日落之间1 h 从山上向下放烟,风速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风速在0.3~1 m/s开始进行投放。因为杀菌剂属于烟雾类型,在施放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天气因素对气体药物所产生的影响,在投放之前应当全面考察施药区域内的地势地理环境状况,尽可能选择风力比较小,晴天多云的最佳时机提前布置好烟点烟线,早上使用上坡风,在傍晚的时候利用下坡风将杀菌剂烟雾扩散至需要进行防治的主要区域。还应当注意的是,在进行烟雾施放前,要仔细地观察周边区域是否有枯枝烂叶掉落,要及时清理干净周边杂物,并露出土地,将烟包方在地面,避免烟包被点燃之后,导致引起失火的危险状况。烟包具体放置位置要保障均匀合理,点燃烟包时尽可能选择逆风方向,点燃烟包1 h 时,药物会慢慢燃尽,要进行严格的防火安全检查及确认之后,放烟人员才能够离开现场,切记不能只注重灭菌工作,导致忽略了林园内的安全问题[5]。
云杉落针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对云杉的健康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云杉落针病的防治工作,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防治小班云杉的生长状况,确保方案的全面有效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云杉林木的健康生长,尽可能发挥生态效益,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