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华,荀立波,李淑能
(夏县裴介镇农技推广中心,山西 夏县 044400)
黄芩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是一种常用药。黄芩适应性强,耐旱耐寒,栽培简单。夏县山地、坡地、退耕还林地面积较大,适合中药材发展。2020 年全县中药材总面积0.81×104hm2,全县药农5 800 余户,从业人员1.1×104人,药材经纪人55 人,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8 个,中药材年总产量2.295×104t,总产值3.18×108元。药材种植户人均收入3 000 元以上,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夏县药农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其中黄芩(野生)种植面积0.17×104hm2,约占20.5%。为了黄芩生产发展,促进药农丰产丰收,下面总结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必须选用2~3 年生黄芩所产的成熟、饱满、干燥,千粒质量为1.5~2 g,纯度≥98%、发芽率≥95%的上年或当年优良种子,隔年种子不能用。夏县乡土专家鉴别黄芩种子质量办法:黄芩种子相对难辨别,新优种子为圆形,黑灰色,颗粒整齐、杂质少、鲜亮有油性,用大拇指与食指轻轻搓,可搓出薄薄的黄皮白仁。陈种子黑黄似锅炒色,挤压时淀粉易碎。
播前晒种2~3 d,促进种子生理后熟,或用40℃~50℃的温水浸种5~6 h,用质量分数70%吡虫啉30 mL+6%立克秀10 mL 包衣3~4 kg,杀菌抗病,防止死根烂苗,提高出苗率,保障苗齐、苗匀、苗壮。
选择土层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地块,每0.067 hm2底施腐熟的农家肥2 500~3 000 kg(生物菌肥200 kg含菌5×108/g)加含活性腐殖酸硫酸钾均衡肥15-15-15 或17-17-17约50 kg。深翻30 cm 以上,耙细耙平待种。易积水地块要在四周开排水沟,防止积水烂根。
播前5~7 d 每0.067 hm2用30%二甲戊灵80~100 mL 喷施或用含哈茨木霉茵的防土传病害药剂,如土巴克1 号或土巴克6号,喷匀即可,不可重喷,防止药量过大,产生药害。
春播、夏播、秋播均可。春播在3 月上旬大地解冻后,夏播在6月上旬小麦收获后,秋播在8月—9月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以春播生产质量最好,此时,雨水充足,播后有利于出苗。夏县种植户一般在麦收后播种。
每0.067 hm2用1~2 kg高质量、高标准的种子,18℃~20℃时约10 d出苗。黄芩种子细小,播时可掺细砂。
生产上一般采用条播,按行距30~40 cm 开2~3 cm 的浅沟覆土0.5~1 cm 轻轻镇压。为保全苗,可在条沟内覆盖麦草,一般每0.067 hm2用150 kg。建议采用宽窄行播种,通风透光,群体大,个体健壮。
苗高3~5 cm时,浅锄剔除密集苗。8~10 cm时,按照株距5~7 cm定苗,每0.067 hm2留苗3×104~5×104株。
黄芩出苗至封垄,中耕除草2~3次,中耕宜浅不宜深。
追肥是保证黄芩整个生育期间不断获得养分的办法。一般第1 年不追肥。底肥不足的田块在定苗后,每0.067 hm2施高氮复合肥15 kg。第2年一般3月返青后和6月下旬封垄前各追1次低氮高钾复合肥20 kg,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0.1%~0.3%的磷酸二氢钾。
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土壤相对含水量50%~70%,干旱时要适当浇水,成株以后可少浇水以防茎秆徒长、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烂根死苗。
当抽出花蕾时,除留种田外,应选晴天上午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留种田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地块,去杂、去劣留种或提纯复壮,开花期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肥,可以同时喷施0.1%~0.3%的硼肥,每隔7~10 d喷一次,连喷2~3次。7月—9月,掰开种子呈黑色时采收,除去杂质,集中晒干,置干燥阴凉处保存。对于留种田,不摘除花蕾,当黄芩苗高10~15 cm 和20 cm 时,各喷施1 次磷酸二氢钾,花后28~33 d 采集黄芩种子,可保证收获的种子籽粒饱满、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综合应用轮作倒茬、深翻深耕、增施有机肥及中耕锄草等农业防治、安装杀虫灯、悬挂黄板等物理防治、保护白僵菌、草蛉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药剂防治主要是针对根腐病、叶枯病、地下害虫、黄芩舞蛾、菟丝子等病虫草害。
3.6.1 根腐病
根腐病又名烂根病。由于土壤中水分过大所致,多发生在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一般在8 月—9 月发病,发病时根头腐烂,可使全株死亡。防治方法:首先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雨后及时排水;在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500 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灌溉病株,每10 d灌溉1次。
3.6.2 叶枯病
叶枯病主要危害叶,一般6月初发病。发病初期,从叶尖或叶缘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逐渐向内延伸,由点扩散成片,并使叶片干枯,严重时叶片脱落,植株枯死。农业防治上采用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雨后及时疏沟排水。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900 倍液喷雾,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 d停止用药。
3.6.3 地下害虫
苗期根部易被地老虎及金针虫危害。可使用8%高效氯氟氰菊脂或添加白僵菌的2.5%的高效氯氟氰菊脂喷雾防治,随水浇溉或拌成毒土撤施,或辛硫磷拌麦麸施入沟内,诱杀害虫。
3.6.4 黄芩舞蛾
黄芩舞蛾是黄芩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在叶背作薄丝巢,仅留上表皮,一年发生4 代以上,10 月以后蛹在残叶上越冬。秋后清园,处理枯枝落叶等残株;发生期用阿维菌素或灭幼脲或甲维盐或高氯·马拉喷雾防治。
3.6.5 菟丝子
6 月—10 月出现菟丝子缠绕茎叶,造成茎叶枯萎。防治方法:一是清除藤蔓,集中深埋或送垃圾场焚烧处理,切不可随地乱扔;二是对有种子落地的地块作深翻处理,使其不能发芽或发芽后失去寄主而死亡;三是药剂防治,在危害初期用48%拉索乳油100~150 倍液喷施,先用镰刀割断菟丝子后再喷药效最好。
一般黄芩生长2~3 年,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即可采收。黄芩根系深长,根条易断采挖时需要深挖。黄芩播后2 年采挖最佳,3 年后黄芩容易出现枯干,称为枯芩,而且产量增值幅度尚小,内在品质较差。实践证明,霜降后采收的黄芩产量最高。
挖后除去茎叶及泥土,堆放在干燥地方,闷1~2 d 使其发汗,但切记不能沾水、不能堆积过厚、不能淋雨。在阳光下晒干即可。黄芩晒干后,剪去芦头,在晾晒时,避免曝晒过度,否则根条发红影响质量。黄芩贮藏不能受潮,受潮黄芩变绿色,严重影响商品功效。商品标准分为:一等干货。条长超过10 cm,中部直径超过1 cm。二等干货。条长超过4 cm,中部直径<1 cm,但>0.4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