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第二中学 戴婉铃
早读,是校园辞典中一个非常让人喜欢的词,它氤氲着书香、散发着朝气。早读,顾名思义就是早上读书。“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当中,人的大脑记忆力在早上是最好的,学习效率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广大师生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黄金时段,千万不可放任自由。为此,学校每周安排相应节次的早读课,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逐步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当下各校的客观需要。
早读课是文科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语文当然也不例外。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早读课并没有发挥其本应该发挥的作用。许多老师认为早读只要到岗就行,放之任之,而学生在早读课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东一锤西一棒,随心所欲读上那么几声,对于那些基础差、自觉性又差的学生,一个早读下来,收效甚微。
那么该如何上好早读呢?我觉得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要端正好对早读的态度,这包括老师和学生双方;其次作为老师,就是要努力摆脱枯燥乏味的早读课,让早读课充满生趣,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爱上早读,用心上早读,才能大力提高早读课的效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教育家在读书这一问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有效的方法。孔子有“思、问、习”读书法,读书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发现问题要及时询问解决,还要经常复习巩固。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所以,教师选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是提高早读课成果的关键。
早读课上,我们常常在教室外听似书声琅琅,而实际又有多少同学在认真读呢?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台下确是一帮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常常很多学生的读书热情只能保持前五到十分钟,后面就开始散漫,读书读不齐,最后只剩下寥寥几个人的声音。如此盲目、随意的早读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明确的任务和正确的方法引导。
布鲁姆曾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早读范围广泛,早读量要适宜,所以,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加强引导,可提前在早读课开始前或在中途发布当天的读书任务,明确学生的早读目标,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有依据,有目的地去读书。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进行适当鼓励,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就感,才会更有干劲,热情十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早读课效率的高低不仅仅在于学生,老师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总的来说,老师在很多学生面前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所以老师要注意树立自己的榜样意识,从自身做起,发挥好引导者、监督者、管理者的作用,只有这样,早读课的效率才能逐步得到强化。老师可以提前五分钟进班级,督促学生拿出早读所需要的书目,做好早读准备,甚至可以和个别学生进行学科的交流探讨,并要学会在早读课结束后及时进行反馈。
以领读求规范,以评读求进步,以范读求提升。不论任何人,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语速、安排好停顿、确定好重音,掌握好语调。范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可以创设课堂的朗读气氛,让学生领略到朗读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也许已经会背诵这篇文章,但不一定就代表他已经会读这篇文章。教师在早读课上可以自己带头领读,也可以让一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领读,让大家一起读准、读好、读出美感,读出享受,也可以让一些朗读能力差的学生读,边读边点拨,这样既可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及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
有时,教师还可以采取用小老师的方式,班中有班委,他们可以作为“小老师”发挥榜样作用,由班长或者课代表领读,以带帮促。
“乐读百遍,读而不厌。”这句话的关键就是一个“乐”字,只有孩子自己乐于读书,不讨厌读书,有了一定的兴趣,这才是“读百遍”“读不厌”的前提。所以,孩子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除了教师要端正好自己的思想态度,同样,学生作为主体也必须要端正好自己的思想态度。初三,老师可选择一些名家的美文佳作给学生品读甚至品析,阅读这样的文章,就似与知己谈心,还能学习作者的写法,这些对于初三孩子中考的阅读理解和写作都大有裨益,值得学生进行借鉴。
现在大多学校早读课效果低下的原因就是形式过于单一,最显著体现在学生进行机械化式地朗读,但读的内容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千篇一律的朗读是不行的。如何让学生提高兴趣,爱上早读课?那就是让早读富有特色,大放异彩。
(一)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素,这四个环节紧密联系。
第一先把握“听”。听什么?我觉得某些时候语文也可以效仿英语,每次早读播放古诗文诵读音频或者某些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介绍等,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文本,有助于完成背诵任务,还可以增加学生们的文学见解,培养孩子的文化熏陶。第二重视并加强“读”这一环节的训练,能促进听说读写的进一步提高。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读书,比如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个人领读或者教师范读。加上现在初中语文课文篇幅较长,也可以采用分段朗读,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让读书的形式不要过分单一。写作手法我们熟知“一语双关”,读书又何尝不是?一读读准字音,读顺课文,这是读书的基础目标;多读细读就可以深层次地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体会时代的背景特征,更能慢慢品味出作者流露的真情。
(二)趣味早读增乐趣。这就要紧密联系听、说、读、写里的“说”和“写”两方面了。要让早读课更具特色,可以根据每个学校的情况开设每周一次趣味早读,当天老师可以允许学生带自己平时爱好的书目来课堂进行阅读,不限类型与题材,毕竟孩子们到了初三以后,课业比较繁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看别的书目,而一味地复习书中的内容,不少孩子会觉得枯燥乏味乃至对阅读书目失去兴趣,也可以利用这一次“特殊”的早读课让孩子放松一下,在学习的同时,依旧能享受到自己所爱读本的陶冶。对于此次活动,老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每个同学喜欢的书目不同,可以结合自己所读之书进行分享交流,这样能够拓宽学生们对于书籍的认知领域,扩大知识面。我们甚至可以有效利用校园,带着学生到操场、学校的凉亭,甚至绿植繁花下读书,让读书的场景也有了多样性的选择,学生在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的同时完成读书任务。
此外,根据初三课本上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老师还可以以此开设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能更好地贴近课本学习活动的主旨。在切实地完成早读课任务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为老师就是要逐步引导学生敢读,敢说,甚至是要敢大声读、敢大声说。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拒绝早读,课堂上往往都是“金口难开”,所以早读课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学习的同时,慢慢锻炼学生的说话谈吐、语言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为他们今后的社交能力打好基础,这也算是早读的一个多方向性吧,对于学生今后的社会交往也行之有效。早读课,还可以用“写”的形式展开,给学生一篇古诗进行赏析,限时写话等,甚至可以是一周小结、下阶段的规划,不让孩子只在作文课和考试的时候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情,教会孩子留心生活,用笔记录,用心感受,有效地积累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慢慢养成这个习惯,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在真正需要写作的时候才不会提笔惆怅,无事可写。
早读课,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还能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具有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学熏陶的功能。所以绝大多数早读课的教学目标依然丰富多彩,每一节课都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同时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质量。我们要努力走出早读课流于形式的误区,激活这段黄金时间,让早读课变得精彩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里无限畅游。早读,总有一天会成为学生的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