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视角谈教师微观察
——以户外钻爬区“遇见小乌龟”为例

2021-12-01 09:37江苏省张家港市悦丰幼儿园
青年心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山洞户外活动乌龟

江苏省张家港市悦丰幼儿园 田 蜜

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凝眸斟酌——发现儿童

(一)聚焦幼儿户外体锻的观察现状

1.停留vs 追求深度

在幼儿户外活动中,教师在观察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在一些技能训练中,教师最应该注意观察内容和观察目标的指向性,切不可流于表面行为。教师的认知、教育观、教育态度,都反映在对幼儿的评价和互动中。最好的做法是,教师要时刻把自己变成幼儿,把自己当作幼儿。

2.立足问题vs 关注优势

一直以来,教师在幼儿活动中,更容易被幼儿存在的问题所吸引,往往忽略了问题背后的原因,因此教师的观察视角需要重新审视。教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也是源于各方面的压力,很多时候为了完成观察记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表达和呈现,就浮于事件的表面现象,这样导致了教师的观察处于皮毛,没有深度分析,同时在幼儿优势表达上,教师也较容易忽略。

3.结果性评价vs 过程性评价

户外体锻活动中,教师关注的落脚点以及观察的内容,往往都是幼儿对某一技能的掌握程度。如大户外活动钻爬区中,教师的关注点技能方面幼儿是否手脚协调地钻爬“山洞”为评价结果,社会性方面是玩滑滑梯时能否遵守规则为评价结果。当教师留意幼儿的参与行为时,并不是真正的看见。当自己关注幼儿行为后面的意图时,才是开始看见幼儿。

(二)纵思幼儿户外体锻的观察准备

1.倾听幼儿想法

教师从“让幼儿怎么玩”变为“了解幼儿怎么玩”,从而“支持幼儿更好地玩”选择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和幼儿共同商议,尊重幼儿的想法,问问他们想玩什么,打算怎样玩。

2.解读幼儿经验

在幼儿的经验中,有前期经验、生活经验、关键经验等方面,教师了解幼儿、深入解读幼儿的经验习得水平,以及经验习得方法,是观察准备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身体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地引导与组织,从而进行观察。

3.分析幼儿行为

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体现出身体和心理的不同状态,教师可根据行为表现洞悉心理。例如:钻爬区可以观察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性”,幼儿在钻爬的过程中也是有动作渐进的,先跪下,然后双手朝前,双膝和手准备协调前行。小班幼儿初期手脚协调力还需要一定程度的锻炼,教师需多多观察,投入耐心。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缜密剖析——追随儿童

(一)我的观察

描述:在户外的“钻爬区”里,幼儿阿茹娜和夹弘羽在小山坡那边的“山洞”外走来走去。“山洞”是孩子们口中的称呼,其实是一个“钻爬洞”。幼儿在这个区域已经玩了几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个洞一直不愿尝试。教师并没有强迫他们,尊重了幼儿园的意愿。今天,阿茹娜和弘羽有些犹豫,想钻进去又有点畏惧。“快看,里面有东西!”阿茹娜大叫。一会儿,其他小朋友也跑过来,“是什么呢?”孩子们议论起来。“是石头?”“是帽子?”“我知道啦!是一只小乌龟!山洞里有小乌龟啦!”阿茹娜兴奋地喊着。孩子们兴奋极了,“一定是班级里的小乌龟跑出来啦!”弘羽说。“我爬进去看看吧!”说着,阿茹娜第一次爬进“山洞”,也是班级里进“山洞”的第一人。哇,“历史性”的一刻,“我们给勇敢的阿茹娜鼓掌、加油!”我说道。阿茹娜爬得更快了,“田老师,是飞盘,不是小乌龟”,阿茹娜的声音从“山洞”里传出来。很多孩子也想钻进“山洞”一看究竟,于是“寻找小乌龟”的钻爬活动应运而生。孩子们利用飞盘、沙包当作“小乌龟”,由第一位钻爬幼儿扔进去,然后爬进去带出来,再把材料交给第二位钻进去的幼儿,依此类推,幼儿在过程中发展了手脚协调力,同时还培养了团体合作意识。“山洞”开始热闹起来,再也不是无人问津的场地,攀爬坡上,也开始聚集更多的幼儿,最后下坡时他们还会滑下来,起名“快乐滑草”,钻爬坡的故事未完待续……

(二)我的思考

1.透析行为

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发生和存在的价值,每一个行为都应当被理解和尊重。幼儿究竟玩了什么,在活动过程中玩的状态如何,幼儿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方法玩。案例中,当幼儿看到“山洞”里有看不清的物品,他们的第一反应认为是“小乌龟”。从开始的不敢钻爬到后来的钻过去试试看,再到后面的“追乌龟”游戏。幼儿从心理的不喜欢过渡到行为上的不喜欢。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应当理解和尊重,他们在遇到不肯定的因素时,会语言寻求帮助,在获得教师或者同伴支持后,才进行下一动作发展和练习。

2.深度对话

对话的时间和方式也需要选择好,这样便有助于活动情节和内容的深度发生。在观察中,教师以旁观者的同伴身份参与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只是配合,作应答性的反应,并利用时机发问:“发生什么了?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教师需要作为知道者和介入者为幼儿提供方法:“那个一定是乌龟?要不要爬过去看一看?”通过隐性的方式加以引导,并及时启发幼儿思考,帮助幼儿重构和提升经验,使活动深入进行。

3.多维表征

户外游戏后,教师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带幼儿进行复盘,分享和交流。同时,幼儿通过表征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成长与收获。在幼儿的表征中,不难发现也反映了幼儿的参与程度、参与状态以及参与心情。透过表征了解幼儿对户外锻炼的态度与反馈,透过表征观察幼儿的显性行为以及隐性心理。

三、“采得百花成蜜后”的博采众长——支持儿童

(一)幼儿本位“三个点”

1.寻找兴趣点

了解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形式,尤其是在户外体锻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话题感兴趣,这样更易引起共鸣。上述案例中,教师针对幼儿对小动物的好奇和探索心极强的特征表现,生成了新的情境,促进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2.关键经验点

班级里最近正开展“自然角里的新朋友——小乌龟”话题,幼儿十分感兴趣,所以当看到“山洞”里有物体,并且在没看清楚的情况下,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联系到是小乌龟。小班幼儿比较喜欢爬的动作,在爬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快乐、收获成就感。同时获得了合作、坚持的学习品质,这也是经验的一种提升。

3.促发生长点

利用反推,在记录表上做减法,通过观察记录中的信息,反推幼儿的兴趣、运动量的合理、能力的发展、材料的适宜等,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实验、操作,从中发现幼儿在能力、情感、品质等方面的生长点。

(二)勾联生活“三个性”

1.活动内容的适宜性

幼儿户外体锻游戏不同于其他的游戏活动,在材料的辅助下要完全贴合幼儿的身体水平和能力,关注幼儿的参与状态和情感。同时幼儿情境的延续以及心情境的生发要完全尊重幼儿,从幼儿角度自然生发出来,才是教育最好的状态,教育最好的内容。

2.活动过程的层次性

户外活动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活动组织中,教师都应注意由简至难,逐层深入,体现层次性。在上述“遇见小乌龟”的例子里,教师根据幼儿自发的发现,自主的提问,以及自行进行解决办法和情节的丰富,使活动更具层次,更加饱满。

3.活动组织的合作性

在户外活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三位教师密切配合、分工合作,且点位清晰。如大户外“钻爬区”中,一位教师定点在攀爬坡,另一位教师定点在滑滑梯,还有一位教师定点在木屋秋千组合,三位老师点位明确。

新时代,在课程游戏化指导下,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学会观察儿童,清楚他们不单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在户外体锻游戏中,幼儿有了思考的机会,有了发现的勇气,有了创造的惊喜,呈现着不一样的他们。荷兰学著名学者胡伊青加曾言:“幼儿的游戏乐趣到底是什么呢?幼儿在游戏中为什么要喊叫?这就是幼儿应该有的、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状态。”让户外锻炼游戏化,在观察中,我们有了惊喜的触动,有了交流的愉悦,有了尝试的冲动,感谢孩子,让我们不忘,我们都曾是个孩子。学会观察幼儿,教育者始终在路上。

猜你喜欢
山洞户外活动乌龟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给春天的信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地下暗河
山洞治妖
乌龟
和乌龟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