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旗背后医患双方的真实世界的思考

2021-12-01 08:32蔡民坤
医学与哲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锦旗真实世界全科

蔡民坤

2020年12月4日,笔者收到一面锦旗,随后医院以此推送了标题为《妙手回春治顽疾,家属致谢送锦旗》的公众号。联想到杜治政教授[1]在《医学与哲学》杂志刊登的《临床判断:基于病人的真实世界》一文,不禁发问:病人为什么送了锦旗?这锦旗反映的真实世界是什么?我们离病人的真实世界究竟有多远?如何进入病人的真实世界?

1 背景

病人,女,6岁,眼睛奇痒,晚上更甚,恨不得把眼珠子挖出来。以她奶奶的说法,“看她揉眼睛,真想把自己的眼睛给她了”。半年来,反复就医,几经周折,后经邻居介绍来诊。针对这个病人,笔者开始也束手无策。后注意到小女孩面部肤色,特别是眼周围肤色偏黄。凭经验,这是与眼部菌群失调有关。同时了解到孩子的妈妈极为注意卫生,家里各种消毒,于是,笔者有了思路。除处方用药之外,又对家长进行了微生物知识教育,特别是人与微生物的正常关系,告知过度清洁的危害及具体的纠正方法。几天之后,孩子的病情明显好转,不久痊愈。于是,家属想到了“感谢”。经过与介绍人的反复商量,他们选择了送锦旗,并交给医院办公室。

这是满满的爱,这是医学、医疗最为温馨一幕。“当病人向你送锦旗时,不要视为寻常,不要嬉笑自若,请整衣敛容,肃然接受这份美意吧!因为在这一刻,你就是病人眼中所向无敌的勇士,龙舟竞渡的冠军,舒卷绚烂的状元。”[2]取得疗效,被人尊重,那种感觉真好。但是,笔者的内心却感到了一丝丝的不安,也有一丝丝的无奈。

2 关于锦旗的四个思考

2.1 病人为什么要感谢我

答案是“我治好了她的病”,但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她经历了痛苦,且其他医生没有解决她的痛苦”。假如病人没有经过其他的治疗,直接找到笔者,病人还会有这种感谢吗?当然不会。假如医生及时发现了他们错误的卫生习惯,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卫生理念,并抵抗住了致病菌侵袭,那他们会感谢医生吗?当然不会。笔者相信更多的基层医生都是这样为病人服务而没有得到感谢。这个病人只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让医生的价值在具体的疗效上得到了表达。锦旗的背后,一定是病人无限的痛苦,或无数次的求医无效、求医无门。

事实上,在我们享受锦旗的美好之时,与之相反的是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在对394 名医学研究生的调查中,有81.22%认为当前医患关系很紧张[3]。目前医疗场所暴力已成为全球现象且发生率日益升高, 群体围攻医院或者殴打医务人员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甚至演变成恶性刑事犯罪。

所以,我们要分析这种感谢背后的原因和逻辑,理解病人所承受的痛苦和委屈。假如我们因此自得,那说明我们的内心、我们的体制、我们的宣传还不了解病人的真实世界。面对锦旗,真的“不要视为寻常,不要嬉笑自若,请整衣敛容”,但不是“肃然接受这份美意”,而应该表示深深的愧疚。这是笔者当时的感觉,也是写《行医日记》时的感觉,一声声的“谢谢”足以说明患者的弱势地位[4]45,更何况是锦旗。我们在享受病人温馨的爱意之时,更应体悟到这正能量背后的真实世界。

2.2 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锦旗

表示感激之情的方式很多,除了口头感谢、感谢信等,红包、锦旗、土特产也是常见的方式。红包太直接,也太过敏感,而且,弊端太多,相关规章制度对此有明确定性;土特产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唯有锦旗,显得高尚,可及性又高,能够表达感激之情,也符合法律、道德、习俗等社会文化要求。所以,这个病人选择锦旗。但是,锦旗还有一些隐性成本和代价。对当事人来说,生怕表达不当、表达不周、表达不够。

当然,锦旗也能给医生带来利益:一是心灵上的愉悦,这一点价值无限;二是医院可能会因此奖励医生;三是挂在墙上,提升医生威信,吸引更多病人就诊。

第一点心灵上的愉悦是最为可贵而难得的,这是锦旗文化存在的价值。但是,这一价值又是脆弱的,遇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就会打折扣。第二点的收益通常会有,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至于第三点,笔者更担心锦旗误导病人就医,眼科病人受锦旗引导前来就诊,大概率不能如病人所愿。另外,锦旗会提高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值,基于生命的复杂性和医学的局限性,医生往往无法实现病人的这种期望。因此,笔者并不会以个别成功的病例为傲,更不想用锦旗去吸引病人。再有,在现有体制之下,对基层医生来说,病人来诊,是服务,而不是收益。这一点有别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锦旗制作者的收益是确定的,它会催生或助长这个行业。还好,送锦旗只是偶尔发生,并不能给锦旗制作者带来多少利益,但那些与医疗相关的高产值、高流动行业呢?那可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利益链。这一点要引起高度重视,也许很多医患矛盾正是基于这个利益链的后果。

总之,病人选择锦旗,是此时此境的情感表达需要,也是社会文化的影响结果,更有潜在的利益因素。当锦旗成为一种文化时,它又会影响医患之间的真实世界,甚至影响社会行业的发展。

2.3 病人为什么几经周折

这个病人的问题发生在眼部,所在城市的医院都有明确的专科,生活在城市中的病人找到专科、专家并不难。半年来,他们的确找了很多医生。那为什么几经周折?这里先讨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就医流程缺少了全科医生的参与;二是没有好医生的标杆。

在就医上,人们已经习惯了把专科医疗作为首选。而且,专科医疗还在大力发展和宣传中,正如胡大一教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40年周年所说,“各大医院通过各种媒体不停地宣传”。而理应作为人们健康守护人的全科医生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不能让病人满意。上海市2008年一项调查显示,上海郊区基层医生队伍人力资源数量不足和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特别是全科医师明显缺乏,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职称较低[5]。加上“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和“六位一体”的定位和宣传,又进一步弱化了基层的医疗服务属性。国家倡导的全科医生分诊就医模式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响应。

这个病人的问题涉及了微生物学、皮肤病学、眼科学知识等,要注意到眼睛之外的问题,包括病人的肤色改变和卫生习惯。其治疗过程也不单纯是用药,还包括了对家属卫生习惯的修正和相关的卫生学知识的科普,这完全超出了专科范畴。所以,如何发展全科医学,建立、建全全科医疗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病人的几经周折,不是偶然的。建立运转良好的分级诊疗体系,既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也是缓解目前严峻的医患冲突局面的根本性措施。

好医生的标杆很多,锦旗肯定是一种,很多好医生的诊室挂有很多锦旗。此外,口碑、医院等级、职称、头衔、名誉、职位等,甚至年龄、面相也是好医生的指标,有些干脆以病人的多少为指标。很多病人的就医选择就是基于这些标杆。这些标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管理难度大,不确定性大,甚至有假,而且灵敏度低。否则不会有病人的几经周折和锦旗了。

在医疗服务领域,因为面对的是生命,所以,我国实行的也是公益性卫生政策,医疗单位的开支也主要由国家财政开支。但问题是与医疗相关的行业,如药品、耗材、护工都有标价,并且有利润。这种反差会多方面地影响医疗行业的公益性质。一方面社会把患者所有付出都理解为就医的付出,这就是看病贵;另一方面,医生可能会有有违医德的行为。最后,致使保障弱者的初衷也没能实现。

其实,贫穷的问题是社会的责任,不是医学的责任,更不是医生的责任。社会自然有它的解决方案,哪怕是降低对医疗的要求。事实上,医生、医疗、医学根本无法满足人们无限的要求,很多医患冲突正是病人要求过高造成的。而社会还有医保、慈善以及各种互助形式服务弱者。医生也会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如紧急时的无偿救助等。而且,我们相信医生群体更有爱心,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爱心。因为他们距离疾病和死亡更近,他们更能理解健康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但不能因此道德绑架。无偿服务除了损害医生的利益之外,还会使病人的健康需求无限膨胀,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最终反而使最需要的病人得不到医疗帮助,损害社会的整体健康利益。

总之,病人几经周折的就医经历,说明我们还没有建立可靠、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评价体系。

2.4 什么时候病人可以不必感谢医生了

我们享受五星级宾馆的舒服和温暖,却不必为此给他们送锦旗。病人不必送锦旗之时,那一定也是病人理所当然享受医疗服务之时。

医疗服务具有理所当然的道德属性,救死扶伤是最基本的工作,也是道德要求。无论是病人、社会规范,还是医生本身都对医疗服务具有严格的道德要求。医疗行业道德建设成了医疗行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或者是首要任务,道德评议、道德激励、道德监督、道德惩罚成了医疗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锦旗就是道德激励的一种形式。

但是,医疗服务是有成本和代价的,病人也明白医生的价值,清楚医疗背后的利益,他们总是郑重地拿着挂号凭证来要求医生看病,他们在呼吁道德管理的同时,也希望国家加强投入。

问题是增加补偿环节一定会有管理成本和中间利差。医生有一元钱的收益,病人或社会往往有超过一元钱的支出。更为可怕的是,病人还得接受不必要的“诊治”,并付出由此相关的护理成本和精力,甚至增加相关风险。这种代价,很多人并不觉知,但终究会感受到,时间一久,会得到社会的确认,甚至会得到社会的放大。一些网络上损害医生形象段子的产生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这时,人们会加强道德管理的正当性,而忽略价值规律的作用。结果是:病人可以用锦旗来谢你,也可能因为一点不满意而恨你。什么时候没有锦旗?应该是医生服务的价值得到合理表达之时。

3 锦旗文化下的医患困境

道德管理下的医疗行业必然催生锦旗文化,迫使医生的服务定价很低。“我国医院医护人员技术收费标准为全世界最低”[6],当然,在朝鲜、古巴或越南也存在着低标准。低标准的服务收费,一定会有各种形式的补偿,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病人和医生,医生的价值或被激励,或被转移,或被忽视,或被扭曲,最后影响医生的行为,进而误导病人,妨碍医生,妨碍正常的医疗秩序,并由我们每一个人承担其后果,这就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力量。

3.1 病人很难

从经济学需求曲线来看,医生的低价一定会让病人更多,而真正有需要的病人反而看不上病。尽管有调查显示,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很高,有些达到96.68%[7]。但从各家医院人头攒动,一号难求等情况来看,病人的就医体验应该不会太好。毕竟谁也不想在这样的氛围中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

对于人们的就医状况,尽管医院很多,医生也很多,专科、专家更多。但是,人们好象还是就医无门,或陷入找专家、找号源之苦,或根本无法区分和比较专家。更常见的是不知道该遵从哪种健康知识,同时,还要受到来自保健品、养生法的诱惑。甚至也不知道什么问题应该接纳,什么问题应该寻求帮助。导致不应该治的乱治,如求长高、抗衰老等;应该治的不治、误治,如明星患了乳腺癌而不接受手术治疗等。就算有幸得到解决,还要想办法感谢。

这些难,应该都与钱无关。不是病人缺钱,而是不知道如何在健康保健上用钱。

3.2 医生很困惑

道德管理下的锦旗文化给医生带来至高享受的同时,其实还会加重医生的负担。病人送了锦旗,医患之间的关系应该进了一层。作为医生,总得记住人家的脸,记住人家的问题,否则会有不好的体验。现实中,对此笔者深感压力,只因为笔者脸盲。

曾有一位朋友需要手术,经笔者转诊介绍给一名专家,手术完美,没有额外的检查和治疗,省了不少钱,也省了不少麻烦,病人感受到了,一定要表示感谢。但是一周后,他们抱怨说,白感谢了,医生已经不认识他们了。原来他们表示感谢的背后是希望与医生交朋友,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这锦旗的背后,这感谢的背后,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驱动和诉求。锦旗有其温馨的表面,也有其艰涩且冰冷的本质。

所以,医生并不希望病人送锦旗,也不希望病人来感谢。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根本无法在病人的感激中工作,面对生命,哪有“后门”?!他们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尽管在社会上也需要关系,需要朋友。但是,医生并不想因为“朋友”关系而无偿、无边际地被使用。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在社交场合,医生不会发名片,除非有潜在的利益。

道德管理还影响了医生的收入,影响了他们的业务发展,特别是现有补偿机制下的基层医生。南充市的一项研究显示:医生收入略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但基层医生对月收入不满意度却达到54.80%[8]。这种结果在基层医疗单位尤其明显,医疗服务人群有限,专科病源有限,新技术、新项目等专科技术难有应用的机会[4]125。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收费标准很低。作为补偿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门槛很低,无法体现他们的专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另外,医生的廉价扭曲了医疗行为和医嘱执行。一个高血压病人,用10元挂了号,听了医生一大堆的嘱咐,然后用数百元的钱配了药,那他是应该更寄希望于那些药,还是更注重执行医嘱?医生的廉价,已经让病人从心理上看不起医生,不遵守医嘱。以药养医除了造成药品价格虚高、医药购销腐败之外,还影响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这样一个拷问:一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费用1 000元,支架每个几万元,医生有没有多放一个?又问:70%狭窄是植入支架的界线,医生是如何界定71%和69%的?最近,政策把支架费降到三位数,我们不知道如何演变,但价值规律一定会决定演变。

3.3 医院很难

因为医生的廉价,全科医生无法在现有的补偿机制中获得应有的回报,全科医疗的发展大大受限,“一项不能体现其价值的技术永远不会有发展前景。”[4]2正因为全科医学没有管理好、分配好病人,病人只能盲目就医、无序就医。在各大医院业务增长的背后,也许并不是医疗技术的高超,而是病人“几经周折”。送锦旗的病人在半年的时间里就为医院增加了不少门诊人次,也增加了不少收入。我们都在努力为病人服务,但病人的问题却在偶然中得到解决,这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困境。

总之,因为医生的廉价,不仅影响了医生,也影响了学术,影响了病人。当然,每个人都缺钱,每件事都需要钱。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安排好社会资源。遵循价值规律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医疗的高成本就在那里,无论是医保支出,还是病人的感谢,若加了杠杆,一定是各方都难。

4 建议

锦旗是现实的,病人的感受是现实的,医生的感受是现实的,社会的感受是现实的。但感受只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其背后的逻辑,前后的演变更有现实的意义,并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最后又会影响我们的现实感受。这些都需要我们去面对。

4.1 坚守医疗的道德底线

20年前,杜治政教授在《行医日记》序言中曾发问:“面对那些可用价格低廉治愈又不利于增加医院收入的治疗方案,医生的正确选择不是很明确吗?”[4]序5是的,答案很明确,医德是我们医生的唯一要求。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医德,如何维护医德。

首先,不能把医德简单地理解为医生的德,医德更是医学的德,是医学发展带给人类的福利,医生只是医学之德的实践者和表达者[9],这个实践和表达的过程需要文化、政策、法律等社会机制的保障,还需要社会经济的滋养,甚至还需要相应的制约。其次,不要用道德来绑架医生的行为,道德绑架只会扭曲医生和病人的行为,制约医学之德的发挥。锦旗文化可以让医患关系更有暖意,但不能替代医患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社会要给医生营造一个完全基于医德的行医环境。不要让医生花精力去抵挡各种诱惑,面对医患双方的真实世界更好。

4.2 面对医患双方的真实世界

医患双方的真实世界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工程技术的影响,更有商业服务的要素,当然也有利益的诉求和冲突,社会文化、习俗以及人性等都与之相关。医患双方的真实世界极为复杂,可能无法穷尽,但是,以下事实可能无法回避:(1)病人的需求是多样的,而且是无限的;(2)医生是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但也会有追求利益的冲动,同时,在时间、精力和能力上具有有限性;(3)医学、医疗是有限的,医疗资源更是有限的。

本文关于锦旗的思考,正是基于这三点,对医院、医疗、医生的评价和要求也应该基于这三点,特别是舆论宣传时更要注意这三点。相反,那些远离这三点的认识和宣传对医患双方都没有好处。医学应该避免傲慢,所以,在撰写《正常就好》时,笔者不敢使用“人类有了疾病之后,就有了医学”这样的表述,而是用“发展出了”代替了“有了”。

4.3 加强全科发展

这里,先要回答一下“我为什么能治好这个眼科病人?”原因是笔者“更关注病人的真实世界”。基层医生基于病人的真实世界的临床能力是与生俱来的。除非这个基层医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除非这个基层医生已经被专科化。基层医生对杜治政教授的文章感同身受,对“主体间性”[9]有切身的体会及应用。

这个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她其他部位的肤色、家庭卫生习惯等信息可以作出眼结膜微生物感染的诊断,并进行治疗。一是对抗性治疗,这一点,已经失败;二是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思路,关注机体的抵抗力;三是微生物知识的教育和卫生习惯改变,这一点更重要。这是全科医学的服务理念,更是全科医疗服务的内容。

反观作为我国医疗主体的专科医疗,专科越分越细,分界越来越模糊,而系统性疾病越来越多,单一专科往往难以应对;专科的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病人根本看不懂,更无法进行可靠的选择。专科技术正在远离病人的真实世界。专科发展也需要加强全科思维。

梅贻琦[10]曾说: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笔者撰写此文,就是担心病人因为锦旗把笔者理解为某一类专家。如何避免专科的过快发展,避免技术崇拜的发生和加强,也许正是医学哲学的思考范畴。

有关全科思维、全科发展与专科医疗的关系极为庞杂,需要另文讨论,这里不作展开。

4.4 承认医疗服务的复杂性,并尊重价值规律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很好地说明了医生的服务更多的是去观察、去思考、去帮助、去安慰,最后才是尽可能的治疗。这么广泛的服务内容,这么广泛的服务对象,其服务的标准和价格很难由一个部门、一些学者来完成,更不可能凭借医生的道德操守来完成。

《行医日记》已经过去20年了,其中记录的困惑越发严重:医生越来越忙,病人越看越多,病人就医越来越难,最近还有一场场的血腥杀医事件。杜治政教授的那个发问一直萦绕在笔者的脑海,促使笔者关注医患关系,关注病人和医生的真实感受。借着对锦旗的思考,笔者现在的回答是:在病人减少支出的同时,要增加医院的收入,即用经济效益来维护医德。

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减少中间环节,避免病人加杠杆的付出。为了健康,我们总得付出代价。无论这个代价是政府支付,还是个人支付或各类保险支付,简单、高效是根本要求;随时随地的自主评价是公正、公平的基础;专业化监督是关键。为此,我们需要借用亚当·斯密的分析,他指出:“人是有同理心的,同时也是自私的。我们都喜欢让别人幸福,但也不会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连一个对自己也不爱的人,如何去爱他人?而且,正是这种‘自私心’促进他在社会中的进步,激励着社会竞争,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不需要关心其他人的福利,他们通过关心自己的福利一定会增加了其他的福利。就好像我们享受面包而不必感谢面包师,只需要付足够的钱,他自己会要求自己做的最好。”医生也不例外,他们爱病人,但他们更爱自己;医疗相关的人员也一样,他们也会爱病人,但更爱自己。只是医生离病人最近,所以,他们最有可能去关心病人,走进病人的真实世界,作出基于病人真实世界的临床判断。也就是说,医疗行业也同样需要自由和竞争。

4.5 改善基层医生的补偿机制

锦旗,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激励,但背后的成本也是存在的。假如那锦旗的制作成本变成100元的诊金,那会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对医生的肯定更直接,不会有中间成本,不会被加杠杆。这一点,对基层医疗服务来说,也许更为迫切,早在1993年赵忠顺[11]已经在关注诊金的必要性。当然,这个诊金也许是200元,或者更高,或者更低,这取决于医者的综合服务能力,从技术到态度,从门诊量到疗效等,同时,也取决于其他医生的竞争。它将促使医生采用最便捷、更可靠的诊治方案,以减少病人的综合开支。“医生的价值取向和使命感,是医生进入病人的疾病世界、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关键。”[1]

当然,诊金会有道德上的顾虑,这可以理解。但是,要相信人性,相信价值规律,它们会保证医疗服务的有序和高效,并最后获得人们的满意评价。符合人性、符合价值规律的文化更有生命力。

锦旗有其道德上的美好,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美好忽略了其背后的真实世界,忽略其发生的内在原因及产生的影响,更不能因此替代价值规律管理医疗行业。道德的归道德,经济的归经济。医疗在经济的支持下、在道德的约束下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

愿不再有锦旗,更不再有血腥,让医生的工作只是基于病人的真实世界。

猜你喜欢
锦旗真实世界全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人工髋关节假体临床使用研究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分析输尿管软镜手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必要性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
锦旗送代表 深情系群众
答谢
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的真实世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联合用药药理作用特征的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