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企业助力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优化路径

2021-12-01 04:28
营销界 2021年28期
关键词:助力协同人才

陈 丽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然形成很多学者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本文站在乡村振兴的角度,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产教融合为手段,以解决中高职学生就业为目的,解读中高职协同发展如何更进一步为地方企业、行业持续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解决乡村振兴中脱贫、就业、地方企业发展等面临的难点和痛点。

企业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互关系

2020年贵州省教育厅指出要通过中高职协同发展,使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创新发展;发挥我省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做优做专高等职业教育[1]。

中高职教育衔接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故职业教育依靠职业院校自身独立承担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社会特别是地方企业的积极参与。

构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体系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种,中等职业教育是对接一线产业需求的排头兵,是承担产教融合的先头部队,是高职生源储备的蓄水池,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襁褓。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是复合型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场,是现代工匠的孕育摇篮,是为地方企业源源不断输送技能人才的基地,是服务本土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阵地,是技能提高、科技创新的孵化地,担负着为输送优质人才资源,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企业集团、行业系统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地和收官所,不仅与职业教育血脉相连,共同为职业教育的振兴和企业、行业壮大群策群力,更是承担了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企业的创新发展的重任。

本文旨在探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如何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更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和企业,让职业教育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历史使命,迎接挑战和机遇。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职业教育先锋作用,高职教育成为职业教育主战场,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大手牵小手,跟着企业走”在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同频共振中,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同时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还缺乏深度整合,乡村劳动力是乡村社会的主要建设者,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然而,现有乡村劳动力存在受教育程度和质量偏低、技能储备较少、创业教育和培训薄弱等问题,致使其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难以支撑乡村振兴所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加大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有的放矢设置专业和课程,满足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需要。

企业的本质是赢利,根本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要使企业采取积极的合作态势助力职业教育发展,就必须点燃企业的需求点,有了动力基础方能让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据笔者在高职院校长期从事招生就业的实践工作来看,近几年,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就业目标不清晰、就业愿望不强烈,慢就业、缓就业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就造成了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双重尴尬的情况。中、高职教育同源不同层,如何让学生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拾级而上,精准规划职业生涯,定位职业目标,需要中高职在招生就业上、师资建设上、专业建设上、社会服务上、学校管理上等五方面的协同发展,需要企业按照自身人力资源需求同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标对表,靶向精确,明确要求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教育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可是高职院校同质化程度高,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还无法紧跟乡村产业发展需求[2],对接乡村经济转型不精准、农村产业升级、现代职业农民养成衔接不到位等;而当地中职教育紧密衔接地方特色产业、为地方企业用工专门设置对口专业。中等职业靶向精准的教育,既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职业人才,又为下一步进入高职进行更加系统专业技能学习打基础。中高职协同发展既是对当地职业教育的合理衔接,也是对发展乡村产业的有力接手,更是县乡区域中地方企业人力资源良好储备。

目前大部分企业、行业用工都实现了机械自动化生产,需要的人才资源也更加专业化、高技能化、高认知化。“看得懂作业指导书”成为企业用工最低标准。县级地方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只能在生产性企业充当普工、生产技术工等工资薪资待遇较低的职位,不能完全满足当地企业对企业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这些维度上的矛盾就需要中高职在协同发展目标上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强化就业目标引导,开展订单式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通过技术赋能,职业生涯合理规划,让农村大多数的年青人有技傍身,都有出彩的人生。

企业助力中高职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

职业教育不仅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可高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旨在乡村振兴这个新时代我党的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结合省教育厅开展的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入探讨我省高职教育对接中职教育协同发展,企业助力的人才培养方法与路径,更加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让职业教育之花盛开在贵州乡村振兴之路上。

(一)理论意义

通过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目标体系的研究,解读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企业如何在全面振兴乡村中发挥各自的职能。以扶智、扶贫、农村学生就业以及新型农民再就业等手段为农村地区注入新的经济活力,有利于促进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意义

本文从职业教育层面出发,通过分析中高职协同发展中多种路径入手,具体以中高职协同发展中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遇到的实际问题为重点,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契机,探讨通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途径,中高职一贯制培养路径直接成为企业的人才资源,既解决了中职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解决了地方企业用工难、人才储备少的问题。同时也为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思路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企业助力中高职教育协同发展对策及路径

(一)建立中高职协同发展机制

以政府指为引领,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力,加大职业教育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与倾斜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空间。中高职学校制定适应当地企业、行业发展的协同机制,特别是针对专业设置,需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师资建设上,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职业教育教师的互动性。在课程内容上,加强对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性;信息师资建设上,增进企业与职业教育的互通性;中高职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信息化服务、科研创新、学校管理等达成协同发展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让中高职协同发展具体化。

(二)落实职业规划和就业引导

针对企业对人才培养和人才规格的需求,明确企业用工走向,在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明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加大就业引导,增强中高职协同培养人才的饱和度,让人才培养同就业岗位更加匹配。中职学生通过在合作企业实训实操,让学生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更明白职业短板在那里,更能够有的放矢的去珍惜到高职院校回炉再造提升技能的机会。高职院校依据中高职协同培养目标的有序性和技能的递增性,更要明确其就业方向和培养路径,加大企业需要人才的专业技术指导。

(三)企业助力中高职发展路径

中高职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有针对性的培养专属专业技能人才。通过实习实训、订单班、委培班、专训班、短训班等方式各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扩宽企业助力中高职的路径。通过与中高职学校师资互相交流,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培训基地,企业为职业教育前沿的专业技术发展注入发展动力,采用企业对专属订单班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等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企业助力中高职发展途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本文积极探索贵阳市企业助力中高职协同发展的可实行、可复制性以及优化路径,因地制宜调整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以地方企业助力发展,进一步优化中高职协同发展路径,储备地方人力资源,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服务乡村经济,紧密结合习总书记要求,对照职业教育找优势、补短板、建特色,向社会输送更多优质高技能型人才,助力贵阳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并提供可以借鉴且能推广的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助力协同人才
助力成功七件事
人才云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