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之乐

2021-12-01 00:32周振国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1年1期
关键词:良言魏徵隋炀帝

周振国

人生双耳,得听天地之音,能闻万物之声,可谓妙哉;而用心倾听人声,让耳朵成为通向心灵的路,更当其乐无穷。

倾听之乐,益人神智。《〈读书敏求记〉序》:“益人神智者,惟书而已。”其实使人增加知识、心灵开窍的,不唯读书,倾听也是一途。古时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夜宿一屠夫家。屠夫随口问秀才:“万物有雌雄,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山上的树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问住了。屠夫便说 :“海水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 又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 秀才觉得有点意思。巧的是后来秀才考试拿到的题目正是屠夫的雌雄公母说,很多秀才两眼发呆,只有这个秀才心中暗喜。不久,秀才被点为状元,他特赠送屠夫一块匾额,上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然,典故未必能当真,但理却不假,要不李白哪来感慨:“九言劝醒迷途仕,一语惊醒梦中人。”周武王曾问道箕子,箕子答:“听曰聪。”即耳听为聪。其实,“聪”的繁体字“聰”,从“耳”从“囱”从“心”,耳闻而循心通上,耳灵心透。

倾听之乐,纳人良言。唐太宗读罢《隋炀帝集》后,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知道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荒唐? 魏徵说:光靠自己渊博不行,还要纳人良言。隋炀帝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自然取祸。魏徵还曾进谏唐太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其实倾听意见并不容易,连诸葛亮也有一意孤行用错人的时候,但毕竟他谨慎开明,辅佐后主刘禅时,曾写下文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以广纳群言、集思广益。他在文告中说,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是为了把事情处理得更好。“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今天我们更要乐于并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倾听之乐,交人以心。“一生中,你要找一双——至少要找到一双倾听你的耳朵,这或许就是一个人的幸福。”作家毕淑敏如是说。可见,善于倾听,多么受人待见。人都有倾诉的愿望,倾诉时都愿意有人听,所以乐于倾听,至少表现出了一种教养。心理学研究表明,两个有矛盾的人,只要一方愿意倾听,便能使矛盾得到缓解。但遗憾的是,生活中有些人不爱倾听,包括对最亲最熟的人。何以如此?说到底,世事纷扰,人心浮躁。其实,世界越嘈杂,越要用心倾听,越要用心建立或维系一份真诚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友关系。宋诗僧智圆有诗《心交如美玉》:“心交如美玉,经火终不热。面交如浮云,顷刻即变灭。对坐成参商,咫尺成胡越。我有心交者,不见几岁月。山叠水茫茫,含情向谁说?”

倾听的要旨或魅力,在于多听少说,或只听不说,当一个忠实的听众。法国剧作家罗斯丹有句话耐人寻味:“吻是一个向嘴诉说,代替向耳朵倾吐的秘密。”就是说有时不说话也能把事办了。其实人在母体中四五个月大时,就乐于倾听母体及母体外的声音,及至呱呱坠地,及至后来面对陌生的世界,哪有不瞪圆了眼睛看、支棱起耳朵听的?问题是人又极易自以为是、感觉良好,于是乎都学会了用嘴,但古希腊哲学家希伦说:“不要让你的舌头超越你的思想。”

猜你喜欢
良言魏徵隋炀帝
魏徵:千古“诤臣”第一人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隋朝“江都之变”风云
串串良言蹦蹦跳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良言,有没有变成良策?
潇洒才年轻
潇洒才年轻
李渊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