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石梯

2021-12-01 00:32李贵生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1年1期
关键词:石梯河谷

李贵生

在舞钢市灯台架地区,有个神秘的地方——石梯。

石梯既是一段路,又是个地名。它以开凿在悬崖陡壁上的石阶道路而命名。五十年前的六百年里,它是居住在灯台架半山坡上的余姓人家的唯一出路。六年前,随着一声火药炮响,横拦在石梯河谷上游的石墙崩塌而失,一条水泥路修到了石梯顶余家门口,那条攀爬了几百年的石梯路便成了见证历史的古迹,逐渐淹没在杂草丛林之中。

从前,石梯一带是荒山野岭,无人居住。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 年),朝廷“诏泽潞等州无田民,分丁赴裕州垦荒”,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洪洞移民”,而“裕州”是今天的方城,舞钢当时就归属于裕州。在这次人口大迁移中,一余姓夫妻带着四个儿子从山西洪洞县来此定居。这里群山连绵,沟壑纵横。一条两岭夹涧、弯弯曲曲的河道,上窄下阔,水流丰盈,河流的源头就在灯台架主峰东侧的银洞沟,是滚河支流袁门河的发源地。河谷两岸既有悬崖峭壁,又有大面积杂草丛生的坡地,加之降雨频繁,常有山洪暴发,河谷里无法居住,更难耕种,余家就在河谷上游西岸岭上半山腰建房安家,并在崖壁开凿约一里长的石梯作为出路。从此,余家所在的这个山岭就叫“余家岭”,余家所居之地叫“石梯顶”,下面长约十里的河谷叫“石梯沟”,这一带地方就叫“石梯”。

余家人烧荒扒石,开垦土地,起初生活异常艰苦。后来,大儿子成家生子,带着三弟、四弟迁往沟外谋生,只有老二和父母留了下来。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民房大都是土墙草顶结构,黄背草是主要建筑材料,木炭是重要的紧俏商品。老二一家勤劳吃苦、拓荒不止,除种粮外,大面积种植黄背草和柞树。经过代代经营,余家的草坡、林坡面积越来越大。他们典坡卖草,伐木烧炭,粮食充足,人财两旺。至民国初期,繁衍至一千多口,居住地扩展到石梯河两岸及附近,有了大河爬、大石梯、小石梯、石梯底、豹子洞、乱麻墙等十几个居民点。余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户。为了防范兵灾匪患,余家在石梯之上的山头垒石筑寨,名曰“余家寨”,至今尚存。

民国初年,兴起于宝丰的白朗起义军南征路过此地,要求余家提供给养。白朗军来之前,早已得到消息的余家族长通知各家躲进寨子,粮食、牲畜和贵重物品也都转移到寨内。由于余家岭只有石梯一条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护寨队据险死守,白朗军一天一夜也未能攻破。由于他们急于南下湖北,就放弃了攻寨,临走把石梯沟两岸的几百间民房全部烧毁。一经此事,余氏家族元气大伤,不少人家开始携财外迁。家族规定,迁往外乡的,村子一律叫“余楼”并续写家谱。可惜的是,石梯余家的家谱灭失于五十年前。远迁的逐渐失去了联系,定居本地其他乡镇的还时常来石梯寻根。现在居住在石梯的余姓仅有四十多口,而石梯顶只剩余运亭兄弟三户人家。别看只有三户,在百度地图上仍清晰可查。

“灯台架”也是石梯余家命名的。余家从山西初来乍到,看见耸立于群山之巅、均匀并立的三座山峰,微微倾斜、中间平坦,酷似油灯的底座架子,因此叫它“灯台架”。以前我去灯台架景区总有疑问 :那主峰明明像个靴子,为什么叫灯台架?直到来了石梯才恍然大悟。

石梯虽然距舞钢市中心仅二十多公里,但由于处在平顶山和驻马店交界的大山之中,偏僻闭塞,至今尚未开发,仍然保持着原始自然生态,是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这里山岭叠翠,峰秀石奇,树大林深,水旺河清。还有许多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神乎其神的近代战事、令人敬仰的红色故事,如“南方蛮子盗神灯”“潜伏在道观里的女司令”等等。石梯余家的经历本身也是中国农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历史缩影,是一部无字的励志教科书。

如今,石梯一带多姓杂居,人口不足百人。因为远离尘嚣,他们仍然保持着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民风。那天我去拍照,一个叫杨德和的老汉主动上前招呼,帮我选拍摄位置,还指挥妻子把自家的牛赶到取景区。还有个叫刘书云的老哥,在山坡放养生态猪,也从远处过来热情地向我介绍附近的景点,还执意请我上家吃饭。那份憨厚诚恳实在不容人拒绝,见我答应,他便一把接过我的背包,笑揽我朝家走去。这是一顿真正的农家饭:玉米红薯干糊糊,煮鸡蛋、鹅蛋,洋葱拌黄瓜。我吃得快撑破了肚子!

去年,余家在石梯顶建起了农家饭庄,山坡土鸡、草滩白鹅、田园时蔬、珍菌野味、本土茶叶,都产自房前屋后和周围山林。食材天然绿色,任你选取;饭菜量大价低,着实让人惊喜。

曲径通幽处,林深人不知。朋友,来此吧,来登石梯、上石寨、下溪流、逛森林吧!在这里,既可目睹灯台架之真容,怀古追远,又可赏原始 山川风光,享受自然生态之惬意,还能听到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品鉴真正的农家风味,岂不快哉!

猜你喜欢
石梯河谷
恐龙河谷:外面的世界
石梯
恐龙河谷:鸭嘴龙迁徙记(下)
恐龙河谷:冠军的荣耀
恐龙河谷:早安,打工王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石梯—致老师
村庄的脊梁
神奇石梯会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