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庆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230601)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充分洞察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论述。这些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完整、准确地掌握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精髓、要旨,需要从理论和现实层面解释其形成背景,在纷繁的内容中阐释其丰富内涵,并站在时代的背景下探讨其价值意蕴。这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指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深远意义。下面试从三个维度分别加以阐释。
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那样,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一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背景和深刻的现实背景。可以说,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并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是其重要理论源泉。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文化根基。从思想渊源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技创新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源泉,习近平汲取并继承了这一思想。马克思虽然在自己的著作中没有直接指明自己的科技创新思想,但他在论述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科技发明与科学发现、改变生产力等方面多次论及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例如“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这表明了科学技术在改变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突出的变革作用。马克思曾指出:“犁完全不包含新的原理,而且根本不能引起工业革命。”[2]从这句话中我们也能看出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没有理论上的创新也无法引起技术上的创新。恩格斯对技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大作用非常重视,他明确指出:“社会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求,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前进。”[3]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并对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展望。他们的这些思想观点明确、脉络清晰,从而成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理论源泉。
2.中共历代领导人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其直接理论来源。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创新思想是理论源泉,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根基,那么中国历代领导人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则为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成为其直接的理论来源。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提出,“我们应该建设成为世界上一个科学、文化、技术、工业各方面更好的国家”[4]。随后他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这一号召“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5]。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胡锦涛又明确提出:“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历代中共领导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也正是建立在他们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在一脉相承中坚持并与时俱进,进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技创新的理论成果,从而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可以说是对历代领导人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思想是其文化根基。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这一思想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思想宝库之中,是在汲取中国传统创新思想的精华中生成的。习近平在讲话时多次运用典故来讲创新,比如引用商代开国君主商汤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6]250,从动态的角度阐述了要不断创新的问题;引用程颐程颢的“不日新者必日退”[6]251,强调要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在创新中发展;引用李贽的“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6]255,强调要跟随时代的变化更新观念,应势而动、随势而行。创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欠缺的,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强盛的法宝。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彰显着中国一脉相承的创新精神,散发着浓厚的传统文化魅力。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支撑,并且在理论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1.国际国内面临的形势是其产生的现实基础。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也有现实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夯实。从现实的状况来说,这一思想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情势下产生的。拿国际背景来讲,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如火如荼进行,西方发达国家站在新的起点上,凭借其科技、经济优势主导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只有紧跟世界发展的步伐,依靠科技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必须被认真对待。从国内背景上来说,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国内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依靠人口红利获得发展条件的机会正逐步丧失。要想使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这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现实选择。
2.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为其提供了实践支撑。从实践基础上来讲,十八大以来,我国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也不断跃升。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418万人,居世界第一。其中,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二”[7]。这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条改革任务,截至2018年底已完成110多条。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彰显出改革发展的强大活力。这些科技创新成就表明我国的科技创新实践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不断深化科技创新的改革实践中,习近平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科技创新思想。总的来讲,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共同构成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现实背景。
总结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本质,而且有助于为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引。通过对习近平的相关论述进行梳理,笔者认为习近平对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习近平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论断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新和发展。当今世界,谋和平、促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任务,但是如何发展,习近平指出要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转为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推动发展。“以创新为发展的动力源,在现代社会唯有以创新为恒久动力源泉,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8]创新发展的动力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将“创新”理念摆在首位,这是在对我国传统发展方式的深入思考上作出的重要现实考量。他明确指出转变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就在于科技创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从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来看,每一次人类的文明进步都与科技创新的发展密不可分,正是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方向前进。坚持创新发展动力观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习近平指出:“实施这一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9]121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牛鼻子”,这一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只有坚持这一战略,让战略明确发展路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才能让我国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提供战略支撑。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才能站稳脚跟,避免被其他国家“卡脖子”。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科技才是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在吸取了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各种教训基础上,习近平提出:“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9]121道路关乎未来,我们不能一直跟在别人的后面,不能指望依靠其他国家的技术,也不能一直做别国的技术附庸,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独有的发展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殷切期盼,强大的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让这一期盼变为现实的支撑力量。“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10]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和历史性成就检验并证明了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科技创新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道路。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科技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民的事业,因此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技创新群众路线。
首先,科技创新依靠人民。科技创新是一项广泛的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活动必须要解决实践主体的问题,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1]科技创新也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其次,科技创新为了人民。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科技创新要与人民的需要相结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升级,增加科技供给。”[12]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科技创新是人们有目的的一种活动,“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13]科技创新要满足人民的需要,迎合人民的需求,要为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服务。最后,科技创新成果与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实现共同富裕,这其中包含着共享的要求,科技创新的成果是由人民创造的,归根结底要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与人民共享。
从根本上来讲,科技创新是一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实践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科技创新的竞争背后折射的是人才的竞争。习近平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14]科技创新人才观是系统全面的思想。首先,在科技创新中发现人才。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9]419-420人才只有在被发现了以后才能重用,否则,只能被埋没。其次,在科技创新中培养人才。客观地讲,当前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相对欠缺,杰出领军人才不多,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决定科技创新最核心的因素是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15]因此,对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对推动中国科技进步、激发中国科技创新活力至关重要。为此,习近平反复强调:“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16]这样才能发挥人才的力量。最后,在科技创新中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用人,让人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潜力。为此在科技创新中必须凝聚人才,坚持科技创新改革,努力建成一支有规模的、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人才队伍。运用自己的优势平台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为我国的科教文卫事业贡献力量,让我国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习近平强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承担责任、尖锐出战,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17]以人才为支撑,坚持科技创新改革,让科技创新人才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科技创新事关产业变革和人类文明发展。科技创新要树立国际视野,要以世界为航标。习近平指出:“各国应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18]科技创新要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要有世界眼光,同时要有历史思维,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科技创新的历史大势和未来前景。“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9]科技创新是顺应历史潮流、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当然科技创新不是被动融入,不是被迫参与,更不是将自己封闭起来,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搞科技创新,而是面向全世界的主动融入、主动参与。“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20]这也充分说明了科技创新应该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在科技创新上要有国际视野,更要有宽阔的胸怀,在加强国际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实力,让世界人民共同参与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世界人民,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主张。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中国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这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相吻合,与历代领导人对科技创新的行动和政策相契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印证。始终坚持“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的理念,强调“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和重要作用,并将“创新”视为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各个方面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具体的要求,拓宽了科技创新的内涵和要素,使之更加完备、更加系统全面。这不仅体现出我们党对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也体现出科技创新理论的与时俱进。从理论上看,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在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了当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在未来的走向问题。在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科技创新更应该遵循我国发展的规律,运用自己的方法和谋略,让理论指导实践,走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在科技创新关键领域占据制高点,实现自己的百年强国梦。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的实践指南。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期,只有以科技促发展,用科技谋发展,才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只有坚持科技创新动力观,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国的部分科技创新领域与国际接轨并轨,部分领域已领先世界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这些成就不仅说明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状况,而且是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落实和实践。我国正处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划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意义作用不言自明。只有充分发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指导作用,为谋划“十四五”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才能让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行稳致远,在时代的危与机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这一思想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实践指南。
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着眼于现实,立足于时代,直面当今国际形势,放眼全球,密切关注国际科技发展动向,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习近平多次强调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历史机遇,努力早日实现强国之梦。习近平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1],让创新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创新合作。中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促进科技创新行动的实施,不仅让中国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而且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帮助。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要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22]这也说明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国际意义和世界价值。科技创新是世界各国都应该追求的价值理念,但是为什么要创新、如何创新、创新有哪些意义和价值,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对这一系列问题最好的回答。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智慧,能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和价值参考。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中国人民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实现科技强国的理论旗帜。正如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20]在现实背景下,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创新思想是时代之需,兴国之要,更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不仅为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指明了航向,更为中国下一阶段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