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锦瑞, 周梦, 黄利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发端于中国的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和发展的文化财富的结晶。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传承着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与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1]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攀升,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华武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学习者和爱好者。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与交流也更为重要与迫切。
学界对此的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武术国际传播的网站建设,王鼎指出:“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的进程已经启动,但目前武术网站的规范化、规模、专业性有待进一步优化发展。”[2]张勇认为:“官方武术网站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框架齐全但缺乏内容,多媒体和反馈使用不够,外文版本的数量很少。”[3]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武术国际传播的优势、不足与发展策略,黎在敏指出,新媒体武术国际传播在“时间、空间和成本上都展现出它的巨大魅力”,具有“无时空限制性”“传播多元化”的优势与“信息传播不可控”的不足,并提出“信息整合”和“精准传播”的应对策略[4]。杨潇指出,“互联网海量信息、传输速度快、互动性强等新特点对传统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目前武术网络传播仍存在不少问题,并提出借鉴跆拳道发展模式和加强网络宣传、武术精神宣传、武术偶像宣传的发展建议[5]。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现状与策略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网站,按照产权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体网站、官方网站和民间团体网站。新媒体环境下的武术网络传播,具有受众广、传播快等特点,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友人可以通过武术网站了解和学习中华武术。但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可匿性,个人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上传,这些上传的武术信息如图片、视频等很容易受到个人认知的影响,而其又有优劣之分,使一些学习者难以分辨。而官方武术网站如中国武术网、中国功夫网等,一直存在内容不丰富、特色不鲜明、对武术信息的收集尚未成熟、语码服务类型偏少等问题,从而影响海外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今天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由于与中华文化内涵相关联的特色鲜明的中华武术产业少之又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
其次,由于中华武术正式在国际传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传播中华武术文化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新媒体环境下中华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者也相应地存在武术理论水平不高、武理修养不够、外语水平较低等问题。虽然国家体育院校和武术协会、民间武术团队也一直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武术国际传播人才,但能够完全胜任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国际化人才少之又少。
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中华武术,扩充武术网站的相关内容。针对目前武术网站内容贫乏、缺少特色、信息陈旧、语码服务类型有待丰富、武术网站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更新观念,加大投入,抓住契机,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武术网站建设,提高网站的技术含量,打造网络武术传播的快速通道。
1. 加强中华武术全方位宣传的力度
首先,武术传播内容的全方位。中华武术中的“扶危济贫”“除暴安良”“匡扶正义”“见义勇为”“精忠报国”等民族精神与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极大的共性。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武术的网络宣传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武术本体传播,更应该加强对武术内涵的宣传,让更多爱好中华武术的海外人士发自内心地去了解中华武术、学习中华武术,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华武术爱好者。通过宣传,树立中华武术的品牌效应,不仅能展现中国的大国形象,更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除此之外,注重与多种元素相融,在传播过程中加入英雄人物、历史典故、动漫等元素,吸引广大海外人士参与中华武术的传播。其次,武术传播路径的全方位。在信息时代,电视媒体、网络等成为中华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打造适合中国大众口味、结合名人效应、具有时代特色的武术节目、武术比赛,使之成为大众了解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通过武术比赛带动武术的全面发展,提高武术传播工作者的网络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属于新兴的传播媒介,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实效性强的特点,将中华武术融入新兴的音频传播媒介,可以提升其传播效率。此外,建立中华武术国际传播通道,借助国际武联,在世界各国建立官方的武术培训中心和交流基地。依靠国际上民间武术团体的力量,积极同国外开办的武馆、武校和各拳种文化中心、拳社等民间组织进行交流,共同推进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国际民间武术组织通过开设国际武术和各拳种的健身、养生、中国文化体验培训班传播武术文化,积极举办传统武术比赛、国际武术段位考试和商业性国际武术交流,推动中华武术“走出去”。在国际层面上,通过教育部与国外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在孔子学院开设武术课堂,让中华武术进入国外高等和中等学校。在国内著名的武术专业高校开设武术专业国外留学生教育,通过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和开设有学分的武术选修和专项课程宣传武术文化。同时,充分发挥华人华侨在武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2.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武术国际传播体系
推动中华武术传播的国际化,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武术国际传播机构。一方面,发挥这些机构对武术国际传播相关工作的领导、协调与规划作用;另一方面,提升相关人员运用现代传播媒介的技术水平,借助现代媒介,加强信息交流,协调部门合作,并最终服务于中华武术国际化传播目标。
首先,制定中华武术国际化传播规则,规范中华武术的传播内容。其次,出版部门增加多语种有关中华武术的刊物,促进中华武术文化传播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影像视频、音频等,使中华武术更易让大众接受。从一般刊物的受众特点来看,专业性和趣味性往往是重中之重。对于学习中华武术的国际友人来说,学习正确的武术知识和武术技能往往是他们最看重的。最后,充分发挥国际互联网的传播作用,加快建设更为完善的武术传播网络,提高武术网站信息的更新频率,优化武术网站板块建设,让武术网站更具有趣味性和体验性,加大对相关武术新闻的正面报道,最终实现中华武术在国际层面上的全方位传播。
首先,增强武术国际传播意识不单单指政府或者相关武术从业人员,而是指在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占据全球优势的不利条件下,增强中国全体国民认识中华武术、了解中华武术、发展中华武术、传播中华武术的意识。只有本国人民对武术的了解越来越多,才能更好地助力武术走向世界。其次,不断加强对中国武术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创新。通过举办武术研讨会,吸引与邀请国内外武术界人士共同商讨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对策。同时,借鉴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传播的经验,探索出一条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之路。
任何事物的传播都离不开人的推动,中华武术也不例外。但是,专门的武术传播人才匮乏,高素质的中华武术传播人才更加不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人才迫在眉睫。只有掌握丰富的武术理论与技术知识并且具有不卑不亢传播中华武术文化意识的人才越来越多,中华武术传播的速度才会越来越快,中华武术国际化进程才会取得新的发展。因此,应提高中华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教育是中华武术传播的重要手段,而学校教育又是教育的核心渠道,提高中华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第一,在中小学设置相关武术课程,普及中华武术文化;第二,提高大学阶段中华武术理论课程的比重,鼓励开展更多创新形式的武术实践课程;第三,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武术宣传教育,借助来华留学生的力量向世界传播中华武术;第四,以孔子学院为依托,加大对中华武术的传播力度;第五,中外合作建设武术学校,设立特色专业。如此一来,更能够提升我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规范性,形成较为完整的传播体系,中华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品牌优势也会逐步彰显,进而促进中华武术文化的良性传播,实现世界对中华武术文化的高度认同。
中华武术最初在国际上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华人华侨,也正是因为当初大批中国人的移居海外,中华武术才被带到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而后来中华武术在世界的发展也多得益于华人华侨所成立或参与建设的中华武术传播民间组织。可以说,华人华侨对中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华人华侨的武术理论与技术知识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华人华侨武术团体的管理、协调与交流。当然,也要给予国外民间自发的武术组织必要的支持,从而激励华人华侨在中华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继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华武术国际化传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武术网站的巨大效能,优化新媒体环境下武术传播的路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体系,增强中华武术国际传播意识,加强中华武术传播理论研究,重视中华武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工作,重视发挥华人华侨在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提升中华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等等,以此进一步扩大中华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与传播力,让世界通过中华武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感受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与中国精神,促进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与发展。
集中华文化精髓于一身的中华武术,其国际传播对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满足越来越多的海外武术学习者的需求,也有助于中华武术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博采众长,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华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