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桑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1-12-01 00:24苏楚霞
广东蚕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蚕茧蚕桑丝绸

苏楚霞

(鹿寨县黄冕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柳州 545618)

蚕桑产业链包括桑蚕养殖、蚕茧加工、缂丝、丝织印染、蚕桑产品交易等与蚕桑资源利用相关的各个生产加工环节[1],具有产业链较长、生产加工所涉及的环节众多、产业增值潜力大等特点。近年来,广西蚕桑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早在2004年,广西就已经成为全国第一大桑蚕业生产区,多年来,广西的蚕茧产量、蚕桑产品销售量都位居全国第一,是我国重要的蚕桑产业区。但是,从现实状况来看,由于产业化建设起步比较晚,广西蚕桑产业链的发展还存在产业精深加工等方面的问题。鉴于此,加强对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问题的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 广西蚕桑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推动“东桑西移”战略性调整策略的指导下,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200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成为全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区。相关调查显示,2019年,广西蚕茧产量达37.4 万吨,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51.89%;广西全省的桑园规模达2 957.8 km2,同比增长3.9%,桑园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南宁、柳州三地成为全省蚕茧产量排名前三位的市县,可以说广西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蚕桑产业区。在有稳定的蚕茧产量保障的基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推动全省的蚕桑产业链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茧丝加工贸易不断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加大对外的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茧丝加工企业。目前,广西桂合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缫丝加工企业。此外,广西也积极推动茧丝深加工和精加工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茧丝加工技术工艺的优化创新。

(2)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积极推动蚕桑良种繁育试验基地的建设,通过良种繁育来提高蚕桑品种的质量。

(3)蚕桑产业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不断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成功培育出了“桂桑优”等多个优良桑树品牌,并且取得了蚕桑品种培育、丝织品加工等多方面的技术研发成果,构建了一套适合广西本地蚕桑种养的成熟的技术体系,有效地降低了种养成本,提高了种养效率。

(4)多元化、生态化蚕桑产品加工体系的构建,蚕桑食药用、生态用等产品的开发。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成功推动蚕桑资源综合应用产品体系的建成,如广西桑植食用菌的年产量达到了15 万吨,其产值达到10 亿元。此外,还成功研发了桑果汁、桑茶叶、桑果酒等系列桑产品,形成了蚕桑资源综合应用的多元产品生产链。

从目前来看,广西蚕桑产业链的结构框架已基本搭建,其运营也成功实现了对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协调发展,整个广西蚕桑产业链运营的总产值突破500 亿元,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产业效益获得极大提升。

2 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加工收益率低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蚕茧生产加工收益率仍然是比较低的,主要是由于当前各行业的人工成本不断增长、蚕桑种植病虫害威胁、国内外市场的茧丝价格起伏比较大,以及蚕桑种植的土地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叠加,导致蚕桑生产加工的生产效益增长比较缓慢。尤其是当前新冠疫情引起的逆全球化经贸局势以及中美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导致国内蚕桑产品出口贸易整体陷入低谷期。这也使得广西蚕茧收购价格水平波动严重,直接导致蚕农收入减少,影响到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此外,由于近年来广西的特色水果产业快速发展,如甘蔗等种植园区的面积不断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蚕桑养殖的土地资源利用压力变大,也在客观上导致蚕桑养殖成本的增加。

2.2 蚕桑资源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利用率较低

广西蚕桑产业的全产业链体系建设的起步时间比较晚,从2012年才开始正式推动多元化产业链的建设。最初,在蚕桑资源的利用方面仍然缺乏创新,大多是对单一资源的应用,缺少对多种蚕桑资源的综合性应用开发[2],其原因主要是缺少科研资金投入和专业的科研人员。目前广西蚕桑产业的产业链仍然以一直以来沿用的传统产业链为主:种桑养蚕—缂丝—织品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广西蚕桑资源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如桑枝、桑果等都可以制作成具有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加强对蚕桑资源精加工产品的技术研发,但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地区的优势蚕桑资源并没有真正地被高效利用。例如,广西河池市拥有年产30 万吨的桑枝资源,但是,由于该地的技术研发力度小,科研水平比较落后,使得对这些蚕桑资源的精深加工不足。很多广西本地的蚕桑产品加工企业在桑茶叶、桑果酒等蚕桑产品加工方面缺少对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精加工,大多都属于低端初级产品,其产品的市场价值不高,很难获得高利润的回报。尤其是对桑枝灵芝、蚕丝蛋白等具有高营养附加值的蚕桑资源,也缺乏相应的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相关的蚕桑资源生物制药产品的研发也落后,整个产业资源利用的附加产值比较低。

2.3 缺少对广西蚕桑丝绸文化的挖掘和宣传

广西蚕桑全产业链的进一步建设,不仅需要加强对其具有高附加值产品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还需要加强对本地特色蚕桑丝绸文化的挖掘和利用,通过文化传播来形成品牌价值。但是,与江浙等地相比,目前广西对蚕桑丝绸文化的挖掘速度是相对比较缓慢的。从政府到企业,将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蚕桑产品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的再生产规模扩大等市场经营方面,而在特色产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3]。首先,广西各地缺乏建设蚕桑丝绸文化展览性场馆的意识,尤其缺乏对于集合观赏价值、专业性等综合化功能为一体的广西蚕桑丝绸文化场馆的建设,没有将蚕桑丝绸文化与地方旅游业、文体娱乐业等产业结合起来,难以扩大其产业文化的传播覆盖范围。其次,广西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动地方蚕桑丝绸文化的品牌宣传方面严重不足,缺少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文化宣传,致使本省蚕桑产品的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认知度不高。

3 加强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提升蚕桑产业竞争力

提升广西优质蚕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需要持续加强对优良蚕桑品种的研发培育。尤其需要推动适应各地蚕桑产业发展特点的多元蚕茧品种的培育研发,与此同时,还要扩大推广现有的如桂蚕5号等优良蚕茧品种,加强对优良的桑树品种等其他蚕桑资源品种的培育研发,不断加强新品的选育、培育的科技研发和市场推广;其次,加大对本地蚕茧丝绸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挥本地龙头蚕桑丝绸企业的带头作用,以此为中心来加强对中小规模蚕桑丝绸企业的培养,同时加强对本地蚕农的家庭农场、蚕茧养殖机构的定向技术指导,为推动广西蚕桑企业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提供更具技术和管理优势的服务指导,提高企业、蚕农的蚕桑养殖和生产加工水平,以此来提高本地蚕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蚕农、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最后,要完善广西蚕桑生产加工产业经营模式。鼓励各市县集合企业、技术研发等各方资源,鼓励各蚕桑丝绸加工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建设蚕桑生产技术研发生产基地,构建“政府+企业+基地+蚕农”的垂直化蚕桑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利用各方的技术以及资源形成定向采购、定向加工生产、定向销售的营销模式,以此来构建广西蚕桑产业框架内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链的系统化高效运转。

3.2 推动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蚕桑产业精深加工模式的建立

要加强对广西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提高相关产品的附加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首先,要加强对蚕桑资源综合化应用新技术的研发,增加蚕桑产品研发的技术含量,例如对桑果资源的开发,可以将其加工成桑果汁、桑果醋等多种类型产品,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具有高附加值的蚕桑生物制品、保健药品和食品等产品的研发,积极推动蚕桑产品架构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其次,要建立广西蚕桑产业链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积极利用新技术手段来提高蚕桑资源的利用率,创建生态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不断挖掘桑果、桑枝等资源在各个领域的产品研发潜力,推动蚕桑产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养殖生产模式的发展。

3.3 加强对广西蚕桑丝绸文化价值的挖掘利用和传播

为了更好地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链的品牌化发展,还需要加强对本省的蚕桑丝绸文化传播和推广,积极挖掘特色蚕桑丝绸文化资源[4]。首先,加强广西蚕桑丝绸文化宣讲文化基地的建设,通过建设广西蚕桑文化展览馆等方式来进行产业文化的科普,系统地展示广西的蚕桑采摘,以及蚕桑茧丝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以此来推动广西蚕桑丝绸品牌的推广,完成面向全社会的产业文化的科普传播。其次,要推动融合蚕桑养殖生产、地方旅游、饮食文化等为一体的广西蚕桑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推动以蚕桑生产销售为中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色化蚕桑产业链的全方位发展,以此来推动中国蚕桑文化的传播。

猜你喜欢
蚕茧蚕桑丝绸
乐至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蚕茧与飞蝶
三个蚕茧
蚕桑小镇规划设计作品
简析新时期机械化蚕桑养殖技术的应用
遥望“丝绸路”
卖蚕茧
珍贵的一元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