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维模式与工作习惯明显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新的变革契机。大数据支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研究、教育内容、教学关系以及教育载体实现精准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从理念到内容、从教育模式到师生关系得以全面重塑,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明显提升。然而大数据支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依然面临盲从数据权威、数据处理困难、数据伦理失范等困惑,高校与教师需理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追求,正视大数据技术的不足,在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水平的同时,严格遵循基本的数据伦理和工作原则,从而切实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教育支撑功能,为学生成长成才创设良好教育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由高效的实施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力的保障体系、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及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的事物的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其运行突出各关系参量的协同作用。全媒体则以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融场域优势,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践、评、建”全过程,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生质性变革。在此背景下,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全媒体融场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做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创新性实践价值。
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需要遵循的原则
①政治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应当积极做好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特别是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培养“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将不同声音、行为、思想和语言相结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②价值观原则,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流意识,是树立正确理念和发表话语的基础。在新媒体环境下展现出繁荣景象。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基本任务,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辨是非,避免受到非意识形态影响。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使高校思政教育话语转变为社会价值观的传播者、信仰者以及践行者。
2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1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在教育模式的建构与优化上,高校教师应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内容与教育作用上的互补和互促,以“融合发展的意义”作为教学模式的构建抓手,提升两者的融合程度。首先是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在理论依据上应以“立德树人”“建构主义”“支架理论”为抓手;在教学目标上,应以学生创业能力、创新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及创新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思想问题为抓手,整合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目标体系。其次是教学思路。教师应将思政教育纳入双创教育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创业实践的形式融入思政教育内容,通过思政教育强化学生的创业理念、创新意识。最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流程、规律及知识。
2.2建立五个课堂五位一体有效衔接思政教育机制
第一课堂是思政课。课程思政主课堂的教育功能正常发挥。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教育课堂。通过丰富多彩、导向清晰明确的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有效发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第三是社会实践课堂。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各种主题鲜明的活动,形成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教育的目的。四是网络线上学习课堂。目前,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友学习,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课余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重视网络阵地,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主题鲜明、符合价值导向的形式丰富多样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服务,从而对学生形成全程全时良性互动、有效衔接的教育。五是家庭课堂教育。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为此,通过有效的家校互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总之,五个课堂的五位一体良性互动无缝衔接的教育模式,将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趋势。
2.3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水平
传统思政教育以“因果思维”为导向,强调依据学生的思想表现推断思政教育策略。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其思想极为复杂,所包含的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追求、道德准则等要素相互关联而又彼此独立,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一定由其他要素引起,也未必会引发其他要素发生变化,即使学生思想层面的变化存在因果关系,也并非清晰明确且一一对应。所以在大数据支撑下,高校思政教育应以“关联思维”为导向,通过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找准思政教育的立足点和着眼点。高校可通过提取和分析学生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社交平台发布的生活动态,找出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推测学生的关注焦点和思想动向。也可根据某一学生网络社交动态内容分析其生活、学习状况,比如学生在社交平台分享网络游戏或综艺网剧的频率较高,教师应重点关注该生是否存在沉迷网络娱乐活动的倾向;比如学生在社交平台频繁发表包含消极、负面情绪的内容,教师一方面要警惕学生是否存在家庭变故、人际交往障碍、陷入校园网贷等风险,另一方面要及时与学生及其亲属、同学、朋友取得联系,尽早明确学生意志消沉的原因,通过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与疏导,避免引发难以挽回的恶性后果。高校也可追踪某一时间段学生在校内的用餐次数及消费数额,大体判断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而为其提供适宜的经济援助和思想引导。所以大数据支撑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精准变革需以较高的数据处理水平为基础,重点实现数据信息与学生思想动态的精准关联,进而找准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建立以学生数据信息为依托的思政教育动态预警机制。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是长期动态过程,要求教育工作者总结经验和规律,符合学生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思政教育话语进行创新,使得话语主体和客体间实现互动,形成和谐统一的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一安,宫建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语提升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7):41-44.
[2]詹捷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73-75.
[3]耿海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9(13):77-79.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省阜阳市 2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