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兴
作业改革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深化作业改革的探索。
一是浓缩作业,夯实基础。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和学情特点,精心设计与学生学习起点相适应,体现兴趣性、巩固性、参与性、互动性、实践性、多样性等多维度的课后作业。教师以整体教学设计为基础,将传统的“一课一练”式的课后练习与单元素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规划相结合,立足本学科、兼顾跨学科,注重生活实践,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与创新。如数学作业基于单元整体设计,明确基础内容的核心知识,通过课堂小笔记、错误资源巧利用、自主梳理小问题、手工制作来实践、数学阅读拓思维等方式,为学生学习搭建起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是分层作业,彰显温度。学校特别注重分层作业的实施,让作业适合每一名学生。从数学学科的数学游戏创编、故事续写、问题小银行到语文学科的设计阅读卡、自编古诗图文配等作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提升点。
三是“跨界”作业,注重创新。学校推出跨学科融合的特色作业——项目学习与角落课程。项目学习是一種打破班级界限的学习方式,它融合了各学科特点,学生在相关领域中学习,并输出研究记录、研究报告、设计方案、实体设计等不同形式的作业。角落课程是学生在高度自主、合作创新下的跨领域、跨学科作业形式。学生在自主研发、自主组队、自主沟通协作中,发挥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四是分享作业,激活思维。在评价方面,各学科教师加强组内教研和组间教研,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特点,采用集中批阅、面批、小组分享评价等方式进行。用个人成长档案的形式让学生看到自己每一次的成长,用成长“印记”激励学生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