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体现了当下人们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知发展。北京老城由四重城和中轴线组成,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深入挖掘老城人文价值和中轴线文化内涵,做好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讲好老城与中轴线的故事,是北京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北京老城; 中轴线; 整体保护; 活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 D616; K9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1-0077-03
通过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特别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尤其是通过北京中轴线申遗,人们对北京老城的历史文化价值认知越来越深入。人文北京是北京发展的优势所在,要挖掘和传承北京老城保护的人文价值,发挥中轴线在保护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讲好中轴线申遗与老城保护故事。
对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的认知推进
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民族现代化的根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是检验一个民族进步的尺度。北京老城汇集了中华优秀的传统建筑,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过去,在文物保护中人们只关注有突出价值的古代建筑,对老城整体文化价值认知不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批复中明确提出:加强老城空间格局保护,保护好两轴与四重城廓、棋盘路网与六海八水的空间格局,彰显独一无二的壮美空间秩序。1对北京老城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就是珍重。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把老城作为北京发展的优势所在,将老城整体保护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
提升对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意识。北京老城是一个整体,过去人们往往只关注老城内的故宫、天坛和一些有突出价值的古代建筑,而忽略了老城整体保护价值。由此,北京老城四重城廓不断流失,河湖水系减少,街巷胡同变样,一些有价值的四合院也被拆除,一些古代建筑虽然得到抢救性修缮,但修缮后显得孤零、冷清。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尤其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公布后,明确提出要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實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社会生活的延续性、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体现了对老城整体保护的认知和工作思路。北京老城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中之重。北京是古都,古都风貌决定了老城周边的新建筑高度、体量要控制,要与老城内传统建筑相互协调。
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城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老城主体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组成。围绕北京老城的还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以及“五行”“五镇”“五顶”,这些也是老城整体保护的文化内容,需要加以关注;老城门外关厢与老城关系最密切,尤其是东直门外关厢、朝阳门外关厢、西直门外关厢、德胜门外关厢不仅与老城联系紧密,也是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老城中轴线、胡同、四合院是老城历史文化精华所在,要严格按照四合院不能再拆了、街巷胡同不能再扩了,传统建筑不能再长高的要求,妥善保护好。
加强老城水脉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是对老城整体保护新的要求。“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城”是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的要求。1“六海”水域是北京老城重要水脉和城市景观,与中轴线一左一右,位居中央,是老城整体保护的中枢。“八水”是环绕北京老城的重要水系,其中内城南护城河是水穿京城重要景观和生态廊道。同时,北京老城内一些古代桥梁遗址及名称、胡同名称和传统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给以重点保护。
中轴线申遗是老城保护与活化传承的抓手
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工作中,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具有重要意义:中轴线是北京老城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区域;通过中轴线申遗可以进一步普及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提升北京老城整体保护水准。
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北京中轴线南端点在永定门,北端点在钟楼,全长7.8公里,坐落在老城正中。北京老城的规划设计、礼仪秩序,建筑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景观乃至空间分配都是以中轴线为依据的。通过北京中轴线申遗,可以提升人们对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意识、文化价值的认知。例如,永定门的复建,天坛、先农坛古建腾退和修缮,正阳门城楼、箭楼修缮,天安门复建,端门、午门、太和门修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修缮,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修缮,神武门修缮,景山五亭及绮望楼修缮,寿皇殿文物清退和修缮,地安门雁翅楼复建,玉河疏通与万宁桥修缮,钟鼓楼修缮,使北京中轴线得到整体保护。目前,对天桥遗址测量、正阳桥考古调查、地安门遗址勘测都在积极推进中。通过中轴线申遗,与中轴线关系密切的道路、河流、桥梁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八水绕京城”中明确提出内城南护城河以及河上的正阳桥,对正阳桥考古调查被提到日程上。
加大中轴线区域的文物保护力度。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北京老城范围内进行了文物清退、抢救性文物修缮,特别是对中轴线区域,加大了文物腾退力度和文物修缮资金投入。从永定门到钟楼,中轴线上所有的古代和近现代建筑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缮或复建,同时还加强了对文物周边环境的整治,使北京中轴线上的文物,尤其是主要遗产点上的古代建筑物、近现代建筑得到整体性保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古代建筑,在复建或修缮中强调“原址、原样、原材料、原工艺”的国际标准,对北京老城保护,特别是古代建筑修复有了直接影响与借鉴。永定门在复建中坚持了“原址、原样、原材料、原工艺”要求,特别在城楼修复过程中,将能收集到的明清老城砖集中使用,使永定门更加富有古都风韵。
深化对中轴线文化内涵的认知。人们不仅看到中轴线上的物质文化遗产,还能领略到中轴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从南向北中轴线上有永定门、御道、天坛、先农坛、正阳门(箭楼、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旗、天安门、太庙、社稷坛、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钟楼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建筑;同时,中轴线还展现了守正创新、中正和谐、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以及八臂哪吒城、太阳子午线、中和韶乐、牛郎与织女、望君出与望君归、故宫的角楼、铸钟娘娘的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人们收集、整理与传承。
活化传承讲好老城整体保护的北京故事
实现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要将中轴线申遗工作做好,讲好申遗与老城保护故事,为保护和传承打下坚实根基,形成浓厚氛围。
梳理好中轴线整体文化遗产。明确对老城保护内容有中轴线,“凸”字形城廓,明清皇城,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传统胡同、四合院和传统地名、历史文化街区、古树名木和大树,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城市平缓开阔的空间、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景观、坛庙等其他相关遗产。在明确中轴线核心区范围、保护区范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讲好北京中轴线故事,不仅要讲好每一处物质的文化遺产点,还要讲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讲好中轴线起伏与变化、礼制与秩序、韵律与节奏、思想与文化。每座古老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史诗,中轴线就是北京城市的史诗。
关注老城地标或景观建筑。要聘请文化学者和市民专家、志愿者宣传好老城区内左右对称或呼应的地标以及城市景观,例如,东单牌楼与西单牌楼、东四牌楼与西四牌楼、东庙(隆福寺)与西庙(护国寺)、文庙(孔庙)与武庙(关岳庙)等,这些都是整体保护老城城市肌理重要节点,要在整体保护认知的基础上做好古代建筑复建和文化发掘。
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内涵。北京老城整体保护还包括与老城有着密切联系的老城门外关厢地区。在这些密切联系的文化遗存中,古道和传统街区的保护和历史文化挖掘十分重要。老城的东直门、朝阳门、广渠门、东便门与大运河文化带有着密切联系;安定门、德胜门与长城文化带有着密切联系;广安门、西便门、阜成门、西直门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有着密切联系。讲好老城与三个文化带故事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
做好文化梳理与宣传工作。在文化梳理方面,不仅历史、考古、古建、文博学科学者要参与,还要组织哲学、文学、艺术、城市、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参与;在宣传工作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融媒体作用,网信部门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传播正能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云上北京老城”“云上北京中轴线”的展示。
让市民知晓与参加。其中,“一老一小”应引起重视。“老”指北京老住户、老居民,让他们讲述北京老城的变化,做好口述史资料收集;“小”指北京地区大、中、小学学生的参与、认知更为重要,可以通过市教委有计划地在大、中、小学开展这方面的科普和教育活动。让市民广泛参与,还可以通过北京志愿者联合会招募社会各阶层、各种职业志愿者讲述北京老城的故事,讲述中轴线的历史与文化。
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过去北京“一日游”去长城,现在可以转入一日游老城、一日游北京中轴线。这就要求我们的导游加强老城与中轴线文化的学习,真正做到“以文兴旅、以旅彰文”,向世界讲好北京故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批复[N].北京日报,2020-08-28.
[2]贾亮.让“丹韵银律”成为北京色彩印象[N].北京晚报,2020-08-14.
[3]秦红岭.基于景观传记方法的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N].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4).
(作者简介:李建平,北京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 /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