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色彩简史》简评

2021-11-30 03:07周晓
新阅读 2021年11期
关键词:简史艺术史色彩

周晓

色彩的历史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而发展。大约在400万年前,大自然中的某些矿物及动植物原料就为原始人类用色彩表达思想和情感提供了可能;距今约1.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以赭石(磁铁矿粉末)画圆圈或涂抹石珠、兽牙与贝壳。社会发展到今天,色彩科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近现代色彩理論的研究、色彩体系的建立等。然而,艺术史中的色彩史研究,特别是中国色彩史研究却是寥若晨星,正如著名学者李立新教授在《中国色彩简史》序言中所言,“传统艺术研究中的色彩艺术或称‘冷命题……而最具表现力的色彩,却被覆盖、冷落,甚至在艺术史中被抹去,剩下的只是无彩的记忆”,而有关中国色彩史研究的著作更是寥寥可数。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郭廉夫先生出于对“冷命题”——色彩的痴迷,连续出版了三部专著,《美妙的色彩世界》(1981)、《色彩与服装》(1989)、《色彩美学》(1992),为《中国色彩简史》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艺术史研究已进入新时期,但“冷命题”依旧“冷”。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由郭廉夫、郭渊所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的《中国色彩简史》,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在专业史和认识论上可资借鉴的新视角。两位作者“拨开尘封的灰尘,从历史的堆积中再次拾起,继续深化这一命题,他们以历史的手法贯通色彩的艺术片段,在色彩史与艺术史之间勾连起一个系列。从色彩的感性到美学再到色彩发展史,决定了色彩研究走向整体论的必然,而学术性仍是以实践经验为支撑”。在作者看来,色彩的发展除了有时间的脉络,还有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研究着眼点,那就是:色彩的材料、色彩的伦理规范、绘画史中的色彩、工艺设计史中的色彩以及色彩的“技”与“艺”。书中用大量的笔墨对色彩材料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以天然石料和植物染草为主的色彩材料。材质研究是色彩研究的基础,由此方可进入色彩艺术世界探寻;作者从伦理规范到纯艺术的表达对历代中国色彩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政治、宗教、生活、生老病死等一系列重要事务,找到了中国色彩从强调伦理到观照纯艺术的演进规律;中国的绘画史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与文人画相关。汉唐时代,中国绘画对色彩非常重视,绚丽的色彩是这一时期绘画重要的特征。然而,进入宋元时代,由于文人的参与导致了绘画“失色”,直到明清,色彩再度被丰富地运用;工艺与设计是中国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一种门类,因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和功能应用,色彩从未在其中消退,而是不断加强,正是绵延不断的工艺设计展示了色彩在艺术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对“技”“艺”的研究,是最微观的色彩研究角度,若要把握色彩历史的真实,就要超越诸多主观的历史,从具体的技术论证历史,才能呈现出文化上的多元和特征。

书中涉及的众多个案,可以让人感受到从史前岩画、彩陶、髹漆、壁画、山水、花鸟、建筑、工艺到周易及诸子言论《文心雕龙》等种种面向,看到一种从实践层面到哲学层面贯穿色彩艺术迹象的探讨。该书对色彩的历史脉络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将色彩作为艺术系统的文化整体,在文献史料与图像的支撑下,展现了中国色彩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

正如该书序言中所讲,对于本书作者来说这是背负着历史的探寻,是失落后的追赶。在他们的中国色彩历史的表述中,色彩并不是唯一的,还有文化的演进;文化承载着艺术的理想,这是基于现实的中国艺术才具有的认识,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和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19日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市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无疑,《中国色彩简史》为艺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料,特别是为艺术史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在专业史上和认识论上的不同视角,对中国艺术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简史艺术史色彩
《宋朝简史》等
明朝简史
元朝简史
北宋简史
误读的“艺术史”
艺术史上最贵的武器
神奇的色彩(上)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镣铐下的舞蹈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