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晶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2021-11-30 02:48王海燕谢秋霞李晶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慢性胃炎数据挖掘

王海燕 谢秋霞 李晶

摘要:目的 总结李晶教授辨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9-2021年李晶教授于门診治疗慢性胃炎的患者161例,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常用药物组合,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频次较高的20类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61张中药处方,慢性胃炎患者常出现胃痛、胀满、嗳气、反酸等症。中医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脾胃亏虚等。常用治法为升降、消补、润燥、清化等八法。常用的方剂为自拟方——调胃I、II、III号方等。常用的药物为白芍、陈皮、白术、半夏、黄连、山药、甘草、枳壳、乌梅、厚朴,干姜、柿蒂、刀豆壳等,常用中药类别为理气药、补虚药和化痰药,最常用的中药组合为白芍-陈皮,关联规则中提升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白芍-陈皮-白术。对20味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5组聚类组,分别为柿蒂、刀豆壳、山药、三七、白及(Ⅰ类),厚朴、鸡内金、干姜、柴胡、半夏、陈皮、黄连、白芍(Ⅱ类),甘草、太子参、白术、乌梅(Ⅲ类),枳壳、蒲公英(Ⅳ类),茯苓(Ⅴ类)。结论 李晶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痰湿内蕴,肝郁气滞为标,临床治疗当以气阴双补,行气化湿为主。

关键词:李晶;数据挖掘;慢性胃炎;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1-0024-05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如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1]。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无症状、Hp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须特殊治疗;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2]。

李晶教授是全国师承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临床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症,尤其在治疗肠胃病方面形成了独到的临床思维,疗效显著。本研究以李晶教授门诊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为研究内容,建立相关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总结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并结合李晶教授的临证思维,为进一步传承经验提供参考,也可为相关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9—2021年李晶教授在深圳宝安中医院名中医馆门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61例,患者病历中有复诊记录时,取其首诊中药处方,共收集中药处方161张。

1.2 筛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慢性胃炎诊断标准主要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2]。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可将慢性胃炎分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3]。

1.2.2 纳入标准 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病历信息完整。至少包含临床症状、中医证型和治法、用药等内容;年龄16~75岁,不限性别。

1.2.3 排除标准 不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者;合并心、肝、脑和肾等器官严重疾病及精神疾病者。

1.3 中药名称规范、功效归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对处方中出现药物的药名及功效分类进行规范化处理。例如,“八月扎” 统一为“预知子”;“北柴胡” 改为“柴胡” 等。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三五” 规划教材《中药学》的标准,对有关药物功效进行归类。

1.4 统计学方法 对 161 张慢性胃炎患者处方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并按照基本信息、症状、证候诊断和中药单药等项目录入 Excel软件中形成数据库。录入后由2名人员负责审核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等。对使用Excel软件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症状+证候+治法+药物频次、频率等统计。将数据库中的资料导入IBM.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进行网络链接关系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频次较高的前20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按数据中相似度的差异将中药进行分类,总结李晶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多个药物的配伍规律。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 共纳入慢性胃炎患者161例。病案中出现频次从高到低的临床症状依次为:胃痛(58,36.0%)、胀满(68,42.2%)、反酸(14,8.7%)、呃逆(13,8.0%)等。

2.2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161例患者出现频次由高到低的中医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证(88次,54.7%)、气阴两虚证(28次、17.4%)、脾胃虚弱(20次、12.4%)、肝郁气滞(12次、7.5%)等。

2.3 常用中医治法 161例患者涉及治法为疏肝行气,升降并调;健脾益气,气阴双补;湿热宜清,护膜活血等。

2.4 使用中药

2.4.1 药物四气五味 161例患者中,使用药物出现总频数为3923次,包含药物137味,其中温热药物(1600次,40.8%),寒凉药物(1346次,34.3%),性平者(977,24.9%);药物五味出现频次、频率分别为:辛(1520次,38.7%)、苦(2293次,58.5%)、甘(1734次,44.2%)、酸(489次,12.5%)、咸(112次,2.9%)。

2.4.2 常用中药的频次和频率 本研究收集的161张李晶教授治疗慢性胃炎门诊处方共涉及 137味中药,使用总频次达3923次。使用频次排序居前20味的药物(频率均>47.8%)包括白芍、陈皮、白术、半夏、黄连等,见表1。

2.4.3 全部药物的复杂网络分析 使用IBM.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进行網络链接关系分析,链接强度的区间范围控制在80~145之间,得出网状图,线条越粗则关联越强,可见白芍与陈皮、白芍与白术、白术与陈皮关联最强,见图1。

2.4.4 多味药组的关联规则分析最低条件支持度10,最小规则置信度80,最大前列数2,得出关联列表见可视化矩阵表。按照规则支持百分比排序,选取前10组,见表2。

2.4.5 20味高频中药的聚类分析 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频次较高的20类中药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树状图 2 可以观察到:当类间距离为20时,可将上述20味中药分为5大类,对20味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5组聚类组,分别为柿蒂、刀豆壳、山药、三七、白及(Ⅰ类),厚朴、鸡内金、干姜、柴胡、半夏、陈皮、黄连、白芍(Ⅱ类),甘草、太子参、白术、乌梅(Ⅲ类),枳壳、蒲公英(Ⅳ类),茯苓(Ⅴ类)。从聚类分析的药物功效分类来说,Ⅰ类药物主要是理气药与止血药;Ⅱ类药分布较为广泛,分别是化湿药、消食药、温里药、解表药、化痰药、理气药、清热药、补血药;Ⅲ类药主要是补气药,Ⅳ类药主要是理气药和清热药,Ⅴ类主要是利水渗湿药。

3 讨论

慢性胃炎中医病名诊断以症状诊断为主。以胃痛为主症者,诊为“胃脘痛”;以胃脘部胀满为主症者,诊为“痞满”。若胃痛或胃脘部胀满症状不明显者,可根据主要症状诊断为“反酸”“嘈杂”等病。本研究联合应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算法、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对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中药处方进行了系统分析,深入挖掘李晶教授辩证和用药中的显性和隐性规律。

3.1 初期标实为主,后期脾胃多虚,夹杂实邪,以气郁、痰阻、血瘀最为多见 李晶教授认为该病病位本在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从病变性质看,疾病初期标实为主,湿热内蕴,气滞阻络,胃失和降,中焦升降失调;后期脾胃多虚,而在本虚的基础上又常遭受实邪的攻击,其中以气郁、痰阻、血瘀最为多见,这是由于脾胃虚后气机失调造成的。临证在补虚的基础上应当兼顾实邪,佐以疏肝理气,清化湿热,活血化瘀[4]。教授认为根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及特点,归纳其中主要者,当以升、降、润、燥、消、补、清、化八法为主,多混合搭配应用,最终达到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的脾胃合和状态[5],患者病症得到缓解。

在用药上也有体现,根据对教授161例患者使用的137味、总频数3923次中药四气五味的统计情况,其中温热药物相比寒凉药物所占比例略大,但总体上看为寒温并用,辛、苦、甘味药物使用频率较高,辛可行气,苦可泄热、甘可缓急补中,结合药物使用情况,其治疗主要以调和中焦升降,补益气阴为主。

3.2 根据不同证型特点,灵活应用古方 其次,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白芍、陈皮、白术、半夏、黄连、山药、甘草、枳壳、乌梅、厚朴、干姜、柿蒂、刀豆壳、太子参、茯苓、柴胡、蒲公英、鸡内金、三七、白及,参考表一。高频药物组成高度对应了教授自拟的胃炎方Ⅰ、Ⅱ、Ⅲ;教授自拟胃炎Ⅰ号方组成为:黄芪、山药、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甘草、生姜。该方的应用情况在高频药物中有明显体现,将高频药物与该经验方互参,可以发现,其组成主要是由六君子汤及半夏泻心汤加减拆方而成,教授认为,在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节,虚实夹杂多见,而六君子汤等经典方,需结合现代疾病特点,取长补短,故古方新用,将六君子汤及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而成胃炎Ⅰ号方,主要针对胃炎久病,有纳差,痞满不适,乏力,舌淡等脾气亏虚,气机失调的表现的患者,方中以太子参为君药,取其补养脾胃气阴之功,配合山药、白术补气健脾,在慢性胃炎伴糜烂的患者中,教授擅用山药以修复胃黏膜损伤,佐以茯苓健脾渗湿,陈皮、半夏燥湿化痰、配合高频药物中之干姜、黄连,辛开苦降,调畅中焦枢机,全方体现了八法中的升、降、补、化等治法,同时体现了教授针对该类型慢性胃炎的治疗思想,即胃气以降为顺、脾气以升为贵,脾胃为中焦枢机,故治疗是当在补虚的基础上,以半夏泻心汤调和阴阳,调畅中焦枢机。关于调胃Ⅱ号方,教授主要用于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该方组成为:柴胡、枳壳、白芍、甘草、苏梗、佛手、郁金、鸡内金。该方由四逆散打底,酌加佛手、郁金等行气药,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在一项关于芍药甘草汤的研究中表明[6],芍药及甘草有明显抑制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甘草为方剂中的抑制成分,芍药可加强其对胃排空的抑制作用;而四逆散组成药物中,柴胡枳实合煎及分煎合用,均有明显增强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对于慢性胃炎气滞阻络,李教授常用调胃Ⅱ号方以疏肝行气,缓急止痛,用于缓解胃脘胀痛。针对部分患者出现胃中灼痛、口干、舌红苔薄少或无苔,舌面多有裂纹,脉弦细等胃阴亏虚的患者,李老师自拟调胃Ⅲ号方:麦冬、石斛、沙参、白芍、山药、生地、乌梅、甘草。基于慢性胃炎脾胃亏虚为本的病机认识,李教授常用六君子汤补益脾气,其中人参易为太子参,配合调胃Ⅲ号方中麦冬、石斛、沙参等药物,达到气阴双补的功效。

3.3 常用对药分析 通过进一步的关联规则算法,对药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挖掘其中核心用药的显性规律。药物网络连接关系,参考图1,其中白芍与陈皮的连接强度达到145;结合表2,按照规则支持百分比排序排前的白芍-陈皮组合,其支持度为92.5%,置信度为97.3%。即意味着,白芍、陈皮在处方中同时出现的频率为92.5%,而当应用白芍时,应用陈皮的概论为97.3%。白芍,其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白芍总苷具有止痛、抗炎、保肝的功效以及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7]。陈皮气香,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能。李教授擅用白芍与陈皮配合使用,一收一散,疏肝行气止痛,用于缓解慢性胃炎中所出现的气滞胃痛。

本研究对频次较高的20类中药进行聚类分析,从5个核心用药组合中可见一些常见的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组合,例如柿蒂、刀豆壳降气止呃,用于有呃逆、嗳气等胃气上逆表现的情况;半夏、陈皮、黄连清热燥湿,辛开苦降;甘草、太子参、白术气阴双补;山药、三七、白及活血止痛,用以修复胃黏膜溃疡面;关于三七、白及的配合应用,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推荐,慢性胃炎伴胃黏膜充血、糜烂时,在辨证的基础上,可加用中药三七粉、白及粉、珍珠粉治疗[1]。

4 小结

综合教授调胃自拟方及高频药物的使用情况,以药测证,李教授认为脾气亏虚,夹湿夹热,胃气壅滞为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临床辨证常见脾虚、肝郁、湿滞、血瘀等多种证素错杂,治疗当以升降、消补、润燥、清化等八法辩证施治,具体用药以自拟调胃I、II、III号方加减治疗。结合药物网络连接关系及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从白芍-陈皮、柿蒂-刀豆壳等药物组合的应用情况中,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习惯可见一斑。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统计的方法呈现出高频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药物间的配伍关系。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常用药物组合及对20类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观察核心用药组合。相对客观的总结出李晶教授治疗慢性胃炎时,在辨证、治法、选方、用药、随证加减等方面治疗思路与用药规律,通过建立名老中医传承系统,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专家的临证经验进行挖掘、可以总结出许多宝贵的名老中医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声生,唐旭东,黄穗平,等.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3060-3064.

[2]房静远,杜奕奇,刘文忠,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7,22(11):670-687.

[3]Tytgat GN.The Sydney system:endoscopic division. Endoscopic appearances in gastritis/duodenitis[J].JGastroenterol Hepatol,1991,6 (3):223-234.

[4]孙丽珍,洪建勋,崔长虹,等.李晶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2):161-163.

[5]李晶,赵莉娟,崔长虹,等.老年脾胃病诊治心得[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2):1064-1065.

[6]李岩,陈苏寧,李宇权,等.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对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影响的拆方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96(1):18-21.

[7]张利.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25-26.

(收稿日期:2021-08-30)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慢性胃炎数据挖掘
增液汤和寿胎丸加减治疗羊水过少临床经验分析
数据挖掘综述
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异常数据挖掘算法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基于R的医学大数据挖掘系统研究
瑶医权提汤治疗肝癌的研究
一本面向中高级读者的数据挖掘好书
何嘉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
疏通化瘀法治疗慢性胃窦炎7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