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渗透策略

2021-11-30 00:42吴镇昌
师道·教研 2021年11期
关键词:班会课道德教育德育

吴镇昌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成绩的好坏、素质的优劣、道德水平的高低等诸多内容共同组成了评价学生的综合体系。其中,素质和道德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人格特点。也正因此,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时间最长的成年人,在完成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肩负着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日常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地位比较突出。而在校园生活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与普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角色相似,肩负着管理班级、辅导功课、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等多方面工作任务,是小学生接触频率最高的老师,同时也是德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主体。

1.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集体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小学班级管理亦是如此。一方面,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使学生和教师的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于培养学生的守则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班级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成长成熟的速度很快,因此,每学期开始时,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尽可能保证制度与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2.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阶段,“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叛逆心理,传统强制的管理方法很容易造成负面效果。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掌握好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扮演好倾听者、开解者和引导者的多重身份。从倾听者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面对较为信任的对象时,会主动将自身的疑惑、遇到的困难等向对象进行倾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倾诉,了解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分析原因。从开解者的角度来看,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在学生遇到现实困难时,应该及时进行开导,避免滋生心理问题。从引导者的角度来看,作为学生的“长辈”,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和具体行为,按照既定的班级制度,做好评价。

二、在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除了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道德教育外,班主任也应该充分利用各类活动,为其良好行为、思想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1.班级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阶段,班级活动主要指由教师规划、组织,学生参与的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丰富有趣的活動相比于枯燥乏味的教学来说,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这种特质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利用好班会课,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强化班会课的德育作用。无论是学科教学课,还是相对轻松的班会课,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更多的发挥的是引导、组织的作用。在班会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确定主题的方式,利用“感恩”“分享”等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主题,让同学们开展自由讨论、分享心得等活动,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在不同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中,让学生商量如何布置教室,自主准备节目。班主任作适当指导,让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作用。

2.校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长抱持着“赢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为学生安排了很多课外的学习和活动。因此,班主任除了要注重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德育工作外,也要将教育的作用引申到校外,使其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方面。如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班级同学进行春游,或是参观动物园等。在参观、游玩的活动中,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多了,就会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班级凝聚力就能够得到增强。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班会课道德教育德育
“花样”班会课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