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精髓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在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生态与时变革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原生家教氛围、个性特征更具明顯的差异,学习品质也参差不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致力于关注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在思想、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特征和成因。在社会氛围的辐射、家庭教育的缺失、科技产品的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欠佳,创新意识薄弱。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教育要培养具备德才兼备、主动创新的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这无疑是落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肩上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挖掘学生的特长,发展优秀生,优化学困生,有的放矢地实施因材施教?
一、提升自身素质,悟透因材施教理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决定了他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学习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新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找到恰当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古今中外的教育先贤,以其敏锐的教育视觉和犀利的教育感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上至古代大教育家孔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的禀赋”、陶行知先生的“培养和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的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叶圣陶先生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等,都对我们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具有划时代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二、结合教学实践,实施因材施教策略
学生的学习差异各不相同。不同学科、不同角色的教师要找准自己关于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切入点,积极实践因材施教、培优辅差的有效策略。
1.课堂教学要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凭借个人的学习经验发挥想象,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譬如在数学练习课中,教师要尝试根据各个教学课时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知的反应状况,正确处理好练习课中的各种矛盾关系,通过点——线——面的练习使知识形成网络;要设计形式新颖、讲求实效的课堂练习,做到精选、多变、巧练。我们可以尝试将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为选做题(提高题),第三层为思考题(拓展题),同时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相应的练习进行尝试,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选择相对高一层的练习来挑战自己的数学能力,然后相机指导学困生完成基础题、检查中层生对提高题的完成情况、指导优秀生攻克拓展题,并抓住契机表扬每个层次的胜利挑战者……这样的课堂既有个性学习,又有激励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具有积极的作用。正如心理学家研究的“成功强化效应”所揭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便会增强自信心,这又会促使他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
2.家庭作业要分层布置
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摸清班级学生的智力、情感差异以及家教状况,分层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及家长面对“力所能及”的课外作业任务,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例如,针对一名优秀生且家长属于知识型的,可以布置精炼的提高题加上课外亲子共读任务;而对于一名中层生且家长属于忙于工作类型的,可以布置一课一辅中的“必做题”加上一点课外拓展任务;面对班级中的下层生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且家长是忙于工作的,我们尽量布置基础性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训练好基础知识。这样,学生对家庭作业就愿意做、乐于做、做得好,让好的作业态度演化为良好的学习开端。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