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昕 辛治洋
摘 要 作业面批是指教师与学生针对作业面对面进行交流的一种教学活动,涉人的世界必定会存在伦理的因应和争议。小学阶段的教育伦理更因为小学生初蒙特性而价值特殊。要使作为一个伦理实体的学生得到健康完整的发展,作业面批就应在各个方面彰显伦理关怀。然而,仔细审视教育场域中的作业面批,的确存在以知识为导向、呈现较为形式化、语言缺乏感情的“去伦理化”性征。为了确保其伦理向度,作业面批应该做到努力成就学生完整的世界,引领学生从“在场”到“入场”,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获得伦理本性的回归。
关键词 小学生 作业面批 伦理维度
教育工作是一项道德伦理事业,只有严格地遵循伦理本性才能推动个体道德伦理的形成。作业与知识、教学紧密相关,但人们往往会忽略它最本质、最应然的相关性在于学生,因为只有当作业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时它的存在才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1]。作业面批是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作业批改方式,正因为涉及到教师和学生,所以必然牵扯到伦理问题。本文以作业面批为切入点,发现教师对面批目的所隐藏的内在伦理尚不明晰,对面批形式的伦理敏感性有所欠缺,对面批语言的自觉意识稍显不足,由于小学生处在伦理发蒙、德性初诞的时段,一旦出现伦理的失落,极有可能会引发道德失范问题,对小学生身心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教师须正视学生作业面批中伦理失落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伦理关怀,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最终获得伦理本性的回归。
一、作业面批的价值基础
作业面批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微观片段,它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内在世界体认密切关联。作业面批的伦理属性不是指面批天然就具有伦理道德的正当性,或者说作业面批天然就是道德的,而是说作业面批承担着特定的伦理道德义务,而且必须对面批提出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作业面批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1.作业面批目的的伦理意蕴
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还需要进行“时习”和“温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依赖学生的亲身体验。小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知识在学生内在世界中进一步整合与提炼的过程[2]。但人们常常误把知识整合当作目的,殊不知,知识的整合在本体上就是为了个体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作业面批在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绝不应该有任何其他目的凌驾于这一目的之上[3]。王正平教授提到教师应具备教师良心,即从他律的外在规范转化为自律的内在法则的一种评价和调节教育实践活动的道德心理机制[4]。这就告诫教师在设计面批时应该纳入伦理因素,应该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知识出发来进行规划,要深入地认识和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时刻反思面批的目的是否合适,是否是出于良心。总而言之,作业面批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小学生真实且完全的生命发展[4]。
2.作业面批形式的伦理旨趣
作业面批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内容和形式。既然目的遵循伦理意义上的“立人价值”,那么形式与内容的呈现也需要考虑伦理因素。纳入伦理考量的作业面批,教师首先是努力做到尽可能地充分了解学生,照顾到他们的思维习惯和直接体验,并使得面批对学生的主动建构和合作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才將注意力放在学生知识的习得与运用、技能的把握与规范上。因为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才是真正对学生发展负责的、照料到学生精神世界的伦理性面批。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伦理性作业面批使得传统的被评价者变成参与者,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进行自我纠错,同时也为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再学习、再认知提供了可能[5]。
3.作业面批语言的伦理向度
作业面批的内容与形式设计最终需要落实在教师的面批讲解和反馈上,这离不开师生双方语言的输出。通过作业来影响学生德性与智力发展,要求教师在进行面批反馈时必须坚持伦理取向,必须坚持发展性价值理念和态度,多使用真诚的鼓励性话语,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发展;尽量不设标准答案,尊重小学生的奇思异想,保护他们的独特个性。
二、作业面批的伦理失落
“去伦理化”的作业面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化”的作业面批目的
面批功能化是指把面批作为一种工具,淡化对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关注。研究发现,作业面批的原初动因是减少错误率,提高分数,教师将注意力放到学生知识世界的建构、巩固与提升上;他们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自动屏蔽了小学生本真的兴趣和纯粹的精神家园[1]。这种目的规制下的作业面批是对小学生生命完整与终身发展不负责任的,是一种“去伦理化”的作业面批。由于教师无法接触学生内心,因此面批也不能切实促进学生发展。
2.“形式化”的作业面批呈现
批阅作业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阅,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学生也永远处于被评价的地位,不能发挥主体性。近些年来,作业面批逐渐得到了运用。在集体讲评中,由于教师控制讲授的内容、时间和方式等,与让学生立刻了解作业情况之间存在时间差;而作业面批将时间差缩至最短,使学生在保留清晰印象的同时得到正确知识的强化。作业面批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之处,引导其进行改正。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对作业面批持支持态度。
但通过调查发现,作业面批的主导方在教师,是教师选择某位学生进行面批,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有学者在探讨面批策略时提到要注意面批时机的选择,但在真正实行过程中却很少关注到时机。
3.“无感情”的面批语言输出
面批过程中的教师语言输出多以知识的客观性判断为主,较少有充满感情的鼓励性和建议性言语,有时甚至会出现不良情绪的影子。这种作业面批实际上是一种伦理意识缺失的“非伦理行为”。
由于小学生模仿学习的天性和教师重要他人的角色定位,教师作为儿童的道德榜样,其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并成为他们无意中的模仿对象[6]。作业面批过程中呈现出的教师伦理意识、伦理思维和伦理行为方面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对作业的恐惧和对学习的误解。因此,对作业面批进行伦理性维度上的审查是有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为作业寻找到一个本体性的存在理由和价值空间。
三、作业面批的伦理回归
学生学业的长进涉及的是学习领域的学习事务问题,是“会与不会”“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细致的错误缘由的探究和耐心的讲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当然,单纯地依靠作业面批不可能造就一个完整的“伦理人”。在教学实践中应尽量关注伦理关怀,我们可以做如下尝试。
1.努力成就学生完整的世界
基于伦理性的作业面批在制定目的时应关注到学生真实而完全的发展,避免陷入偏狭境地。基于这一伦理初衷,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作业面批并非单纯地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更要始终铭记面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第二,作业面批既要有效地照顾到小学生对已知世界的认识与理解,还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开启丰富的未知世界;第三,在对学生完整的世界进行积极创造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总之,在作业面批实践中,教师要具有教育良心,要警惕作业割裂小学生的完整性,明确作业的本真使命是成就小学生完整的世界。
2.引领学生从“在场”到“入场”
学生从学习新知识到理解再到运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作业在某方面是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去,是检验知识接受程度的一种方式,是教学过程中承教启学的重要环节。把教学过程理解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过程而非教师的单方面活动,这是人们认识上的一种飞跃。
作业面批是师生双方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师生均“在场”。审视作业面批的现场可以发现,师生双方仅以“在场”的方式呈现,但更多的是教师单向的行动,话语权和主动权大都掌握在教师手中,这种情况很难使得学生真正“入场”。教师不能逼迫学生直面他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确保教育中至少有机会使学生遇见和邂逅他者、差异。教师通过面批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多元化、有差异的世界,尽量克制自己的说教欲望,鼓励学生去行动,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和他们自己的言说方式,让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真正参与到面批中[7]。正是因为这种融洽的双向互动交流,使得学生能感觉到参与、“入场”的愉悦,这才是应该享有的一种作业生态。
3.积极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
人具有情感性,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伴随着爱心、关心和责任心进行的,冷冰冰的重复训练是无效的。作业面批的伦理嵌入,归根结底是人文情怀的融入,应该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淋漓尽致的人文关怀。
教师要善于“走下讲台”,展现真实的自己,与学生近距离接触[8]。除了充当发现学生作业错误的“警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信任、欣赏的眼光与孩子相处,努力成为学生的“知音”[9]。
张冲教授经过实验指出,面对作业不同的情绪在脑区中作用的位置不同。积极乐观的情绪对知识的内化具有协调、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形成破坏、阻碍,也就是说学生的焦虑或者紧张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害的。当然要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来面批并不是一件易事,这就要求教师在面批过程中做到真诚地关爱学生,对学生的问题适当地给予感性的反馈意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关注自己的,对自己还是抱有期望的[10];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当学生经过多次点拨仍没有思路时不要冲动,避免让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和一些不恰当的语言恣意生长,要及时去控制和调节,否则不仅会使面批活动背离教育道德,还会给学生留下不可愈合的创伤。总之,在面批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沐浴着教师们厚重的人文关怀中体会到作业的教育价值。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减轻学生负担,作业的管理是突破口之一。作业作为载体,面批是桥梁,教师是引路人。在“立德树人”“以德治教”的大背景下,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业面批代替冰冷的普通批阅更加重要[11]。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只有這样,学生才可以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小学作业设计的伦理失衡与纠偏[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69-73.
[2] 李允.对课外作业是非问题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3(14):14-16.
[3] 杨晓英.对小学生作业的哲学解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5.
[4] 王正平.教育伦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49.
[5] 王志山.小学教学中“三级评价”方法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56-257.
[6] 李凤鸣,李敏.小学教师话语伦理的内涵、价值与实践原则[J].中小学德育,2020(08):32-35.
[7] 比斯塔.超越人本主义教育:与他者共存[M].杨超,冯娜,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70.
[8] 耿红卫,潘胜男.教师走下讲台又何妨[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104.
[9] 边玉芳,蒋芸.作业展示性评价——学生学业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3):36-39.
[10] 王帅.三妙招促进师生和谐[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104.
[11] 周诗婷.“伦理人”视角下中小学校规的伦理失衡与纠偏[J].基础教育研究,2018(17):25-28.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