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裕芬
[摘 要] 新教育时代下,各阶段课堂创新势在必行,因此,在组织高职阶段的思政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发展趋势,依托“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寻找新时期高职思政创新的正确方向,进行思政课堂的转型升级。结合“八个相统一”视角与协同育人要求,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文化活动及网络课堂四个方面简述全过程、多方位新时代思政课程教育模式,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政意识,寻找培养高职学生思政思想的可行策略。
[关 键 词] “八个相统一”;思政课;守正创新;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1-0122-02
“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分别为: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因此,各高职思政教师在进行课堂转型时就应该紧扣“八个相统一”的选择,充分发挥能影响教育教学的各因素间的相互配合,以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新式教学模式为工具,用“四个课堂”的联动配合,探索新时代思政课程教育模式,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深刻发展。
一、夯实“理论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
课堂教学是学生思政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够直接接受到更科学的知识引导,诚然,课堂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培养人,在这一问题之下,教师自然会更注重用兼具目的性和系统性的课堂,实现学生的个体培养,因此,各高职思政课教师就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理论教学课堂的构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以合适的方法教授给学生,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学生头脑,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发展历程中产生的种种优异思想、坚定信念,以及“四个自信”切实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给学生以巨大、积极的成长力量,以此让学生能够真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继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一支长盛不衰的后备军。为达成此项目标,更好地构建理论教学课堂,各思想教师就应该做到课堂中的“八个相统一”,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一)要理性认识“八个统一”,合理实现课堂中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思政教学在学生的思想成长与“三观”培养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思政教学就必须建立在对国家、对党中央各种决策、对社会中各类热点问题等的清晰认识上,要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改革开放理念的基础上,以先进思想引导学生科学成长。同时,在思政课堂中,教师还应该讲清楚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类思维的变化历程等,并引导学生通过学理的办法正确审视这些理论,在这些理论中探寻事物的客观本质,进而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党中央的正确理解与坚定支持。马克思曾经提到过如果理论可以掌握人的话,那么理论就会成为物质力量,要想摧毁这种物质力量就必须利用同样的物质力量,那么如何用理论掌握人呢?这就需要靠说服,只要理论说得彻底就能说服人,也就能掌握人,这种彻底就是找到理论、事物等的本质,在高职思政的教学中也是如此,要想用理论说服学生,发挥理论的巨大力量,教师必须抓住知识的本质,通过透彻的说理让课本中的政治内涵引起学生的广泛认同,而这就需要各科教师围绕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用摆事实、讲理论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大学生正值思想认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里,很容易产生错误的思想态度,当发现学生出现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讲述人的本质: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都是社会人,在社会生活中,社会人与社会人之间产生关联与影响实属正常,所以如果你们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幸福,想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从社会的角度,从社会人的方面出发,要在社会的框架中通过使命的担当,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逻辑性地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好价值观与知识性的统一。
(二)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要想让思政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教师就不应该再拘泥于以往那种刻板的讲述方法,而是应该用更贴合学生个人体征,更易吸引学生个体注意的方法进行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在高职思政课堂中,各教师应该按照不同年级段、不同层次学生人群的具体特点,用更创新、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堂质量与教师教学水准。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链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在问题链模式下,教学应该以问题为核心,用问题引导学生在疑难问题的解决与思考中,获得问题之下所蕴含的优异思想。再如当前社会是一个网络技术飞跃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互联网的应用愈加广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方法构建線上线下同步的思政课堂,如教师可以依托在线教学平台打造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讨论、研讨中产生学习主动性,在情景模拟、主题研学中感悟思政魅力,以此让课堂真正充满鲜活的生命力,继而实现“八个相统一”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统一的要求。
二、拓展“实践教学课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践与知识相辅相成,在高职思政课堂中,理论自实践而出,又需要进行理论的检验,同时,正确、科学的理论也可以为实践的落实提供指导性建议。因此,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大学生对社会生活充满向往,在学习中也会对实践活动拥有更多热情,也就是说,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的和谐开展不仅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而且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的可行性,在理论下明确实践的方向性,继而真正实现思政教学的外化于行。但是,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各教师应该避免实践的漫无目的,通过科学的目标、详细的规划,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三、丰富“文化活动课堂”,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文化是思想的载体,在文化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同时,在思政课堂中有很多知识并不明显,而文化活动则可以有效地将这些隐蔽的知识以更明显的方法展现出来,继而实现显性的课堂教育与隐性的文化活动教育的有效统一,利用课堂与活动的协同配合,提高思政教学效率。另外,在文化活动之中,学生也需要与同龄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学生的社交能力才会随之提升,这对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与社会交往而言也大有裨益。而且,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会对活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說,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以此实现学生思政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未来的可持续性终身发展。在这方面,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活动设计者、引导者的力量,做好活动主题及内容的选择,处理好活动的设计与突发问题,以此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的教育价值,避免因活动流于形式而降低活动效率等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在以文化活动为基础的高职思政课中,教师应该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为达成此项目标,教师可以成立“经典研读社”等学生社团,以社团的形式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起来,依托学生兴趣指向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在社团中,应有专门的思政教师进行社团活动指导,以“经典研读社”的开展为例,在这一社团里,教师就可以开展“哲学经典研读”等文化活动。
四、打造“网络教学课堂”,借力新技术拓展新空间
在组织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时,各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这一“变量”,借助思政教学新举措,抢先占领网络这一学习“新阵地”,通过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获得科学的发展。教师也可以利用云课堂等线上平台,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法,将课堂中的知识点、微课、教案等内容传输到网络平台,并利用评论交流的方法,实现平台中的师生与生生互动,以此让课下也能切实成为学生的“学习时间”,让思政精神能够在学生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对学生施以正确、合理的教育,继而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育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应该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以培养德才兼备之人为主要任务,通过因时而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扛起时代赋予自己的育才重任,做好高职阶段的思政教育。在课堂创新及改革之中,思政教师也应该固守立德树人的底线,将培养学生素养作为转型出发点,以此让思政课堂真正成为社会人才成长的摇篮。在思政课的改革摸索中,“碰壁”总是难免的,但是摔倒以后我们就必须爬起来,以勇敢的态度在教育的康庄大道上找出一条思政教学的高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马丽萍.以“八个相统一”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9):72-73.
[2]和晶.以“八个相统一”为着力点增强思政课获得感[J].长江丛刊,2021(3):156-157.
[3]白文丽.“八个相统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5):21-26.
[4]康玉梅,王延邦,陈猛.基于类别思政元素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5):52-55.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