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平衡思想”成为教师关注的重难点,也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平衡思想在教学中应用效果不佳,根本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需求。基于此,化学教师必须要更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平衡思想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平衡思想;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4-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4.061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高中化学这一学科知识点烦琐、抽象性强、难度系数较大。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多的任务和要求。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知识型”教学模式,转变以往的化学教学观念,将“平衡思想”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从多维视角入手,促使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化学变化观念以及平衡思想,实现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一、平衡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对化学基本理论把握不够
结合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生在对一些信息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往往能够分析正确,但是一旦遇到条件比较隐蔽的化学问题,就很难进行精准地分析,甚至还会出现较高的错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较低,没有真正掌握这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旦涉及运用何种角度分析问题,就会无法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
(二)化学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掌握不够牢固
在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和关键。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常常产生不是问题不会、也不是完全会的现象,尤其体现在组合型的选择中,学生常常因为一个环节的知识点不够理解致使其选择出现错误。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因,就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对核心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出现了模棱两可的现象,以至于在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频频出现错误。
(三)平衡思想观念有待加强
虽然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部分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的时候,依然没有跳出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束缚,以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为唯一目标。在这种教学理念和模式下,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基本化学观念的探索不够深入,仅仅对其表面的现象进行了探究,针对其中能量发生变化的探究却很少涉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仅仅是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有哪些特点等,根本无法用平衡的思想和观念等看待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等,根本无法达到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2]。
(四)分析问题时容易受到定势思维制约
当前,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会从教师、同学、经验中获得一定的解题技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受到经验的制约,致使其在探究问题的时候,会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具体来说,在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在针对某些化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在问题并没有设定的情况下,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常常会结合以往的经验,给其“添加”条件。如此一来,就会导致探究问题不符合题意,使得学生难以跳出定势思维的怪圈,对题目中隐含的其他条件进行思考和分析。
(五)教学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但是在當前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依然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评价要求。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化学教学评价的时候,常常忽视学生在核心环节的表现,无法实时得到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环节的反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无法调整和优化下一步教学计划,制约了教学评价的价值,致使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细节把握不准确、会说不会用的现象等。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平衡思想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强化平衡思想理论知识学习
正所谓“物理难、化学繁”。在化学这一学科的学习中,具有大量的零散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面对核心素养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平衡思想的时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加强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理论的教学。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精准把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具体教学要求等,将必修内容、选修内容建立起一个紧密的系统,从整体上将平衡思想的理论知识进行体系化,并将整个理论体系按照课程的安排,对其进行划分,使其渗透在不同主题、不同课题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同时,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当前的化学教学更加偏向于知识点,属于一种细化教学,并未培养学生探索理论知识的意识。因此,在培养学生平衡思想的时候,必须要对其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学设计,使得学生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讨论、迁移类比等方法,使得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平衡思想理论知识的认识,并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
(二)类比迁移,触及核心知识
在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平衡思想的过程中,核心知识是重要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在研究中发现,学生之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频频发生错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化学核心知识把握不够精准、全面。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平衡思想的时候,必须要善于借助类比迁移的策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和核心概念的掌握,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等,最终提升高中化学的学习有效性。在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旧知识进行复习,再对旧知识进行迁移,使得学生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如此一来,通过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实现平衡思想的培养。
(三)创设情境,增强平衡思想观念
化学是带领学生认识世界的一门学科,化学反应是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而在化学反应的学习中,这一部分知识具有极强的情境性,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否则,一旦忽视了情境的应用,就会制约课堂导入质量、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在增强学生平衡观念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创设化学学习情境这一途径,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知化学知识,并加强化学知识的运用,使得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增强化学内容与平衡思想两者之间的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在借助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平衡思想观念的时候,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前提和基础,确保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生活性、未知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得教学情境更加具有吸引力,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化学学习中的平衡思想。另外,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必须要以问题为核心,逐步引出教学主题,使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深度发散,最终完成有意义的知识体系。
(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識,冲破定势思维的牢笼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习惯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思维都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而在培养学生平衡思想素养的时候,首先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变化观念。但是要达到这一点,单纯地依靠教师讲解是很难达到的。基于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平衡思想观念的时候,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途径,参与到化学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强烈的平衡思想,最终完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五)增强化学反应变化思维,强化平衡思想
在高中化学教学平衡思想中蕴含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量变质变、现象本质,还是守恒观念和平衡观念等,都属于化学反应变化思维的范畴。基于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平衡思想的时候,必须要改变传统“知识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反应变化思维,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平衡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在增强化学反应变化思维、强化平衡思想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借助化学反应变化思维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这一知识,并能够独立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一来,使得学生逐渐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灵活运用,完成平衡思想的构建,并借助这一思想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
(六)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反馈融入教学过程中
高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平衡思想的时候,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改变以往教学评价分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现状,而是将其与教学活动结合到一起。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建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新型评价模式,针对某一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达到哪些水平、达成效果如何等展开全面、客观的评价,结合教学评价中反馈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案和计划等,使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贴切,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平衡思想作为高中化学五大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必须要改变传统 “知识教学一边倒”的现象,树立平衡思想教育目标,并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必须要紧紧围绕“平衡思想”的内涵,更新教学理念、强化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类比迁移、创设情境、探究教学、增强化学反应变化思维、完善教学评价等,全面加强平衡思想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正玉.高中化学教学中“平衡思想”培养探究[J].才智,2020(10):78.
[2]宋诗鹏.系统化学思维视角下平衡思想的培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崔莉(1981.5—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