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亚林 韦衮政 牛子文 王 垒
在呼吸科门诊及社区门诊中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有研究学者指出[1]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约占1/3 以上。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多发症状,也是中医的一种疾病。咳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清除呼吸道里面的一些有害病毒、细菌、异物等,但是长期剧烈的咳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新冠肺炎期间,咳嗽对人们的影响很大。中医在治疗慢性咳嗽上疗效理想。此文主要是体悟韦衮政教授治疗慢性咳嗽以“阴虚”辨证治疗的经验。
患者,女,68岁,2020年6月4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4个月余,再发加重3 d。病历摘要:患者诉4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症状,有时咽痒则咳嗽,有时被冷风吹到也咳嗽,有时咳嗽剧烈,总之咳嗽无明显规律性,咳少量黄白相间的黏痰,流涕,喷嚏,全身乏力,无发热、痰中带血丝,无服用ACEI药物史,近期无外出史,没有接触过外国人员及疫情严重地区人员,在家自服药物(患者诉记不清)后,流涕、喷嚏、乏力好转。但咳嗽仍反反复复出现,于2个月前到某医院门诊就诊,查核酸阴性,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未见异常,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为阴性,肺功能检查未见异常,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患者未予重视,但是咳嗽仍时发。3 d前突然咳嗽剧烈,咳出少量黏液痰,遂到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刻下症见:咳嗽剧烈,无明显规律性,干咳少痰,手心夜间发热,口干口苦,无反酸、打嗝、胸痛、发热、鼻塞等不适,饮食不好,睡眠欠佳,大便偏干,小便调。四诊如下,望诊:面色、唇部无缺氧表现,咽淡红色,不肿,精神正常,呼吸可,舌质偏红少津,苔薄中间部分有裂痕;闻诊:咳声清低,语言正常,无异常气味,双肺呼吸音无特殊;切诊:韦教授言患者左手脉象:脉弦弱,右手:较左手细弱数。查体:体温 36.4 ℃,呼吸 19次/min,心率 68次/min,血压 126/70 mm Hg(1 mm Hg≈0.133 kPa),指脉氧 95%(空气状态下),双下肢无水肿。西医诊断:咳嗽;中医诊断:咳嗽(阴虚证)。嘱患者先行胸部CT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中医治则:滋阴润肺,宣肺止咳;处方:沙参麦冬汤合止嗽散加减,药物:南沙参、玉竹、麦冬、桑白皮各15 g,天花粉30 g,生甘草6 g,百部、紫菀、前胡、桔梗各15 g,玄参、石斛各15 g,荆芥10 g。煎服法:3剂,1剂/d,3次/d,先用冷水浸泡中药30 min,煎20 min。
二诊(2020年6月15日):患者诉吃完之前3剂中药,整个人感觉好多了,咳嗽减轻,痰容易咳出。在2020年6月8日没有挂上号,找其他医生就诊,吃药时无咳嗽,无痰,药物服用完后上述症状越发加重。现在情况:反反复复咳嗽,咳嗽不畅,咽痒则咳嗽不断,痰难咳出,便秘,手掌、脚掌在夜间发热,舌红,苔少津少苔有裂痕,左手脉弦弱,右手脉细弱。提示:有风邪犯表,痰难排出,瘀而化热的趋势。继续守自己开的前方,加桑叶15 g,蝉蜕15 g,荆芥15 g,以疏风解表,清热利咽,给邪出路;4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2020年6月20日):患者诉咳嗽明显好转,偶感咳痰,大便畅,夜间自觉发热消失,舌淡红,苔白有裂痕,左手脉弦弱,右手脉稍弱,提示表邪已去,续守前方,去前胡、桑白皮、桑叶、蝉蜕,6剂,水煎内服;其后在韦教授门诊上多次遇到患者帮家人来开药,诉无咳嗽、咳痰,病情好转。
按:患者以长期慢性反复咳嗽、咳痰来就诊,当属中医学“咳嗽”范畴。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剧烈,干咳少痰,手心夜间发热,口干口苦,饮食不好,睡眠欠佳,大便偏干,舌质偏红少津,左手脉象:脉弦弱,右手:较左手细弱数,辨证为阴虚证候;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肺气失宣,气机不畅,则咳嗽剧烈,患者体瘦,多阴虚,久咳损伤阴液,阴不潜阳,虚热内生,则干咳少痰,手心发热,口苦口干,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久咳损伤阴液,不能下达,则大便偏干;以阴虚、虚热、咳嗽进行诊治,治则为滋阴润肺,宣肺止咳。以沙参麦冬汤合止嗽散为主方进行加减。沙参麦冬汤以滋肺阴、清虚火为主,止嗽散以宣利肺气,止咳为主。南沙参、玉竹、麦冬润肺养阴生津,体现治病追溯起源;天花粉、玄参、石斛、前胡滋阴清虚热;桑白皮、紫菀、百部宣肺止咳;桔梗宣肺利咽,祛痰,“周楫之剂、载药上行”开宣肺气之壅滞而通二便,气分之要药,《珍珠囊药性赋》:“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养阴生津、润燥止咳。追溯本源,本病源于阴虚,诸多因素引起阴虚是本病的根本原因,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基础。阴虚咳嗽,治以单纯滋补恐有闭门留寇,以荆芥疏散外风。
2.1 肺阴不足火热蒸韦衮政教授在临床诊治中,常言道,反复长期咳嗽的患者,易损伤阴液,阴不潜阳,虚热内蒸。患者往往以干咳少痰,手足心发热,口干,大便干,舌质红,少苔,脉细弱数来诊,此属阴不足的表现;患者长期咳嗽,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调,阴不制阳,失其润养滋润功能,则火热蒸,主要表现是自觉手足心发热,大便干,舌红少苔。虽然有阴不足和火热蒸两个病机,但主要是肺阴不足导致的火热蒸,阴不足,不能制约阳,则阳偏亢,此热追其根本是阴虚。以阴不足、虚热立法,治以滋阴润肺,宣肺止咳。沙参麦冬汤以滋肺阴、清虚火为主,止嗽散以宣利肺气、止咳为主。追溯本源,本病源于阴虚,诸多因素引起阴虚是本病的根本原因,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基础。在八纲辨证中阴阳两纲是其总纲,统率其他六纲。“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思想,执繁化简,先辨阴阳,追朔疾病的发病机制[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张景岳在《类经·阴阳类》曰:“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以上都阐述了疾病虽然变幻莫测,但追其根本就是阴和阳两个大的类别。因此,掌握了并且辨别阴和阳病证规律,也就可以说掌握了辨证的根本大法。根据如今当代人们的体质,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瘦人火多”,《临证指南医案》:“瘦人阴不足”等皆说明,阴虚体质也是一种常见体质,追溯其本源治病,以辨证“阴虚”证来治疗疾病,疗效理想[3]。
2.2 邪之欲去须启路韦老师在临床诊疗中,常常教导我们不要见咳嗽就止咳,应追其本源,给邪以出路。《黄帝内经》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素问》“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说明邪就是使人生病的因素。本文中的邪就是长期咳嗽导致的肺阴不足火热蒸,表现为干咳少痰,手足心发热,口干,大便干,舌质红,少苔,脉细弱数。清代喻昌《医门法律》中提出“凡邪盛咳频,断不可用劫涩药”。跟韦教授学习中也深有体悟,如见患者咳嗽,就用大量的收涩止咳药物,虽然患者咳嗽症状会暂时缓解,但其痰液会难排出,其停药后,咳嗽缠绵反复出现,此闭门留寇的表现。所以我们治疗中要关注驱邪外出,邪的出路主要两条,第一条路是上焦,使痰液之邪从口鼻排出体外;第二条路是下焦,使阴液不足导致的火热之邪从二便排出体外。
2.3 肺气郁闭肠受损导师临床诊疗中,除了详细追问患者呼吸系统情况外,还特别关注患者的大便情况,当患者有大便黏滞难解,或大便偏干,或便质稀,解大便时无力等情况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的时候,患者肺部症状也会明显缓解。《素灵微蕴》说: “肺与大肠表里同气,肺气化精,滋灌大肠,则肠滑便易”,阐述了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异常会影响到大肠的传导功能,反之,大肠传化糟粕功能失常也会累及肺宣发肃降一系列功能。《医学经义》说: “大肠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以上皆说明了,肺与大肠功能互为影响,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大肠为“传导之官”,主津,推陈出新,肺可宣发肃降,则能布津液,润大肠,大肠传导功能有赖于肺的气机升降运转。现代研究也证明了肺与大肠生理功能的相互影响。韩俊阁等[4]研究表明:通过高氧条件下观察炎症因子对肺和大肠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慢性高氧下大鼠肺和肠免疫功能皆下降,说明肺和肠在黏膜免疫方面互相影响。王宝家等[5]研究示:检测大鼠溃疡性的结肠炎肺组织中TGF-β1/Smads 信号蛋白,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会出现肺损伤,并且肺损伤程度会随结肠病变进展而加重,为“肠病及肺”的病变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