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

2021-11-30 05:58刘东志孙成亮赵志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丙泊酚插管气管

刘东志 孙成亮 赵志斌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连云港 222002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是全身麻醉诱导最常使用的药物,丙泊酚起效迅速,半衰期较短,苏醒迅速,但是丙泊酚有注射痛,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1];咪达唑仑起效缓慢,麻醉作用时间长,麻醉苏醒时间长[2]。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苯二氮类药物,是水溶性超短效的镇静药,起效迅速、维持和苏醒时间短、在体内不易蓄积、无注射痛、对呼吸循环影响小[3]。研究显示,瑞马唑仑可以安全地用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无痛胃肠镜检查术[1,3-4]。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3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25 例)、B 组(25 例)、C 组(25 例)和D 组(25 例)。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2]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 ①择期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的患者,ASA 分级Ⅰ~Ⅱ级;②患者年龄20~60 岁,体重指数20~25 kg/m2;③患者了解本临床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有异常麻醉史,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②术前有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③术前有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

表1 四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s)

表1 四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s)

组别 性别(男/女)年龄(岁)体重指数(kg/m2)ASA(Ⅰ/Ⅱ级)A 组(n=25)B 组(n=25)C 组(n=25)D 组(n=25)χ2/F 值P 值13/12 14/11 14/11 14/11 0.121 0.989 40.25±9.67 39.25±8.52 40.29±7.10 39.13±9.97 0.124 0.946 23.58±1.76 23.12±1.68 23.16±2.22 23.61±2.21 0.441 0.724 14/11 11/14 13/12 14/11 0.962 0.811

1.2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心电图、心率(heart rate,HR)、有创动脉血压、脉搏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A 组:全麻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1051013)2 mg/kg,30 s 内完成给药,BIS 值≤60 时,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1A01051)0.4 μg/kg和顺式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10519AU)0.2 mg/kg,等药物完全起效后进行气管插管。B、C 和D 组全麻诱导分别静脉注射0.2、0.3 和0.4 mg/kg 的瑞马唑仑(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30AK),30 s 内完成给药,BIS值≤60 时,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 μg/kg 和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等药物完全起效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开始后如果BIS 值长期>60,需要追加给药,A 组按照丙泊酚0.5 mg/(kg·次) 进行追加,B、C 和D组按照瑞马唑仑0.05 mg/(kg·次)进行追加,直到BIS值≤60,两次追加给药间隔时间>1 min。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给药后BIS≤60 时(T1)、气管插管时(T2)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HR;②给药起效时间和追加给药次数,起效时间是指从丙泊酚或瑞马唑仑开始给药直到BIS 值≤60 的时间,追加给药的次数是指不能满足麻醉诱导追加给药次数的总和; ③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和注射痛的发生率,低血压是指血压降低幅度超过麻醉前的20%或收缩压降低达到80 mmHg(1 mmHg=0.133 kPa),低氧血症是指血氧饱和度<90%[2];④术后1 d 对患者进行术中知晓的评估,术中知晓是指患者在术后能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事,并能告知有无疼痛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整体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 方法校正,检验水准α=原α 水平/比较次数,即0.05/4=0.008。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 和HR 的比较

T0、T1和T2时四组MAP、HR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四组的MAP 和HR 均低于同组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的比较(±s)

表2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的比较(±s)

与同组T0 时间点比较,a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 MAP(mmHg)T0 T1 T2 HR(次/min)T0 T1 T2 A 组(n=25)B 组(n=25)C 组(n=25)D 组(n=25)F 值P 值101.67±10.34 101.25±12.63 101.54±12.87 102.75±10.84 0.078 0.971 89.75±7.89a 91.21±10.34a 92.63±10.19a 92.21±11.29a 0.409 0.747 103.67±11.90 103.54±10.55 102.88±12.70 101.96±11.44 0.112 0.952 79.67±11.31 79.88±11.33 79.67±11.59 79.92±12.65 0.003 0.999 71.17±12.56a 72.71±10.74a 71.50±10.66a 71.50±9.44a 0.248 0.863 81.58±10.02 82.25±11.67 80.96±11.63 82.04±10.27 0.068 0.977

2.2 四组患者起效时间和追加给药次数的比较

B、C 和D 组的药物起效时间长于A 组,B 组的起效时间长于C 和D 组,C 组的起效时间长于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追加给药次数多于A、C 和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表3)。

表3 四组患者起效时间和追加给药次数的比较(±s)

表3 四组患者起效时间和追加给药次数的比较(±s)

与A 组比较,aP<0.05;与B 组比较,bP<0.05;与C 组比较,cP<0.05;与D 组比较,dP<0.008

组别 起效时间(s) 追加给药次数(次)A 组(n=25)B 组(n=25)C 组(n=25)D 组(n=25)F/χ2 值P 值35.46±2.96 72.32±4.18a 56.72±4.03ab 48.36±4.79abc 135.400<0.0001 0d 8 0d 0d 26.090<0.0001

2.3 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术中知晓情况

A 组发生低血压4 例、低氧血症3 例、心动过缓3例、注射痛7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8.0%;B 组和C 组未发生不良反应;D 组发生低氧血症3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四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 三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四组患者均未见术中知晓的发生。

3 讨论

BIS 是唯一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用于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指标,是通过对脑电活动的变化实时的准确的监测麻醉深度的方法[5]。预试验结果表明,丙泊酚2 mg/kg 给药后,患者的改良警觉/镇静评分为2 分时(即患者对轻微的推动和振动有反应)的BIS 值是在60 左右,所以本研究使用BIS 值≤60 作为满意的麻醉深度,作为药物起效的观察时间点,以此探讨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只是小样本的研究,有待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瑞马唑仑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并且其清除与体重无关,而且其时-量相关半衰期不受输注时间的影响[16],为麻醉维持提供理论依据,而在一项对食蟹猴的研究中发现与丙泊酚及咪达唑仑相比,瑞马唑仑与瑞芬太尼的药物协同作用更高[8],提示瑞马唑仑可能比丙泊酚更适合麻醉维持,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丙泊酚相比较,瑞马唑仑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小,且没有注射痛,理论上是可以用于老年以及儿童患者麻醉的麻醉诱导[17-18],但这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瑞马唑仑可以有效的安全的应用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麻醉诱导,并且其合适的剂量为0.3 mg/kg。

猜你喜欢
丙泊酚插管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