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波
(宜兴市永浩建设有限公司,江苏 宜兴 214200)
配合比、冷却水管布置、模板施工以及混凝土浇筑等技术为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此类技术的具体应用形式和应用办法需要结合闸站施工的具体要求,并且需要从工程施工常见问题的角度,优化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解决与应力裂缝相关的施工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相较于一般类型混凝土施工过程,其施工的成本控制要求更高,对施工流程细节性要求的也更加明显。此间,施工部门需要明确影响混凝土裂缝状态的因素,并对不同因素的实际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从而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办法,并将此类办法与工程技术的应用形式联系起来,突出技术应用流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这样,方可促使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更合理,也可优化闸站施工工作的技术应用流程。
首先,在此类闸站的施工中,由于其横向的施工宽度较大,并且整体的施工体积相对可观,促使实际的施工结构化设计要求相对较强,这种结构化的设计要求往往会体现为整体施工的完整性。同时,在这种完整性施工的结构化施工要求之下,一般不能在混凝土结构中直接留存施工缝,以免对闸站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实际上,这种施工要求也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施工安全性要求相关,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往往并不会留存施工缝。这就导致混凝土内部的结构应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横向的应力释放压力相对较大。此时,施工部门需要从施工技术应用优化的层面降低此种应力的影响,其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其次,从施工中温度应力角度分析,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温度应力。如果其横向的浇筑深度不大,这种温度应力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消散,但是,如果横向厚度较大,则会导致温度的降低过程相对缓慢,应力也不能得到较好地释放,从而诱发较为集中的温度应力。这种温度应力会作用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从而引起结构稳定性问题,比较明显的问题即为温度应力裂缝问题。
配合比设计其实是标准化的配合比参数选择及设计过程,在此期间,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标准化的参数选择表选择配合比参数,但是需要保证膨胀剂的选择比例满足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从冷却管铺设的角度分析,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合理选择冷却水管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冷却水管的数量不能少于三根,并且需要符合交叉铺设的结构化应用要求;其次,从水流控制的角度分析,施工人员需要对冷却水管中水流的方向进行控制,并尽量选择交叉反复的控制反向,这种水流方向控制形式有利于混凝土内部热量的快速散失;再者,为了确保冷却持续时间可以满足具体的施工要求,在结构施工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将水管与冷却水驱动装置相连,并对冷却水的流水量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冷却效果具备较好的应用持续性,也可为后续施工工作提供有效施工环境。
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模板的具体设计形式和结构组装形式。首先,从模板设计形式的角度分析,施工设计人员需要将模板的应用要求与结构化的设计要求联系起来,并从工程施工的角度,分析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施工问题。一般情况下,从应力表现形式的角度分析,持续性的混凝土传送工作本身就会对模板产生纵向压力。并且,这种纵向压力在实际的传送结构中并不会十分稳定,其横向的分力会直接作用在模板其他区域,从而导致模板整体受力不均匀。在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模板所受的纵向压力更大,并且在此时,这种纵向压力的横向分力往往会超出模板侧向承载力的压力阈值,导致模板会出现侧向倾斜的情况,从而影响混凝土传送和浇筑的实际效果。为此,施工设计人员需要从压力分析的角度对模板的结构进行强化,增加其侧向应力极限阈值;其次,从模板结构组装形式的角度分析,施工设计人员可以使用组合模板的形式,这种形式在闸站混凝土施工中也较为常见,但是此时,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强化组合模板之间的固定强度,避免其出现相对位移。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闸站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并且此类技术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最为直接,其技术应用难度也相对较大。此间,首先,施工部门需要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的初始温度。良好的浇筑初始温度会其后续的浇筑裂纹问题有积极的影响,可以降低裂缝问题出现的概率;其次,需要对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浇筑方式进行合理地选择。其中,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与相应的混凝土转送装置运行效率相关,此类装置一般为泵车装置,其输送的实际效能需要结合混凝土施工的效率要求进行选定。从设备运行效能的角度分析,应选择能效控制灵活度较高的浇筑设备,这样即可根据实际的浇筑状态对混凝土浇筑的速率进行灵活调整,这也是有效控制应力缝问题的基本要求;再者,混凝土浇筑过程必须考虑混凝土的凝结特点,这会不同层级混凝土浇筑的持续时间相关,更会影响温度应力的消除效果。此间,针对不同的浇筑层级,施工人员应选择不同的振捣次数和振捣重量,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不同层级的施工质量,进而有效降低施工应力缝出现的概率。
浇筑材料质量是这种结构化施工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内容,其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在闸站施工中,混凝土即为主要的浇筑材料,但是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在膨胀系数、温度释放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施工部门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施工原材料。首先,施工部门需要从混凝土材料渗水性的角度,选择可以适应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材料。一般而言,混凝土材料应具备较好的渗水抑制性,这样,才出现了较多的浇筑水分时,则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渗水现象,从而不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密度;其次,为了强化此种材料的渗水性,则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混合材料,例如粉煤灰等。以此为基础,施工部门需要对这种混合骨料的实际物理属性进行细化分析,主要分析的内容包括此种混合料的膨胀系以及应力强度极限系数等。此间,如果混合材料的应力参数不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则此时,施工部门可以相其中加入一些添加剂,从而提升此类浇筑材料的物理性能。
混凝土浇筑流程需要进行进一步细化,并且需要将与此相关的细化要求落实到实际的施工流程中,进而可以优化施工流程的控制办法,提高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整体质量。首先,施工部门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需要结合实际施工环境的问题,合理选择具体的浇筑问题。一般而言,此种浇筑温度不能太高,应低于28℃,并且需要在整个的浇筑过程中均不能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这是混凝土浇筑温度的一般要求。但是,如果施工环境温度变化明显,这种温度变化可能会对混凝土浇筑的实际效果产生影响,此时,施工部门需要灵活变化浇筑温度;其次,从模板铺设和拆模处理的角度分析,为了提高拆模工作的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对此类工作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一般而言,此时的温度不能低于10℃,这样,才能位置较好的混凝土表面张力,进而提升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整体质量。
施工养护工作尤为关键,借助这种施工养护工作,施工部门可以及时发现闸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施工部门需要组织专业化的施工养护队伍,要求队伍中的工作人员以分析和检测施工表面的应力缝形式和数量为基础,总结施工中应力缝的实际处理效果,进而可相施工部门提交相应的检测数据,进而有利于施工部门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其次,施工人员也需要关注在施工中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变化情况,并对温度变化的实际速率进行细化分析,从而温度变化合理性的角度思考温度变化问题,并将这种问题与温度应力防护工作联系起来,降低温度应力出现的可能性。在发现了与温度应力裂缝相关的问题时,需要将这种情况及时报告为上级管理部门,共同商讨应力缝的优化方案,进而及时处理此类问题,改善温度应力缝的处理效果。
总之,闸站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实际形式和流程与一般类型的混凝土施工多有不同,施工部门需要把握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包括结构性的应力消除问题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的控制问题等。在此基础上,需要优化施工技术应用形式和应用办法,改善混凝土材料的施工浇筑效果,对浇筑速度、浇筑温度等内容进行严格控制,细化实施的浇筑流程。这样,才能从原料控制、结构优化以及温度控制等角度提高闸站施工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