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寓教于乐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

2021-11-30 03:16吴明月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落花生融合文章

吴明月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第四小学,山东 滨州 251707)

前言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只要学习基础的字词、句式,更要在所学习的内容中融合自身的经历,提升发展理念。而教师也应该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探索。

一、寓教于乐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容易进行“死板”式教学,学生不仅学习兴趣低,而且课堂学习氛围也不高。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

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而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建立在自主探索、教师引导以及实践活动这三个方面共同提升的。所以如果教师缺少了让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那么便会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如: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增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因为学生的亲身经历,相比于教师的“泛泛讲解”要更加实际一些,而学生通过在探索过程中的比对会发现生活的乐趣,那么便会提升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程度。

第三个方面,课文中所呈现的道理都是学生应该所学习的,但是教师让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仅限于让学生掌握文章所体现的主旨。如果学生产生质疑,而教师不知道怎样回应学生,就会阻碍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没有通过多方面的感官融合,共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因为感官的相互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提高思维的灵活度。

二、寓教于乐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感官融合,提升兴趣

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的利用学生的感官优势,让学生在感官融合中增强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三年级所学的《搭船的鸟》这一课中,教师并可以有效地利用感官融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课文中所体现的这几句话“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羽毛是翠绿的……一张红色的长嘴”,整个描述了这只搭船的鸟的外部特征。但是学生从课本中所呈现的文字中,只能够产生“平面”的印象,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动画”,并且在动画中添加“鸟的叫声”——这样学生便可以从所呈现的“动画”中融合听觉、视觉这几个方面共同融合提升对文章的理解。又如,教师还可以按照次序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首先是听觉训练。学生不看课本,而是从教师所放的录音中“听课文”,这是第一遍对文章的感知。对于所听到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记下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听觉感受。其次是让学生通过自行阅读课文,结合第一遍“听”的内容,“说一说”自己对文章这只“搭船的鸟”的感受。当学生在描述的时候,自然也是对文章的理解过程。最后教师在讲完整篇文章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进行总结,并且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肯定对这只搭船的鸟有所感想,请你动手写一写。”这样进行多方面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有顺序地对文章进行渗透理解。

(二)实践促进,挖掘潜能

通过学生的实践,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是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需要重点发展的。因为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必然会产生许多的疑问和探索的乐趣,这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各项发展素能。而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教师引导的,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主探索方向。

例如:在四年级所学的《松鼠》这篇文章中,描述了松鼠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有趣的知识。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探索,实践观察的对象可以不是松树,可以使自身所感兴趣的,或者生活中所经常接触的动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因为植物相对于动物来说是生长期比较“静置”的,让学生对其观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耐心。每个小组所观察的动物或者植物都需要进行记录,这样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某个小组对学校花坛里的某种草类进行观察——观察到这种草类非常茂盛,在石头缝中也能够生长。于是这个小组想找出其生命力顽强的原因。在观察前,他们发现这种草类的幼苗所生长的环境是潮湿的。这说明这种草类喜好雨水多的地方,而在相对干裂的地方却不能生长这种植物。其次,在这里草生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踩踏或破坏,都可以让这类植物顽强生长。于是这个小组便得出一个结论:“在学校的草坪中可以种植这类草”。这种有趣的观察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能够挖掘学生的创新思考潜能。

(三)质疑感悟,创新提升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诸多的疑问,但是由于学生自小产生对教师的“权威性认知”偏差,导致其不敢反驳课本知识以及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敢于质疑,不断创新思维。因为学生在敢于质疑的过程中,便是学生思考创新的过程。如果学生只是安于现状,或者不敢反驳或质疑,那么其思维也不会开拓。

例如:在四年级所学的《落花生》这一课中,整体所体现的文章主旨是“要学习落花生的精神,成为像落花生那样的人,默默付出。”这种精神固然是可贵的,也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所学习的,但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感悟:“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你们有什么感悟?”如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那么在问出此问题后,便会由学生产生质疑:“虽然落花生在默默付出,但是我觉得整天抛头露面的也未必是坏的。只是方式不一样,都在默默绽放自己的光彩。”这位学生有自己的创新感悟,那么教师可以微笑着问这位学生:“你能告诉老师,你以后想成为哪种人吗?”那么这位同学便会说出自身的想法。也有的学生会产生质疑:“老师,落花生整天生活在泥土里,不会被泥土的污浊所感染吗?而且我觉得落花生的外观并不美妙,而我想成为外观美妙而又具有内在美的人。”对于这类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的内在美才能够自然地散发出外在美。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且让学生学会总结提升,才能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对悬念的问题进行设置,让学生探索阅读中的乐趣

小学生因其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大多喜欢对事物进行思考和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需要对带有悬念的问题予以设置,将学生对阅读中的求知欲望予以激发出来,对语文阅读产生更多的兴趣点,这是实现寓教于乐效果较为常见的做法。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月光曲》,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来听一下这个曲子,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知道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中有一个传说,调动起学生对悬念问题的关注力,学生想要对传说进行详细的了解就会去探究课文内容。

(五)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阅读

对于语文的学习要落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关联学生的日常生活,把课文中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他们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以致用。例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四季之美》,可以先让学生去找出四季中最典型的特点,可以给学生一点提示的内容:像是春天树都变绿了,夏天的花都开了等等。通过启发学生将他们带入到四季的美景中来,并给学生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眼中的每个季节中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被打开后,发现生活中四季景致的美好,让语文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和活泼,学生对阅读学习也变得津津有味。

(六)教师对学生展示口语的艺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字之美

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就是利用自己生动和优美的语言对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内容,其目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和审美上的教育。当前会较为普遍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语文教学这种较为基本的方式和特点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对文章予以讲解还是描述,或者是复述段落内容时,在语调上有一定的抑扬顿挫,语言内容上较为新颖趣味,语气上带有浓烈的情感元素,都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阅读中来,并且让他们体会和感受文字之美,让他们对优美的词句和段落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仿写训练,进而对他们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予以激发。

总结

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态度,建立符合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技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语文阅读兴趣。

猜你喜欢
落花生融合文章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论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散文翻译
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