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王樱琳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新媒体是一种成熟、活跃的信息资源传播媒介,在互联网与媒体功能的相互作用下,新媒体以即时互动、开放自由、方便快捷等特点搭建了新的信息资源平台,加快了信息传输效率。在高校团学工作中,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能够消除信息差,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技能的综合教育,以此来带动团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如何选择新媒体平台、学生是否接受新媒体技术,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团学工作的最终质量。结合新媒体技术调整团学工作方案,做好宣传指导,才能在源头上解决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
团学工作是高校团委与学生会同步发起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对学生行为、能力和思想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育人手段。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学习新文化、新理论的速度极快,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必须积极开展团学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教育。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高校团学工作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的融合速度,改变传统的团学工作服务模式。在新要求下,团学工作全面落实到高校育人活动当中。一方面,是传统团学工作服务机制的延续,在保留团学工作的教育功能的同时,高校能够发起各种教育活动,如理论讲座、团学工作实践、思想教育专业课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管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实现全面育人[1]。另一方面,是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媒体传播技术的支撑下,团学工作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发起指导教育,并实现了团学工作的灵活化、碎片化、轻量化发展:借助智能手机、计算机微端等不同的端口,学生能够独立参与团学工作,也能够针对团学工作给出建设性意见,实现学生与管理之间的联动。这样的团学工作,是适应于时代的团学工作,也是能够被学生全面接受的团学工作。
在新时期下,团学工作承担着对高校学生开展行为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以“监管”为前提的学生管理理念下,团学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受到传播平台的影响:传统的讲座、宣传活动无法满足大范围团学工作的育人需求,单元化的团学管理方案只会破坏有关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效性。但结合现有的团学管理经验来看,团学工作依旧局限于传统管理的窠臼当中,并没有取得创新性进展。第一,团学工作的服务模式并没有创新,在开展团学工作的过程中,传统的讲座、宣传依旧持有绝对的话语权,团学工作虽然在不断开展,但模式落后、方法陈旧,团学工作并不能被学生所接受。第二,校园广播、网站等媒体依旧属于高校开展团学工作的“主力”,其受众有限,宣传内容单一,团学工作多以“管理学生”为目标,并不能发挥出引导学生的全新价值。第三,团学工作的工作过程无法保留,以广播、讲座为主流形式的团学工作手段只重视“团学工作如何开展”,并不会记录育人过程,学生的行为无法通过团学工作进行纠正,在随后的教育指导活动中,已完成的团学工作也无法发挥出管理学生的正面作用[2]。团学工作在不断发展,这是事实,但其育人模式并没有结合育人要求做出改变,这也是事实。
传统的团学工作是一个被动开展的过程,在高校学生表现出学习问题、成长问题之后,团学工作才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与管理。这种后知后觉的教学模式延长了育人周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团学工作的教育有效性。在新形势下,团学工作应该时刻“蓄势待发”,紧绷管理之弦,做好管理之职,多角度完善团学工作的工作计划。借助新媒体更新团学工作服务模式,必须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发挥出来,舍弃传统媒体的单元化传播思路,缩短高校学生与团学工作之间的距离。
高校要全面掌握新媒体的传输特点,更新工作平台,借助新媒体的高效化、信息化特点完成新媒体传输任务,优化团学工作的服务流程。在建立工作平台的同时,考虑到团学工作的服务性特点,多角度优化团学工作的管理方案。一方面,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手机、电脑等微端为载体,开发本校的团学工作服务平台,保障资源传播速度,提高信息的共享效率。在工作平台当中,要增设团学工作服务目标、团学工作章程、人员考核标准等模块,加强学生对于团学工作的了解,确保学生愿意主动配合团学工作,加快团学工作的传播,为新媒体下团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3]。另一方面,做好信息资源的收纳、传输工作,以各种新媒体平台为阵地,通过本校的工作平台,对高校学生开展团学工作,通过信息推送、服务推送等方式,实现信息传送速度的最优化。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开展团学工作这一问题也需要学生去积极解答,高校在开发团学工作平台的同时,要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传播双方的科学联动,将“受众”转化为参与者,了解学生的行为与思想状态,采纳学生提出的比较有针对性的意见,从而打破传统的团学工作局限。对于高校来说,团学工作是高校面向学生开展的人性化、现代化管理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只有加强联动、全面管理,才能展现出团学工作的育人价值。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最大优势便在于其丰富的传播渠道:对比与传统媒体以广播、电视为核心的传播机制,新媒体中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宣传平台,这些平台不仅能够为媒体传播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能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传统的团学工作中,工作机制单一、服务效率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团学工作多围绕着讲座、宣传等活动开展,高校本身享有绝对的主导权,团学工作管理效率低,学生不认可。新媒体背景下,不仅要借助团学工作对学生进行管理,更要让学生借由新媒体平台参与到团学工作当中,改变育人模式。
针对团学工作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媒介,以新媒体技术为出发点,加强对团学工作的监管。高校可对工作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以QQ、论坛、微信、微博等形式进行传播,保障团学工作的与时俱进。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活动”,更可尝试借助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在开展团学工作的同时,组织各种福利活动、学习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团学工作当中。对于学生来说,团学工作是“神秘”的,其不了解团学工作的服务要求,导致学生只能被动配合团学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可尝试借助各种媒体平台来更新日常工作动态,保障团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实现信息的良性循环。针对不同的团学工作信息,要设计不同的使用权限,如日常管理信息、活动组织信息,除借助学校的官方平台进行宣传之外,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团学工作信息的宣传当中,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团学工作,配合团学工作。借助新媒体丰富信息传输方法,才能提高团学工作的教育质量。
团学工作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育人管理活动,其承担着思想教育、行为教育的双重重任。努力实现高校团学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才能为高校提供管理学生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展现自身的才能。围绕着新媒体的互动交流、双向联动特点,高校可尝试利用新媒体技术更新团学工作的工作内容,集思广益,用学生的意见来调整团学工作的育人模式。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要抓住学生的意见、兴趣开展团学工作,优化团学工作的服务模式。以高校组织的团学活动为例,讲座、理论课等活动形式太过单一,可通过微信投票、官博投票等方式选择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如爱国主义辩论赛、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等,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并结合当前流行的“直播”引入大众评审环节,实现全员参与,通过奖励、宣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借助新媒体的宣传特点落实团学工作,如要求学生制作团学动画、电影、情景剧等,以新媒体为载体,发挥出团学工作的互动性特点,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团学活动当中。这样的团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在开展之后能够将活动过程保存下来,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
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得团学工作能够从多个角度开展,但网络大环境中的虚假信息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高校必须具备去伪存真的“火眼金睛”,在正确引导学生舆论的同时,合理应用新媒体平台,保障官方平台的权威性[4]。由此,高校在开展团学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应用新媒体技术,而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布具有正能量的社会信息,引导高校学生向着积极正面的道路不断前进。
针对团学工作的不同服务要求,要选择不同的服务机制,结合新媒体技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高校要引导学生在团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开展“团学先进人物”评比活动,将优秀成员的事迹、贡献分享出来,在要求学生参与评比活动的同时,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榜样。在组织团学活动的过程中,借助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并通过新媒体渠道发布服务信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纠正大学生的价值观,以新媒体技术为平台,加强团学工作与学生之间的联动,才能让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凝聚社会正气,弘扬时代精神。用新媒体开展团学工作,用团学工作去教育学生,构建良性循环,以此来开发团学工作的最大价值。
团学工作是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对当代大学生发起思想意识教育的重要育人工作。在新媒体的带动下,高校团学工作必须与新媒体技术、平台形成有机联动。以现代新媒体技术为切入点,为学生创造了解团学工作、接触团学工作的机会,才能让团学工作发挥出“全面育人”的教育价值。重视团学工作,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而让团学工作带动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