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2021-11-30 11:34黄龙
今日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坏死性胰腺胰腺炎

黄龙

(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贺州,542899)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上常见与高发的急腹症,主要是指由于胰腺酶消化干扰,引发的胰腺功能障碍系列病症。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该病致病因素,多认为与饮食、遗传、生活习惯、感染等诸多因素相关。近些年来,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胰腺炎发病数量越来越多,且有年轻化趋势,其中急性胰腺炎患病人数更是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对于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来说具有积极意义[1]。既往多结合实验室指标、临床病症进行诊断,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于急性胰腺炎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性胰腺炎病症的确诊率,提出了开展影像学检查,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引入了核磁共振及CT 检查,以此作为辅助检查的手段,以期能够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准确率[2]。

一、急性胰腺炎危害性

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上一种典型的炎症反应,以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坏死等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排便排尿异常等症状,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约20%-30%患者发展至重症急性胰腺炎,极易出现肾衰、神经系统病变、电解质紊乱、急性肺源性肺衰等不良症状,病死率高达5%-1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生存质量降低[3]。故而及早明确病因并予以准确诊断,详细了解患者病变部位与病情性质,为后续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提供可靠依据。

二、核磁共振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应用

核磁共振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技术,与常规影像学相比,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够全面反映出胰腺影响变化及四周渗液表现,获取比较清晰、直观的诊断结果。有学者研究发现,核磁共振能够看到增强CT 看不见的胆结石,还可详细探查积液的非液体成分,其中非液体成分是指固体与半固体成分,较为常见的有胰腺及胰外组织残渣、坏死的脂肪组织等,以上内容在增强CT 扫描时显示出均质或不均质的液体积聚,分辨难度大,而在核磁共振扫描中,则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非液体成分,方便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4]。此外,核磁共振在CT 检查禁忌者中更加重要,例如孕妇或者对碘造影剂过敏者,该种检查方法不会对受检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高了诊断安全性,对于定期接受复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来说,更加适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核磁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借助核磁共振结果判断急性胰腺炎预后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张志诚等学者文献中[5],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下腹壁水肿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共纳入了160 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48 小时内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其中约53.13%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腹壁水肿,其中轻度患者腹壁水肿发生率为30.51%、中度患者为65.02%、重症患者为100.00%,可以看出,急性胰腺炎患者普遍存在腹壁水肿症状,且病情越严重,其腹壁水肿发生率也就越高,临床可将腹壁水肿作为提示重症的指标。在孙灿文等学者研究中,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肾周间隙累及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6]。

三、CT 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作用

目前,CT 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中,在诊断成人急性胰腺炎以及评估病情严重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针对小儿患者,人们则更加需要关注CT 放射性检查所带来的风险与收益。在王艳霞等学者文献中[7],对CT 评分在儿童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既往临床评分系统中采用Ranson 评分等可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进行预测,而在本篇研究中,<18 岁患儿225 名,其中73 人采用了增强CT 扫描,设定CT 评分系统标准为>4 分,判断为重型急性胰腺炎,诊断敏感性81.45%,特异性76.02%,阳性预测值62.37%,阴性预测值90.18%;同时以Ranson 评分系统为标准对重型急性胰腺炎患儿进行诊断,发现诊断敏感性71.16%,特异性86.95%,阳性预测值67.24%,阴性预测值89.47%。提示在预测患儿严重并发症方面,CT 评分系统要高于临床评分系统。同样地,在龙晓东等学者研究中,也肯定了CT 评分在小儿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应用价值[8]。在秦丽娟等学者研究中[9],对增强CT 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严重程度价值进行了分析,其研究中共纳入了1112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在入院当天接受增强CT 扫描检查,发现当患者早期显示出胰腺实质低强化时,其发生器官衰竭、感染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明显加大;依据CT 扫描结果表现将1112 例患者划分为4 组,发现当患者同时存在胰腺实质低强化、胰腺周围液体积聚时,其病死率最高,该组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为30.03%、病死率12.14%、感染发生率15.98%,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提示实施增强CT 扫描能够分析发现胰腺实质低强化以及胰腺周围液体积聚现象,而以上两种现象均是评价早期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此外,CT 检查在分辨非坏死性急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也体现出了不小的应用价值,窦启林等学者回顾性研究中纳入40 例胰腺炎患者[10],旨在了解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以及非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多排增强CT 影像,结果显示,二者在增强前期血流情况明显不同,其中非坏死性急性胰腺炎胰腺密度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相比偏低,而当处于胰腺期时,非坏死性急性胰腺炎胰腺密度则高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周围存在明显的条索状影。提示急性非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特有征象之一即腹膜后水肿,而对于弥漫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延迟期胰腺边缘强化是其特点。CT 检查不仅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具有广泛应用,在后期评估治疗疗效中也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王丹雯等学者研究中[11],回顾性分析了接受CT 引导穿刺治疗的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患者48 例,规定有效的标准及感染病情得到控制,无需接受手术治疗,评价患者生物学、影像学、导管使用特点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有效率为33 例(68.75%),且临床疗效与Ranson 评分、开始引流时间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提示采用CT 引导下经皮导管引流治疗急性感染坏死性胰腺炎,安全有效。但需注意,CT 引导穿刺也可可能导致致命的并发症,虽少见但须引起重视。

小结

综上所述,影像学技术对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指导后续治疗工作的进展均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需进一步规范影像学术语与技术操作,提高影像学技术,提升疾病临床诊断精准度。

猜你喜欢
坏死性胰腺胰腺炎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