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和
(永州市历史文化研究学会,湖南 永州 425199)
一
我是江苏兴化人,7 岁(1948)随父母离开家乡,经长沙辗转而至于湖南永州。1963 年7 月,从高校毕业,步入杏坛,2001 年退休。2000 年,跻身地方文化研究大军……近年来,或“参钓雪”,或“诵南风”,渐感湖南永州虽为南蛮之地,历史文化积淀却非常厚重。宁远舜帝、江华盘王,俱帝王级人物;赐福汉瑶黎庶,施仁朝野官民。道县周敦颐,宋明理学鼻祖;零陵怀素,狂草独步儒林。柳宗元诗文作品,妇孺皆能上口;现当代名人李达、陶铸、江华,都是永州子民……江永上江圩女书,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阳浯溪碑林,居全国碑林之冠,大小碑碣计505 方,其三绝碑《大唐中兴颂》(元结文、颜真卿字、浯溪石)乃稀世之珍。考古发现,道县玉蟾岩古栽培稻距今约1.4-1.8 万年,是人类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陶片距今约1.4-2.1 万年,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发现的陶片都要早好几千年!纵横上下,聚焦永州,由衷感叹:“人神怀古频说稻,尧舜寻根每誉陶”。
永州文化传奇还远不止于此。2011 年9 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博士等专家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道县文物局等单位联手,在距道县县城18 公里的乐福堂乡福岩洞发掘了5 颗人牙化石;2012 年,再次发掘19颗;2013 年,又发现23 颗。2015 年10 月15 日,中国科学院多位研究员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考古专家在湖南道县乐福堂乡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现47 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这表明,8-12 万年前,现代人已经在该地区出现,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比欧洲和西亚要早至少3.5-7.5 万年!
能在自然人文景观如此繁复特异的环境里教书育人,何其荣幸。作为教师,弘扬地域文化,发掘教育功能,责无旁贷。
常识告诉我们,弘扬地域文化,须观瞻、了解、积蓄、整理、参详、研究,须透过自然人文景观表象,深入到文化内层,以寻求其深厚蕴涵,方可由感知渐进为悟觉,从具象以至于抽象。而只有当积蓄达到一定的深广度时,才可能形成认知,进而将顿悟偶得诉诸文字。
另一方面,任何一处自然人文景观,都是一份资源。既是旅游资源,也是文化资源,更是教育资源。如山水胜境,可陶冶情操,也可培养游人热爱祖国的情感,还可以化育后代子孙。人文景观也是如此。韶山、井冈山、延安、瑞金、屈子祠、南岳忠烈祠等,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游学考察,仅止于五官愉悦吗?
我的永州地方文化之旅,始于20 年前。回首过往,“观瞻”“了解”“积蓄”“整理”“参详”“研究”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
加入舜文化研究大军后,多次拜谒九嶷山虞帝圣殿,参加省市祭舜大典及相关学术研讨。聆“南风”圣乐,似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大同”之境;思大舜事功,虞帝之高风亮节有如九疑山清风,扑面而来,心灵遂得以净化,悟觉也逐步升级。如此“积蓄”之后,退而研读四书五经及《虞舜大典》,认真理解消化,久而久之,终于提炼成几个观点:用心探寻《南风歌》《卿云歌》的隐含密码,阐述“内圣外王”之大同理想与“解愠阜财”的关联,从而展现虞舜的帝王理想和贤圣胸怀;欲论证“舜帝一生,修身治国,以德服人,救苦救难,造福万民,恭谨劬劳,兀兀穷年。其仁孝德义已臻‘圣’‘神’之境,故尔为百姓万民崇仰”的结论,借助资料和学者研究成果,追溯“图腾衍化与虞舜崇拜”的历史进程。一方面,展示舜帝内圣外王功德,辩议“仁孝维系家国和谐”的命题;另一方面,阐发舜帝坚持实行“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的政策,致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以上认识,分别收录在《船山学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运城学院学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等学报之中。专论《修身行孝 养性致和》、书评《寻根溯源论虞舜》《〈湘妃怨〉赏读》及诗文欣赏《舜庙千秋在 人神共仰之》等,亦得以在高校学报发表;“舜文化系列论文”(5 篇)荣获2015 年“永州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宽猛相济 恩威并施——古代德治法治摭拾》,荣获“2015 年在全省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暨第六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千秋伟业 万代圣君》等网络讲座吸引了众多师友围观点评;还有多篇论文、随笔、诗歌发表在《舜文化研究与交流》及《语文报》《潇湘》等报刊上。
常年生活在永州西山脚下,愚溪河边,耳濡目染,“福我寿民”的柳子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于是潜心研读柳宗元诗文,积极接受并传播柳子精神。近年来,瞄准柳宗元“永州心态”,结合学习柳宗元部分诗文,进行文本解读和辩证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数十篇论文发表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等高校学报及全国各报刊,主编《柳宗元研究大系·晋湘篇》,受聘勘校《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柳宗元研究(1980-2005)》,编辑柳宗元研究学会会刊《柳宗元研究》,参与《柳宗元诗歌注评》及《柳宗元诗歌三汇本》写作。在永州市电视台“潇湘讲坛”发表《抒怀言志 彪炳千秋》的电视讲座,应聘在网络主讲《投迹贬谪地 寄情山水间》,与湖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师生一同《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与湖南永州、广东清远、江苏南京等地中学师生交流学习柳宗元诗文的心得体会。在永州几所中学,创建并指导柳宗元研究课题,指导编写校本教材,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柳学活动……此外,参编并终审陈弘、陈仲庚《潇湘文化概论》和易军、陈毅丹《永州探秘》《循着徐霞客足迹游学永州》等图书。
有道是,“物华”有赖“天宝”,“人杰”方显“地灵”。近年来,为弘扬地方文化,发掘教育功能,我开始关注永州“人杰”,赏析点评本土多位作家的学术专著及文学作品。撰《阐扬经典 濡泽潇湘》,推介永州地域文化著名学者、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院长、“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张京华教授;学习陈弘《追寻理想的大学》,推导“真知灼见+身体力行=成功”公式;披阅唐之享《岁月诗痕》咏物诗,体味其“寄情寓志,脱化生新”的功力;品鉴陈仲庚《本土文学:溯源与评论·本土作家评论》及《寻根文学与舜文化根源性地位》《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对其“品类拔萃 鉴优溯源”的写作特色加以归纳演绎;鉴赏杨金砖专著《潇湘文学散论》《潇水流域作家作品研究》散文集《迷失的归途》等,撰《穷经悟道 探骊得珠》《文化散文 散文文化》,对其弘扬本土文化的成果予以推崇。对黄爱平《黄爱平诗选》、张国权《流动的和弦》、刘翼平报告文学《脚手架》、郑正辉小说《“坏”爸爸造就好儿子》、唐曾孝小说《北游记》、骆正军小说《灞亭柳》、肖献军小说《湘妃怨》等作品,均及时予以品鉴推介。
二
流行一句话:“张家界是一幅画,永州是一本书。”任何人,翻开永州这本大书任何一页,都会为之赞叹。品读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湖湘文化,实现其教育功能;是为了彰显永州厚重的历史文化,以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其资源,使后来者续写华美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近年来,研究永州地方文化的队伍越来越大,反映永州地方文化的各类著述不胜枚数。众多图书中,《永州探秘》和《潇湘文化概论》很值得一读。
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易军、陈毅丹合编《永州探秘》,综合借鉴了大量相关著述,汇萃集精,成功地将永州山水景物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比较全面客观地描述了“永州之野”的绚烂多姿,细心谨慎地破解了部分“永州之谜”的神奇密码。该书以“文化”为纲,以“一个帝王”(舜帝)的传奇、“二条江水”(湘江、潇水)的蕴蓄、“三座名山”(舜皇山·人文、九嶷山·风水、阳明山·佛教)的人文、“四大文化品牌”(柳文化、瑶文化、女性文化、书法艺术)的流布、“五条文旅主线”(思想之源、爱情之源、人文之源、民俗之旅、生态之旅)的交汇为主线,将好生态、好风光、好物产与较深层次的文化渊源相互交融,相互勾连,图文并茂,叙议结合,探寻了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共同轨迹,形象地解读了永州这本大“书”独有的厚重与精彩,彰显了永州在中国文明进步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永州探秘》最大的特色,就是浓墨重彩表现了永州文化沉淀,揭示了古郡多层面的文化精髓。这些“文化”主要包括:
珍贵无比的古遗文化。道县福岩洞距今约8-12万年前的47 颗现代人类牙齿化石、零陵距今约2万年的旧石器晚期的石棚、道县玉蟾岩遗址和鬼崽岭古代祭祀遗址、宁远九嶷山舜帝庙遗址、东安大庙口镇的坐果山遗址等,都是珍奇国宝。宁远文庙、零陵柳子庙、文武二庙、祁阳浯溪碑林及江华、零陵、东安、道县等地古碑刻,以及道县濂溪故里、江永上甘棠、零陵周家大院、新田龙家大院,以及永州市二区九县众多的古村、古堡、古亭、古楼,古塔、古墓、古井、古道、古桥,古窑等,给潇湘大地增添入了无限灵光。
流芳百世的“四源”文化。经考证,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系列中,道德文化、柳学文化、理学文化和瑶族文化均源自永州!其发展和延伸,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诗如画的山水文化。永州山脉众多,重峦叠嶂:宁远九嶷山神奇,“天下万山朝九嶷”;双牌阳明山和美,堪为人间“福地灵山”;东安舜皇山峻拔,相传舜帝南巡驻足于此,亦为之动容。至于潇湘二水,江水流淌着千古文化,两岸点染着三湘风情。其江水之清冽澄碧,丹岩之嶙峋雄奇,历史之悠久厚重,四时之悦目赏心……无不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催人奋进的红色文化。史书记载,红军长征过永州,主要战斗达23 次,留下的革命遗址有42 处。红军长征在永州写下的灿烂篇章,催人奋进,予子孙万代以无尽教益。
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据统计,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习俗文化有江永女书、宁远舜帝祭典、祁阳祁剧、江华瑶族长鼓舞、道州龙船赛、零陵花鼓戏等十种。
颇具影响的永州名人。永州人杰地灵,名人荟萃。中国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承孔孟而启程朱,是湖湘文化的“首张名片”;李达、陶铸、江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地地道道的永州人。
无论描山绘水,说古道今,抑或谈风话俗,叙事写人,都凸显了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特质,可予读者以感官和心灵的震撼。
如此看来,《永州探秘》堪称一本爱国主义教材。对于读者,不但具有旅游指南的作用,而且可以化育心灵,陶冶情操。
三
如果说,易军、陈毅丹编著的《永州探秘》是全方位介绍永州风土人情的通俗读物,那么,被列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传统文化重点推荐教材的《潇湘文化概论》,无疑是一本研究潇湘文化的理论教科书。
这本书,由湖南科技学院原党委书记陈弘教授领衔,湖南省舜文化学会会长陈仲庚、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会长张京华、中国柳宗元研究学会秘书长杨金砖等七位教授合力编写。2016 年秋季起,被列为湖南科技学院大一新生教材,学生反响强烈。实践证明,该书对于弘扬永州地方文化,有不凡贡献。
关于编写《潇湘文化概论》的动因,陈弘书记书序《不到潇湘岂有诗》写道:
在永州生活和工作,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发现美、感悟美的精神之旅。我常常迷恋于潇湘之灵秀,感动于山川之奇峻,震撼于文化之厚重,仰止于这片神奇的土地所孕育的历代风流人物。每当徜徉潇水河畔,驻足阳明山巅,流连舜皇古道,远眺九嶷白云,总是情不自禁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怀历史长河的波诡云谲……
永州地方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负大学文化传承使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经我提议,与陈仲庚先生、张京华先生、杨金砖先生一拍即合,联合我校长期从事永州地方文化教学研究的六位教授和一位副教授,历经近一年之久编著了本书。
《潇湘文化概论》,全书共十二章:一,文化名城;二,山魂苍梧;三,水韵潇湘;四,德祖大舜;五,柳子文章;六,濂溪风范;七,碑刻书艺;八,戏曲歌谣;九,女书传奇;十,瑶乡风情;十一,古村遗韵;十二,古城考古。编写这本书,目标明确,资料翔实。在技法方面,教授们成功地将独具永州地方特色的文化因子集于一册,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述说永州山水人文。其演绎推论,“山水蕴蓄人文,人文不离山水”。作为教材,可予学生五官愉悦,且使之上升至理性层面,实现陈弘书记所提出的“不负大学文化传承使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终极目标。披阅教材,还可发现,由于各位教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行文各具特色;因而《潇湘文化概论》呈多元多彩之象,可满足学生在获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各取所需。
陈仲庚教授善于寻根溯源,多方求证。为彰显大舜仁孝之德、内圣外王之功,采用叙议结合,寻探刨底的技法,令人耳目一新。以下两段的阐释补注,训诂“允”之各义,点明“诚”“信”同义,虞舜之形象呼之欲出矣!
根据《尚书》的记载,舜帝不仅把帝位禅让给了大禹,还把治理国家的“十六字心传”授予他……这“十六字心传”的核心,就是要求在治理国家时必须做到公平、诚信。“允执厥中”之“允”,《说文》的解释是:“允,信也”。《尔雅》和《广雅》都训“诚”为“信”,《说文》则“诚”与“信”互训。也就是说,“诚”与“信”含义相同,与“允”的含义相通。
在儒家的经典中,最早对“诚”进行论述的是《孟子》……其后的《荀子》则认为“诚”既是养心修身的根本原则……《孟子》之前的《论语》,虽然没有提到“诚”,但多处提到了“信”,因为二者的含义相同,所以讲“信”的地方也可以当做“诚”来解释。
关于柳宗元的“心路历程”,陈仲庚教授借助《江雪》《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二诗,进行深层次剖析。他认为,柳宗元所描写的(“千山鸟飞绝……”),不应该全是实景,更多的是他当时心境的“外化”;而《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之“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乃是柳宗元“因景而生情”的流露。故“渔父”“羁鸿”者,实指之外,另寓深意。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张京华教授擅长引经据典,稽古发微。“濂溪风范”“碑刻书艺”二章,无不显示这种写作风格。如“濂溪风范”章,开宗明义:濂溪先生留下两个儒家故事,一为“窗前草不除”,一为“孔颜之乐”。
《二程遗书》载,程颢曰:“周茂叔窗前草不除,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
《通书·志学》曾说:“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二程遗书》又载程颢曰:“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又载程颢曰:“某自再见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其后程颐弱冠上书阙下,闲游太学,作《颜子所好何学论》,深得胡瑗激赏。《宋史》称:“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
短短百余字,引古籍《二程遗书》《通书·志学》《宋史》等3 本,援《颜子所好何学论》1 篇,古人语辞7 处,典中蕴典;而濂溪先生敬畏生命、怜爱天地万物之秉性及入内出外、为求与“理”合一之理想境界,即“濂溪风范”,清晰毕现矣!这等高度浓缩概括的功力,岂常人之可及?
关于周敦颐在理学的地位,张京华教授关于濂溪先生“仪式性”作用的论断,尤为深刻独到:
在两宋当时,程珦父子、潘兴嗣、蒲宗孟、度正、黄庭坚、朱子、吕祖谦、魏了翁、胡宏、张栻等人,都对濂溪先生的学术思想加以推崇……濂溪先生在两宋理学道统的构建中,起着关键的“仪式性”作用。
之所以具有如此关键的地位,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恰好为宋初先驱长辈。第二,恰好为二程之师。第三,恰好著有《易通书》。第四,学术纯而不杂。具备这四个条件,两宋新儒家的儒统乃可以获得全新的建构。
其他教授,风格各有千秋,遂致《潇湘文化概论》精彩纷呈。杨金砖教授重铺叙,工缜密。话“文化名城”,均有根有据;绘“水韵潇湘”,画其“流”“源”“景”“境”“情”“思”,皆有情有韵,有声有色。周甲辰教授状“山魂苍梧”,寻踪觅魂,将五岭、苍梧、九疑、阳明、舜皇诸山合为一体,令人浮想联翩。潘雁飞教授将祁阳祁剧、零陵花鼓、祁阳小调、盘王大歌、瑶家长鼓等“戏曲歌谣”融于一章,客厅花屏般,五光十色,令人叹为观止;杨增和教授话“女书传奇”,从来源、形体、内容、习俗、传承等五个方面予以阐述,令人大开眼界;谷显明教授撰“古城考古”,集事例,汇考证,为读者了解古城之古提供了诸多资料和佐证,令人大受启发。
《潇湘文化概论》问世至今已经5 个年头,实践证明,由于它成功地坚持“文旅融合”的原则,从旅游资源中最大限度地发掘文化资源,加以抽象推演,从而使之成为比较系统的教育资源。由于本书有叙有议,新见迭出,可予读者以较为完备的“潇湘”具象体验和整体认知。在这个意义上,《潇湘文化概论》发挥了更大更多的教育功能。
正因为如此,2019 年11 月3 日,新华书店总店联合全国数百家出版社和图书出版公司,从4188种选送图书中“优中选优”,在强国商城、新华书店总店微信公众号同时展出《潇湘文化概论》。这表明,《潇湘文化概论》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好教材,是潇湘文化研究的成功探索。